衣風龍 張少林 鮑海山
摘要:造成孔壁失穩的因素很多,本文將以孔壁穩定性為基礎,通過受力分析來進一步探討影響青海木里煤系地層孔壁穩定性的原因,并結合工程因素及以往實鉆經驗,分析和總結木里煤系地層鉆探維護孔壁穩定的一些技術措施,為今后在該區內鉆探取芯時制定維護孔壁穩定技術方案提供參考,由于本文最終的總結均基于近年來在該區域內的實鉆經驗和相關技術資料,與現場結合緊密,因此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木里煤田、煤系地層、孔壁穩定性、受力分析、防塌泥漿體系、
鉆探取芯是地質勘查的一種主要技術手段,通過鉆探取芯可以獲取巖心樣品,為調查人員估算礦產資源儲量及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木里煤田是青海省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國陸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發現地,我單位長期在青海木里煤田進行資源勘查工作,在鉆探取芯時孔壁失穩問題較為突出,木里煤系地層遇水后孔壁穩定性極差,主要表現為聚乎更礦區上部侏羅統泥頁巖地層巨厚、松散、破碎、膠結性差,遇水后極易裂解、坍塌,江倉礦區南部及雷尼克第四系水敏性地層巨厚,遇水后極易膨脹、縮徑,致使在以往的鉆探施工中鉆孔坍塌、卡埋鉆具等各種事故經常發生,除淺孔外,中深孔均靠套管多級成孔,尤其是在聚乎更礦區六號井和三露天中侏羅統油頁巖地層鉆探取芯時孔壁極易失穩垮塌,有時甚至使事故惡化導致鉆孔報廢,多年的實鉆經驗證明,如何在木里煤田煤系地層鉆探取芯時保證孔壁穩定是一個技術性難題。
在國內有很多的專家和學者針對孔壁穩定性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觀點和結論,研究內容主要以力學和化學兩個方面為主,本文將以孔壁穩定性為基礎,通過受力分析來進一步探討木里煤系地層鉆探孔壁失穩的原因,同時結合地層特征和多年實鉆經驗,針對木里煤系地層鉆探取芯鉆孔護壁困難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護壁技術措施。
1孔壁受力分析
地層在鉆進之前都是處于原始力學平衡和相對穩定狀態,如果鉆頭一旦鉆穿巖層也就打破了地層原始的平衡狀態,改變了孔壁巖層所承受的原始應力,極易造成孔壁失穩破壞而發生坍塌,造成地層孔壁失穩的因素很多,主要與地質構造類型、泥漿性能及鉆探工藝有關,木里煤系地層主要以泥頁巖為主的水敏性巖層和膠結性差的松散破碎巖層構成,上述地層遇水后巖層力學性能極不穩定,因此,從理論上分析木里煤系地層孔壁力學穩定性,應以孔壁受泥漿浸泡后的狀態來進行受力分析,圖2-1為木里煤系地層孔壁穩定性力學模型圖,上部第四系表土覆蓋層厚度為h1,下部侏羅統煤系地層厚度為h。
為了便于計算,對該模型作以下假設:孔壁是一個垂直度較好的圓柱體,孔內鉆具垂直較好無變形現象,煤系不穩定地層在地下水位以上,忽略地面載荷作用。
研究表明,木里煤系地層孔壁主要礦物成分為膠結程度較差的長石、石英、云母和水敏性極強的蒙脫石為主的粘土礦物及植物根莖葉等有機質和煤層中碳酸鹽、硫酸鹽等礦物質組成,具親水性、分散性,呈弱透水性或微透水性,如果以上礦物質及巖層被泥漿浸泡后,會出現孔壁巖層膠結物質如Na+、K+等大量溶解引起巖層膠結程度變差現象,泥頁巖及粘土顆粒在水化作用下吸水、膨脹、變軟、裂解,松散破碎具透水性巖層在孔內壓差作用下使泥漿中的自由水通過滲透方式不斷進入裂隙構造中,含天然氣水合物巖層由于溫壓條件的改變引起水合物大量分解及分解后釋放大量氣體和水分子造成組成巖層的基本骨架遭到破壞等,此時的煤系地層呈散體狀。
呈散體狀的孔壁受力考慮主動土壓力Pa、孔內水壓力u、孔內水向孔壁滲流時產生的滲透力J1、孔外水向孔內的的滲透力J2及泥漿的抽吸力Pc,考慮到煤系地層呈弱透水性或微透水性,以及文中假設的巖層在地下水位線以上,故取J1=J2=0,要使孔壁穩定,在徑向必須滿足:
u ≥ Pa + Pc (2-1)
參照力學公式可得:
u = Nz Hz (2-2)
Pa = ( V1 h1 + V12 h ) tg2( 45°- ∮/2 ) (2-3)
式中:Hz為孔內泥漿高度(m);Nz為泥漿重度(kN/m3);V1為上覆巖土層平均重度(kN/m3);V12—巖層平均有效重度(kN/m3);∮為巖層摩擦角(°),將(2-2)(3-2)代入(2-1),得孔壁穩定性的條件為:
Nz Hz ≥ ( V1 h1 + V12 h ) tg2( 45°- ∮/2 ) + Pc (2-4)
由以上公式可知孔壁被泥漿浸泡后,主要由泥漿對孔壁產生壓力以提供支撐力來維持孔壁的穩定性,如果泥漿對孔壁的壓力不足,被泥漿浸泡后松散顆粒之間粘聚力為0,在泥漿的輕微的抽吸作用下,極易造成孔壁坍塌事故。
泥漿液柱壓力是對孔壁提供支撐力的主要來源,計算公式如下:
P = H g / 10 (2-5)
式中P為孔內泥漿液柱靜壓力(pa ),H為孔深(m), g為泥漿比重(g/cm3),由(2-5)公式可知泥漿比重越高,泥漿對孔壁巖層的支撐壓力越大,泥漿比重的增加還可以減小和抑制孔壁不穩定巖層的脫落。
實踐表明,隨著泥漿比重和液柱壓力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有效的抑制煤系地層不穩定巖石的掉落,因為巖層自身具有一定的彈塑性、親水性及孔隙度,當鉆進至水敏性泥頁巖地層時,孔壁上的粘土顆粒在水化作用下極易向孔內膨脹、縮徑,油頁巖地層在高比重泥漿的壓差作用下自由水滲透到巖層內部,使巖層膠結程度變差、變軟,最終導致油頁巖裂解、垮塌及孔壁的不穩定,因此,當不穩定巖層巨厚或孔內泥漿支撐力不足以維護孔壁穩定時,必須下技術套管進行隔離。
2穩定孔壁的技術措施
根據以上受力分析,結合青海木里煤系地層特征及我單位多年在該區域內的鉆探經驗,為提高鉆進效率,保證孔壁穩定,從泥漿工藝、鉆孔結構、套管護壁、壓力平衡鉆進等各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優化,主要內容如下:
2.1實現壓力平衡鉆進
壓力平衡鉆進對穩定木里煤系地層孔壁至關重要,如果孔內泥漿液柱壓力小于地層壓力,極易發生掉塊、坍塌、涌水、孔徑擴大等復雜現象,孔內泥漿液柱壓力大于地層壓力,極易發生泥漿漏失、縮徑、粘附卡鉆、泥包卡鉆等現象,因此,鉆進取芯時應盡量保持孔內泥漿液柱壓力和地層間壓力之間的動態平衡,可根據孔內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泥漿比重,以確保孔內泥漿液柱壓力能平衡地層坍塌壓力和地層孔隙流體壓力,保證孔壁的穩定,同時應嚴格控制上下鉆具速度,若孔深超過700m以上或孔內鉆具重量超過7噸時,應使用水剎車來控制下鉆速度,以避免剎車不利造成孔內產生負壓或抽吸壓力,上提鉆具以后要及時向孔內回灌泥漿,盡量維持孔內泥漿液柱壓力與地層間壓力的平衡。
2.2優化鉆孔結構設計
根據鉆探施工設計,結合地層變化,為了確保鉆進安全可靠,在聚乎更礦區六號井和江倉礦區三四井田鉆探易采用了如下鉆孔結構:以Φ152mm合金取芯鉆頭開孔鉆穿第四系表土層進入基巖后下入Φ146mm反絲套管作為孔口管,然后以Φ80mm金剛石取芯鉆頭+S75繩索取芯鉆具鉆進至終孔,若鉆遇復雜地層或孔內發生涌水、漏失、坍塌等復雜現象時,擴孔后可下入Φ108mm技術(備用)套管進行隔離,在聚乎更礦區三露天天然氣水合物鉆探中易采用如下鉆孔結構:以Φ172mm特殊合金鉆頭鉆穿第四系表土層進入基巖(孔深約8-20m)下入Φ168mm套管作為孔口管,然后以Φ135mm鉆頭和S127繩索取芯鉆具鉆進至孔深280-300m(視地層情況而定)完成測井工作將Φ127mm繩索鉆桿留在孔內作為技術套管,然后換Φ99mm取芯鉆頭和S89繩索取芯鉆具鉆進至終孔,泥漿護壁,事實證明以上鉆孔結構比較優化,降低了孔內事故發生的幾率。
2.3泥漿護壁技術措施
泥漿是鉆探的血液,具有攜帶巖粉、保護孔壁、冷卻潤滑鉆頭、鉆具,平衡地層壓力等作用,木里煤田地層復雜程度不一,聚乎更礦區六號井及三露天主要以油頁巖地層遇水裂解、垮塌和松散、破碎、裂隙發育地層涌水、漏失及侏羅統含水合物巖層分解導致孔內涌氣、坍塌及孔徑擴大等復雜現象為主,江倉礦區砂巖地層斷層及裂隙發育構造地層較多,普遍存在泥漿漏失現象,江倉南部及雷尼克第四系沖洪積層巨厚,最厚深度超過1000m以上,巖性主要以紅膠泥巖、粘土及泥質粉砂巖為主,水敏性極強,地層造漿、縮徑嚴重,因此,鉆探取芯時根據不同地層特征及巖層性質選用不同性質的泥漿體系進行護壁。
(1)聚乎更礦區(六號井、三露天)泥漿護壁技術措施
木里煤系地層構造極為復雜、聚乎更礦區孔壁坍塌問題尤為突出,我單位在六號井和三露天鉆探取芯時泥漿配方如下: 1立方水+ 優質鈉基膨潤土25-50kg + 廣譜護壁劑10-15kg + 高粘防塌劑8-10kg + 磺化褐煤樹脂 5-8kg ,性能指標:比重:1.06-1.08g/cm3、粘度:28-36s、失水量:8mL/30min、PH:7-9、泥皮厚度:0.5-0.8mm,以上配方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地層條件和孔內情況需要,加入一定量石灰石粉(碳酸鈣)來提高泥漿比重及孔內液柱壓力,以提高泥漿對孔壁的支撐力和保證孔內壓力平衡,如果泥頁巖地層巨厚孔壁坍塌嚴重或孔內出現涌水、涌氣等復雜情況時,可逐步將泥漿比重調至1.20g/cm3以上,鉆穿后迅速鉆穿后下入技術套管進行隔離,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時只要通過泥漿制冷裝置將泥漿入孔溫度控制在0-2°以內,即可滿足水合物鉆探取芯要求,可有效抑制水合物的分解,降低因水合物分解而造成的泥漿氣侵入、孔壁垮塌、井涌等問題,多年的實鉆經驗證明,在聚乎更礦區復雜巖層鉆進取芯時,使用高比重低失水量泥漿比只使用不分散低固相泥漿護壁效果更好。
(2)江倉礦區南部及雷尼克泥漿護壁技術措施
江倉礦區南部及雷尼克第四系沖洪積層巨厚,巖層主要紅膠泥及泥質粉砂巖夾雜石膏巖層為主,最厚深度超過1000m以上,巖性礦物質主要以含蒙脫石等粘土礦物組成,膠結程度較好,水敏性極強,易吸水膨脹、造漿、縮徑,上下鉆具遇阻,因此對于此類地層,主要是控制泥漿的固相含量、粘度和失水量,泥漿應選用以降低失水量、稀釋泥漿、抑制地層造漿性能的添加劑,護壁重點為抑制粘土顆粒水化膨脹、造漿及縮徑,常用的泥漿材料主要有:腐殖酸鉀、聚丙烯酸鉀、纖維素等,我單位在木里煤田雷尼克水敏性地層鉆探常用泥漿配方如下:1立方水 + 0.01%純堿 + 2%膨潤土 + 0.02%纖維素 + 5%腐植酸鉀。總之,根據地層特點選用不同性能的泥漿,提高泥漿質量,充分發揮泥漿的護壁作用,是木里煤系地層鉆進中特別關鍵的問題,煤系地層鉆進中經常出現的孔壁坍塌、掉塊,卡埋鉆具等事故,除操作不當等原因外,關鍵問題是沒有優化和管理好泥漿,實踐證明,只要泥漿使用的好,煤系地層鉆探可不下或少下套管,一徑安全到底。
3結語
(1)木里煤田煤系地層鉆孔受泥漿浸泡后,孔壁巖層呈散體狀,穩定性極差,使用高比重泥漿鉆進,也只能在一定范圍內維持穩定,如果不穩定巖層巨厚孔內泥漿及液柱壓力支撐力不足以維持孔壁穩定時,必須要下入技術套管向孔壁提供支撐力。
(2)維護煤系地層孔壁穩定是實現安全、快速、高效鉆進的前提,本文以孔壁穩定為基礎,從孔壁受力狀態、壓力平衡鉆進、泥漿護壁技術、優化鉆孔結構等方面,對孔壁穩定性進行了分析,由于文中忽略了鉆具橫向震動、地層構造類型、泥漿的擾動等因素,因此本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丁海軍,影響孔壁穩定因素之淺析,中國井鹽礦,2008(5).
[2]劉厚彬、王延明等,超深井井壁穩定性分析,天然氣工業,2008,(4).
[3]朱業、陳森,卵礫石地層鉆探孔壁穩定性分析,安徽建筑,2011(4).
[4]雷潔力、林圣明,巖心鉆探孔壁穩定性分析,現代礦業,2013(6).
[5]楊月堂,松散地層鉆進孔壁穩定性分析,湖北地質勘察公司,2013(6).
[6]張細才、段隆臣等,全風化花崗巖地層巖心鉆探孔壁穩定性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武漢),2013.3.
(作者單位:青海煤炭地質一0五勘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