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山
2017年鄭州菜粕期貨明顯弱勢,在5月底甚至還刷新了一年來的低點。7月中上旬,隨美豆開始了一波反彈行情,但隨著美豆主產區降雨增多,菜粕反彈無疾而終,再次回歸到弱勢振蕩走勢中。展望后市,隨著天氣轉涼,主要用于水產飼料生產的菜粕將逐漸進入消費淡季,而另一方面,美豆豐產概率增大,因此后期菜粕期貨仍將偏弱運行。
國產油菜籽產量繼續下降
今年我國夏收油菜種植面積繼續下降。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今年我國夏收油菜種植面積688萬公頃,比去年的710萬公頃下降3.1%,為連續第三年下降。不過,由于今年在生長期內,氣候條件較好,農戶加強了田間管理,今年油菜籽粒較去年飽滿,顆粒較大,總體上單產水平較上年有所提高。因此,今年國產油菜籽產量降幅小于面積降幅。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今年我國夏收油菜籽產量1374萬噸,比去年的1400萬噸下降1.9%。
但是,民間市場分析機構和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數字差別很大,據天下糧倉預計,今年國產油菜籽產量410萬噸,比去年的450萬噸下降8%。數字差別大,也許是統計口徑問題,但產量變化的趨勢一致,都是連年減少。
另外,由于去年國產油菜籽價格前低后高,多數農民未享受到后期油菜籽價格上漲的紅利,今年大多惜售待漲。而由于小機榨產能增加,油廠搶購貨源積極性較高。
油菜籽、菜粕進口量上升
去年,我國對來自于美國的DDGS開征高額關稅,使得低蛋白的DDGS進口量迅速下降,進口DDGS成本增加,港口地區DDGS價格上漲,和菜粕價差縮小,DDDG因較低的性比價喪失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菜粕則乘虛而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菜粕進口量不斷增加,今年更是達到近些年高位。據海關統計,2017年7月,我國菜粕進口量為5.75萬噸,同比增加422.84%;1—7月為55.37萬噸,同比增加220.14%。
去年11月,中加就油菜籽進口問題達成一致,不再要求條件嚴苛的質量標準,因此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到中國暢通無阻。今年以來,油菜籽進口量較去年明顯增加。據海關統計,2017年7月,我國油菜籽進口量為40.39萬噸,同比增加18.4%;1—7月為303.93萬噸,同比去年增加30.14%。截至目前,國內港口油廠油菜籽庫存仍居于相對高位。據監測,截至8月25日,國內沿海油廠油菜籽庫存為52.2萬噸,周環比增加4.5萬噸。油菜籽進口量增加促使壓榨量增加,菜粕產出量相應上升。
加拿大油菜種植面積增加
加拿大是我國最主要的油菜籽進口來源國。由于近幾年該國油菜籽出口和壓榨狀況良好,加之國際小麥價格較為低迷,加拿大農民種植油菜積極性提高。據加拿大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加拿大2017年油菜種植面積將達2240萬英畝,較2016年的2040萬英畝增加9.9%,創出歷史最高紀錄,首次超過小麥播種面積。
目前加拿大油菜籽尚在生長期間,前期部分主產區降雨較少,出現干旱。據監測,截至7月結束,頭號油菜籽產區薩斯喀徹溫省約70%的地區土壤墑情不好。8月初阿爾伯塔省油菜生長優良率僅為57%,比上年同期低27%。曼尼托巴省政府近期表示,數周來天氣高溫干燥,油菜作物受到一些損害。受干旱影響,市場預期油菜籽單產可能下降,總產量可能低于預期。
據加拿大農業部發布的月度報顯示,今年加拿大油菜籽單產為2.03噸/公頃,總產量為1860萬噸,比早先預期值低40萬噸,但仍高于去年的1850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
近期隨著降雨增多,干旱憂慮大為緩解,加拿大油菜生長條件有所改善,油菜籽產量被繼續調高將是大概率事件。
菜粕消費難有大的增長
今年國內菜粕供應相對充裕,但是消費卻沒有明顯增加,甚至還略有下滑,這是今年以來國內菜粕期現貨價格走勢偏弱的重要原因。
一是水產養殖規模萎縮。今年以來,政府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對部分內河實施限養措施,導致部分水產品價格大幅走高,水產養殖利潤達到近幾年最高水平。但養殖規模的下降使得主要用于水產飼料生產的菜粕需求量減少。據監測,2017年上半年南美白對蝦淡、海水投苗量同比分別下降10.12%和25.09%。
二是2、6、7月的連續陰雨天氣影響水產飼料投喂。和去年相似,今年6、7月,在我國水產主產區長江中下游以及華南地區,出現連續陰雨天氣,甚至出現強降雨,垮塘跑魚事件時有發生,同時水塘含氧量下降,影響水產飼料的投喂,導致水產飼料產量下降,菜粕需求量也相應降低。
三是雜粕產量增加,擠占菜粕消費市場。雖然DDGS進口量大幅下降,但因政府對玉米深加工企業進行高額補貼,今年以來,國內玉米深加工行業維持較高的開工率,國產DDGS產量大幅增加。另外,今年棉花和花生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棉籽和花生產量趨增,棉粕和花生粕等雜粕產量也相應增加。據調查,2017年全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為4603.8萬畝,同比增加219.3萬畝,增幅5.0%。截至目前,各地棉花長勢較好,棉花產量增加將是大概率事件,而棉籽、棉粕產量也將相應增加。由于種植效益較好,今年國內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也有所提高。據美國農業部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花生產量預計為1740萬噸,較2016/2017年度的1700萬噸增長2.35%。棉粕和花生粕蛋白含量較高,性價比優于菜粕,其在飼料生產中能夠大量替代菜粕,從而壓縮菜粕的消費空間。
四是豆粕菜粕價差維持低位,影響菜粕使用。據監測,截至8月 25日,在廣州珠三角地區,普通蛋白豆粕和普通蛋白菜粕價差在480元/噸,依舊處于歷史偏低水平。而在6月,二者基差一度下跌到300元/噸的歷史最低值,這使得飼料廠在生產中更愿意使用豆粕。
油強粕弱格局將更明顯
6月初以來,隨著油脂逐漸進入消費旺季,油脂價格觸底反彈,菜油成為油脂板塊中的領頭羊。展望后市,菜油期貨仍有上漲空間。
一是菜油拋儲結束,未來市場供應量將下降。往年此時,要么是沒有拋儲,龐大的臨儲菜油庫存成為懸在市場頭頂的堰塞湖;要么是持續拋儲,比如去年,通過拋儲菜油向市場注入異乎尋常的額外供應,致使菜油供應壓力空前增加。但今年形勢大相徑庭,早在3月8日,政府就停止了臨儲菜油拍賣,而所剩100萬噸的臨儲菜油轉為國家儲備的概率較大,不再拋向市場。前期成交的臨儲菜油經過數月的消化,剩余量已經不足20%,且為部分大型企業所持有。
二是菜油需求趨于增加。一般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是油脂需求旺季,節日較多,小包裝油消費量趨升,油廠為小包裝油生產大量備貨。
三是美國生物柴油政策利多油脂。預計2017/2018年度生物柴油對美豆油的需求量將大幅增長,從而帶動菜油價格走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