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雅坤
(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119)
伏羲文化視域下的“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建構及傳播
毛雅坤
(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119)
本文從天水文化內涵與歷史沿革入手,對城市品牌的相關概念的研究以及現有的“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的優劣進行分析,提出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建構、創新和傳播要在城市標志、輔助圖形、廣告宣傳設計、指示設計、政府的服務設計以及伏羲文化節等方面來設計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
伏羲文化;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建構;傳播
“城市形象”屬于美學范疇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國上古時代?!扒疤煤笫?,左祖右社”是對城市結構的最早記載和描述。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加快,這一時期有關城市美學、城市藝術設計的理論蓬勃興起;20世紀90年代,國外企業形象塑造策略的成功運用引起了中國企業界的廣泛重視,在這些理論的孕育推動下學術界明確提出了“城市形象”設計的理論與方法。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大力倡導,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建設“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對城市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因而將城市的文化與歷史融入到“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建設中,加強城市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進一步擴大城市的發展。目前,以成都、重慶、杭州等“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建構及傳播較為成功。塑造城市自身品牌形象能夠改變城市的風貌,提升城市的社會、文化和經濟驅動價值。
國內“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建構總體較為直觀,能迎合市場受眾的需要,符合政府發展城市過程中的戰略部署。許多城市經濟發展較好,但在“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建立上抱有僥幸心理。首先是對“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整體性認識不夠,把城市標志設計作為全部CIS系統的靈魂,忽略了在應用系統中標志的嬗變。一套“城市品牌視覺形象”應當在設計整體中凸顯不同,挖掘“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豐富性和層次性。其次“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在設計規范的執行和實施上不夠健全,政府部門對“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資金投入和重視不夠,品牌視覺形象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造成受眾對城市印象不深,大大影響了城市品牌的外宣力度。
靳埭強設計的重慶標志考慮到“重慶”蘊意“雙重喜慶”,因此選擇兩個高興的人設計成簡體的“慶”字標志,寓意市民高高興興攜手合作、建設城市。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分析重慶的文化根源和民族性格等,將“巴”字代表巴渝文化,用“老虎”代表剛毅的重慶人的性格,用“舞動的人群”代表歡樂。這套耗時兩年的標志設計融書法元素與現代圖案為一體,是國內較為成功的案例。同時,重慶還重視標志在城市宣傳中的規范應用,使得“城市品牌視覺形象”以準確而完整的信息傳遞給受眾。
2.1 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構建
天水境內文物古跡較多,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就挖掘出大量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珍貴文物。象征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廟,被譽為“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薈萃了從公元4世紀末到20世紀的7730余尊雕塑,形成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的“石窟藝術走廊”。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巧奪天工,吸引著無數海內外游人。但天水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城市的外宣力度和識別符號系統很不完備。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只有入場證、邀請卡等的設計,沒有考慮到天水市徽創作和其它元素的投放。
從天水伏羲文化的視角構建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正是基于天水濃厚的文化氣息來展開的。借此機會向海內外的華夏同胞展現天水人民熱情好客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把天水打造成人類宜居城市、伏羲人文城市、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通過伏羲文化與“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結合,吸引海內外游客來天水尋根問祖,進一步擴大天水城市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2.2 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創新和傳播
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策劃方案將“天河注水,萬物之源,讓世界聚焦天水,讓天水走向世界”作為城市的設計理念,體現天水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溫和”的城市狀態,彰顯古城天水的文化魅力。
在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標志設計上(圖1),采用伏羲廟飛檐的外形與渭水河交相輝映、剛柔兼并的設計組合,營造出天水這座西北城市的大度與細膩,綠色與藍色的漸變色標志效果給人以輕松、寧靜祥和之感,體現出靈動而富有活力的天水正在崛起。在字體設計上以黑體字作為原型,在字體的首尾及轉折部分采用廟檐的翹腳形式的設計方式,增強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的歷史性與文化性。在輔助元素的設計上,截取標志的局部將其放大,應用于外宣產品設計中,增強輔助圖形與標志的整體性。另一輔助圖形的設計(圖2)則是以天水的“天”字作為設計元素,在字體的部首部分進行翹腳設計。

圖1 天水城市標志設計

圖2 天水城市輔助圖形設計
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應用部分(圖3)主要以廣告宣傳和指示系統設計兩大部分為主。在整體設計中,以標志與輔助圖形的結合作為應用部分設計的主要元素,在大型廣告宣傳欄如高炮廣告設計中直接采取天水城市攝影圖片,增強城市形象的直觀性,擴大受眾的影響力。

圖3 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應用設計
本文通過對天水城市形象特色元素的分析,融入伏羲文化中的特有圖案,對新的標志設計進行研究,分析其創作思維、表現手法和信息傳達對天水“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建立的影響,力求在城市理念、行為理念以及行為識別三個方面設計整個CIS系統。在城市的標志、輔助圖形、廣告宣傳設計、指示設計、政府的服務設計以及伏羲文化節的產品設計中融入城市的特質元素,從而系統地凸顯古城天水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品牌視覺形象”。
[1]Choi’s Gallery.品牌與形象識別應用[M].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11.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靳埭強.設計心法100+1:設計大師經驗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肖虎,姚政邑.新概念CIS設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5]張健康.城市品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6]李懷亮,任錦鸞,劉志強.城市傳媒形象與營銷策略[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7]劉寶成,鄭穎.VI設計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設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3(22):6-8,19.
[8]張焱,劉進平,張銳.基于扎根理論的城市形象定位與塑造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國際視野,2009(9):53-60.
[9]曹夕蕾.世博情境下的天水城市形象設計思考[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1(6):102-105.
[10]李雪.節慶活動對天水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以第23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3.
G644
A
2095-7602(2017)10-0189-03
2017-03-01
毛雅坤(1991- ),女,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