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更加源遠流長,在時間的積累與沉淀上,中國古典園林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系統,擁有獨特的造園手法、藝術風格。同時,中國古典園林還是自然美與人文美的集中概括,園林的美學意蘊從其意境美、功能美、人格美中得到完美的體現,使得我國傳統美學得到傳承與發展。文章簡要概述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分析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意蘊及現代價值。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 意境美 功能美 人格美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081-02
中國古典園林根植于中國文化土壤,在歷史不斷發展中,中國古典園林逐漸形成了自身獨有的氣質與特征,使得人與自然、人與藝術和諧相處這一理念得到深刻的體現。深入分析中國古典園林的魅力,可以從其美學意蘊角度出發做一些深入的探討,以挖掘出中國古典園林中蘊含的現代價值,使中國古典園林在新時期得到發揚光大。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
(一)設計理念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推崇的是小中見大的理念,尤其是宋代園林設計,在細節的處理上,反映了宋代園林設計者的自覺追求,而到了明清時期,園林設計貫徹“以小為美”的理念,如江南私家園林基本都是小園。
此外,中國古典園林還受到佛家、道家思想的影響。佛教中重視當下及直接的審美體驗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得到體現,佛道中認為芥子納須彌,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這主要表達的理念是細微如芥子的東西卻蘊含著須彌山一樣的深廣境界,這也使得園林設計中以小為美的設計理念得到體現,最直接的代表就是江南私家園林。[1]而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道家思想,主要是崇尚道家中所認為的萬物皆有其自然之勢,逆勢必無成就。因此在造園上,極力強調園林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盡可能以自然原貌進行設計,避免過多人工雕琢,以獲得宛若天成的藝術效果。另外,造園所用的材料也盡可能使用天然材料,園林中的水注重審美與實用結合,即水能夠成為一個景觀,同時還可以保證通過溫度及濕度調節,使園林冬暖夏涼。
(二)設計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手法上,常常采用的是疊山理水手法。其中疊山主要是指利用質感不同的石頭模仿自然界的山體,構建出形態各異的假山。以江南園林假山為例,常用的疊山材料是太湖石,這種石頭細膩如玉,全身有眾多空穴,并且高質量的太湖石還有皺紋,這種石頭疊加造成的假山,能夠使假山靈氣往復。[2]而黃石也是常用的疊山材料,材料本身的質地堅硬,用其堆積成的假山往往有大氣磅礴感。而理水也是園林布局的一種重要形式,根據園林設計需求,通常將水面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幾塊,并且在上面搭建曲橋,借助橋的蜿蜒曲折,使水的空間擴大,觀賞者也可以隨著步伐的前進,不斷變化視點,以享受園林的美,讓人感覺置身于山水之中。
此外,中國古典園林景觀還常常借助院內的建筑來提升美感,沿水而建或立于山巔,四面開放,外形飄逸,常常是古代一些文人雅士對酒高歌以及詩畫琴棋之所。在山巔亭中眺望,整個園林的美景盡收眼底,這使人的心靈得到慰藉。[3]而樓常常與臺相組合,這被稱為樓臺,一般用于觀望。殿則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重要的建筑,常用于接見友人或者觀賞景物之用,齋位于園林的僻靜之地,門則是園林中用于出入各個庭院的出口,形式上靈活且多變,讓觀賞者能夠體驗一景之感,其余的園林建筑還包括廊、墻等,此處不加贅述。
中國古典園林的空間造景手法獨特,使用墻、廊、門等將整體空間進行分隔,形成獨立但又貫通的物理空間。以江南私家園為例,往往為了營造出曠遠的效果,造園時可以將景區分隔,然后將各個園路進行回轉設計,以將觀賞者引入到清雅幽靜處,從而形成錯落有致、生動多變的古典園林景觀。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意蘊
(一)意境美
意境屬于一個美學范疇,常在唐宋詩詞中體現,并且其形成也在唐代,是唐代詩人及藝術家創造出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4]意境主要包括兩個非常顯著的特征:第一是意境能夠超越具體、有限的場景,進入到無限的時間及空間中,從而使人獲得對人生的體驗及感悟;第二是意境常常表現為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中國古典園林中蘊含著濃厚的意境美,并且這種美并不是孤立的美,而是融合了建筑與園林景觀產生的意境之美。園林中的意境,主要是指在小空間的園林中,可以讓我們進入到大空間的想象中。所以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筑,其審美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建筑物的本身實用性能,更重要的是將觀賞者的審美體驗從小的園林空間中進入到大空間,在觀賞者心中構建對人生及宇宙感悟。
江南私家園林在意境美的營造上,主要通過空間關系的巧妙處理,使得園林整體空間布局獨特。[5]造園時將“藏”“露”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藏”主要是使用景觀阻擋人的視線,給人一種神秘感以及繼續探索園林的好奇心,而“露”則是視線未被遮擋的透空處,用于表現園林的空間布局合理性。江南私家園林利用“藏”與“露”這兩種意境構造方法,能夠使園林主景突出,配景與主景相呼應,這使得整個園林的意境突出。此外,江南私家園林在整體的空間布局上,也借鑒了傳統中國繪畫中虛實表現手法,如亭臺樓閣依水而建,周邊布置一些假山與花草,使建筑物與植物倒影水中,讓人產生虛實之感,這深化了觀賞者的審美享受,并且還使園林的景觀變化無窮,使整個園林空間蘊含著無限的表現力。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園路常常設計成蜿蜒曲折狀,這樣設計不僅僅為了將園林的各個景點連接起來,而是將曲徑當成一種景觀。[6]園路隨著高低起伏變化,時而平地、時而水上、時而山巔。一路上點綴著花樹、亭臺、怪石、山洞,達到引人入勝的審美情趣。觀賞者在蜿蜒曲折的園林路徑中,不斷品味到形態各異的景色,使觀賞者獲得空間上的連綿不斷之感以及時間上深遠的審美體驗,使得園林幽深的意境得到充分體現。
(二)功能美
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配置與四季的變化相結合,讓人在其中能夠感受到四季的更迭。比如園林中會種植竹子、柳樹、荷花、梅花、石榴等季節性較強的植物,并且根據主人的情志,植物的選擇也有很大的講究,比如在江南私家園林中到處可見的荷葉,往往體現了園林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志;種植竹子則寄托氣節及對獨善其身的追求,如蘇州的拙政園、揚州個園等,在植物的配置上無不顯露主人情志。endprint
江南園林的大多數主人往往都有高尚的人格,基本是一些受排擠的官僚,因為不愿意與其他人同流合污,選擇一處僻靜的園林,將自己的情志寄托于自然山水中,在園林中,他們宴請親朋好友、游覽娛樂,陶冶情操,這也使得園林成為這一部分人逃離險惡社會的避難所。
(三)人格美
中國古典園林的花草樹木、山水泉石是園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景物并非單純用來發揮造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傳達中國古人文人雅士的情感以及思想觀念。中國人在觀賞景物時,常常會將自身的情感與自然物體相聯系,從自然美中挖掘人格精神內涵。如孔子將松柏表示為堅貞不渝;屈原用橘樹來表達自己不愿理流俗的志向。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梅蘭竹菊被稱作“四君子”,松竹梅被稱作“歲寒三友”,這些人為賦予情感的植物,屬于歷代文人雅士詩詞歌賦人格象征。比如蘇州拙政園中的遠香堂,取其中的荷花來表達“出淤泥而不染”這一品格。而竹子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更加常見,如揚州個園中的竹子玉潤碧鮮,并且個園中的“個”也是取值“竹”字的一般,這充分表明設計者的人格情趣。蒼松則常用于北方園林,如皇家園林中種植著挺拔的蒼松,用于表達園林的氣勢恢弘。
中國古典園林是園林設計師的匠心之作,除了植物以外,山石也可以表達出古人的人格品質,如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山石常常呈透明以及鏤空的形態,古人將這些山石賦予了神妙之境,這也體現了主人優美人格。通過植物山石的人格美營造,使中國古典園林的魅力更加突出。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現代價值
(一)現代景觀設計范本
中國古典園林經過歷史的沉淀,景觀設計在空間視覺變化以及景觀表達上手法獨特。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常常借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以發揮景觀構成要素的作用,通過對需要設計的空間進行合理區分,以便讓人產生情感共鳴,從中體會在審美愉悅感。
中國古典園林雖然是經過人為設計出的景觀,但是由于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地保持自然原貌,因此往往能夠深刻地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理念,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的精神訴求。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對現代景觀設計來說是很好的范本,提示在設計現代景觀時,應充分結合原有自然景觀,在生態保護的理念下進行設計,以使現代景觀與自然契合度更高,滿足城市人們回歸自然的精神需求。
(二) 現代藝術創作的源泉
中國古典園林將住宅與園林景觀相結合,這體現了中國人對生存環境的不斷完善,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結構布局、園林風格等都是當時藝術與文化的積累與沉淀,這也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常常被看作傳統文化的載體。園林中的建筑物命名、隔墻裝飾、假山布局等都蘊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訊息,這些文化藝術品提升了園林的審美價值,給觀賞者更加強烈的精神滿足感,讓人在游覽時,仿若置身于優美的畫卷中,無處不成景,無處不成畫。這也使得中國古典園成為現在建筑設計與美術繪畫的重要創作源泉。
(三)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資源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傳統建筑被現代工業建筑或現代住房侵占,僅有的少量歷史產物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后的精神文化資源。中國古典園林將先賢的哲學融入到園林設計中,這使得中國古典園林整體上體現出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國古典園林中所蘊含的各種精神哲學,指導當前國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應遵循自然規律,合理開發與利用環境,使發展與保護保持穩定。
同時,在當前和諧社會大力構建的背景下,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化生活空間,能夠提升現代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們回歸到優美的人性,促使和諧社會構建更加順利,從而使人們逐漸建成舒適的居住環境。
四、結語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是歷史的沉淀,其中蘊含著深厚的美學意蘊與文化內涵。中國古典園林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注重文化意境的創造,為人們宣泄情感、追求高雅的生活提供場所。中國古典園林擁有的獨特魅力,對現代人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能夠促進現代人性的健全,同時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重要參考及借鑒,挖掘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美學意蘊,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巨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雪芬.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技巧探析——以網師園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2(35):13-16.
[2]趙奇.和諧論美學思想淵源——賞析嶺南園林建筑[J].現代裝飾(理論),2015,8(3):78.
[3]李燦朝.祁彪佳園林小品的審美品格[J].云夢學刊,2010,11(4):102-105.
[4]赫菲.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規劃師,2012,12(S2):138-140.
[5]谷光燦.論中國古典園林意境[J].中國園林,2014,15(6):17-21.
[6]蔣維樂,劉琰.論書法在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4):107-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