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
摘要: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勞動的時間在不斷減少,隨之剩余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供人們支配,因此時間消費便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議題。閑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類個體生命及其生活世界的需求,從而促進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加速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本文在論述閑暇與閑暇教育的內涵以及閑暇教育的價值的基礎之上,提出了閑暇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關鍵詞:自由時間 閑暇教育 自由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093-02
一、關于自由時間的闡述
馬克思認為,“自由時間”是指“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不被生產勞動吸收的,而用于娛樂和休息從而為勞動者的自由活動和發展開辟廣闊天地的余暇時間”,是人“從事較高級活動的時間”,使“個人得到充分發展的時間”,“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本身發展所需要的時間。”[1]
馬克思認為,自由時間主要包括“個人受教育的時間,發展智力的時間,履行社會職能的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自由運用體力和智力的時間”[2]等,“整個人類的發展,就其超出對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發展來說,無非是對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并且整個人類發展的前提就是把這種自由時間的運用作為必要的基礎”[3]。
自由時間亦即閑暇時間,它本身具有使用價值,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財富,也是人的全面發展所需要的時間要素。正是因為有了閑暇時間,人們才有可能按照個體自身的真實意愿和想法去接受相應的教育,學習相關的知識,拓展自身的技能,開展有益自身身心發展的各項業余的娛樂活動,進行各種恰當合理的社會交往以及更好地去休息。人類個體在勞動生產以外,在自由時間里通過學習和提升,在科學、文化、藝術等領域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和潛質,從而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出更廣闊的天地。
二、閑暇的物質化是現代社會的普遍問題
現代社會,人類的價值被簡單地用物質來衡量,人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占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和實現自身的物質享受,人們沉溺于不斷增長的物欲追求與滿足中。隨之,人們的時間消費也被逐漸“物化”,人們或是延長休息時間來擠占空閑時間,或是用感官享受來填充空閑時間,人的精神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空虛。閑暇的物質化使人們把閑暇等同于消費產品,從而使得人們樂于去追求那些能夠立即獲得感官享受的低級娛樂活動,如旅游、購物等,轉而放棄那些需要一定知識和技能,并且很難盡快完成的活動,比如書籍閱讀、哲學辯論、詩歌寫作和藝術創造等。由此而來,人們逐漸失去了反思和批判的能力。這些現實問題都提醒著我們,需要對人類自身的命運進行思考。
在未來社會,社會生產力高速發展之后,對閑暇時間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也將成為廣泛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當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全面的人。”[4]因此,怎樣健康、合理、科學地利用好閑暇時間,對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閑暇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認識到,閑暇時間絕不僅僅只是用來消磨的,更重要的是用來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三、閑暇教育源遠流長
閑暇教育歷史悠久。古希臘時期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閑暇并不只是純粹玩樂和無所事事,而是一種自由的并且有意義的活動。美國最早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研究閑暇教育,隨后不少發達國家紛紛開始研究和探討閑暇教育問題。
在現代教育中,閑暇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個人在閑暇時間段內的生活質量的好與壞,決定了個人的生命質量的好與壞,在人一生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決定性意義。其次,個人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閑暇教育,在閑暇活動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個體自身的生命質量,促進個體自身自由全面發展,是教育本身重點討論和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
四、閑暇教育的發展引起對教育功能的再認識
閑暇教育來源于古希臘時期悠久的思想歷史,同時今天的人們還需要對現實教育再反思,需要對現代教育的功能再認識。
自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工具理性一直壓制著價值理性,特別是市場經濟產生以后,人們對物質和利益的無限追逐,使人逐漸變得物質化、功利化。教育成為人們“謀生”的手段,而并非是“生活”的目的本身。教育功能嚴重缺失,從而導致在教育中出現了一系列怪現象。比如,在教學方法上,錯誤地追求以課堂為中心,實施灌輸主義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片面強調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只是為了促進未來就業;在教學評價上,過分注重量化的分數,僅僅以分數高低作為評估標準;在教學效果上,單純培養出了只會操縱課本、使用機器的如同流水線商品般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錯誤的教育理念導致的教育缺失所產生的問題。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迎合社會的功利性需要,學校也不只是教會學生就業和生存,還需要引導學生對自身價值的思考,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教育的功能、價值必須得到拓展和提升。
而閑暇教育,恰是引導人們科學合理地安排和利用閑暇時間,引導人們如何度過閑暇生活、體驗生命,以擺脫物質和功利目的的束縛,不斷提高個體的閑暇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不斷地追求個體自身的解放,從而回歸生命本體,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五、充分重視閑暇教育,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閑暇是人的一生中一個持久的、重要的發展過程,閑暇教育已成為現代人生的內在訴求。西方發達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閑暇教育的進行,當前我國的閑暇教育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一)重視對閑暇教育的宣傳和指導
要進行閑暇教育,首先就要通過全面多方位的渠道,大力宣傳閑暇教育,使得人們認識并了解到閑暇教育的十分必要和至關重要,并且能夠親自體驗、參與其中。例如,可通過各種大眾媒介,其中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為人們提供各種健康有益的節目,引導人們合理地利用閑暇時間,培養人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引導人們健康地發展。
(二)科學地引導人們合理分配閑暇時間
閑暇時間的利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學習、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科學合理地安排閑暇時間至關重要。因此,社會應該通過科學的閑暇教育,使人們合理地分配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這樣就可以在閑暇活動中,通過“自由”的形式,達到個人和社會一起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人們利用閑暇的能力
一般來說,文化素質較高的人閑暇時間更傾向于學習,而文化素質較低的人閑暇時間更樂于消遣和娛樂。由此可見,人的文化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閑暇生活方式。因此,努力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從根本上改變人們不合理的閑暇時間的活動結構,從而改變人們的閑暇生活習慣和方式,發揮閑暇教育舉足輕重的作用,使得人們在閑暇活動中真正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四)進行閑暇技能培訓
閑暇技能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間段內進行相關的活動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其中包括鑒賞音樂曲目和美術作品,進行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技能。正如馬克思所說:“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5]布賴特比爾指出:閑暇教育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傳授一定的技巧并進行相關的練習。因此,政府和社會應該對人們進行閱讀、音樂、舞蹈、體育等方面的技能培訓,重視和加強相關設施的建設,開展各種文化性、知識性、藝術性、體育性的閑暇活動,使每個社會成員在閑暇之余,都能得到最適宜、最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6
[4]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57.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