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華
摘要:在以“大思政”為指導教育背景下,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進行校內思政資源的整合,推行新的教育制度的建設以及開展思政教育的改革。而在整合高校思政資源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到,在高校教學指導思想上實現全員統一,在高校教育內容上實現全程貫通,在教育的載體上實現全方位的連接以及在教育環境上的精心布置。
關鍵詞:大思政 思政資源 整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9-0112-01
從系統角度上看,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主體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社會環境系統、教育體制系統和高校內部思政教育環境系統。在高校內部思政教育環境系統當中,思政教育資源豐富,因此想要實現我國高校內部思政資源的整合,使得其能夠充分發揮思政資源成為當下各大高校積極探索的問題。而“大思政”教育就是指整合了高校的組織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并通過四針工作組織架構與管理的制度、思政隊伍、教育內容等多方面的整體改革與系統的優化,從而實現高校內部思想教育的最大作用力。
一、“大思政”教育觀的落實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加強了與世界的交流,因此我國本土文化受到許多外來文化和思想的沖擊,再加上我國高校推行的校長負責制,從而淡化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影響,導致高校出現人員思想困惑、信心動搖、情緒消極等情況。因此,就必須實現對我國高校思政內容資源的融合。
二、高校思政資源整合機制
(一)改革組織結構
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其中涉及了許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多向流動。而在我國高校這幾方面只有學校的領導才有能力對其進行調動。我國各大高校相繼成立了由學校黨委書記領導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領導小組”。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小組成立前后,高校內的思政目標任務沒有變化,各部門依然是按照各自的崗位進行設置,雖然在高校內組建了相應的隊伍,但是隊伍卻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基于上述情況,可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工作組,并且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負責,學校的辦公室設置在黨委宣傳部,學校的相關職能單位都必須加入或協助其工作,這個工作組的主要目的就是統一協調全校思政工作,使得學校內的各個崗位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都能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宣傳部可以根據學校黨委的工作部署,在廣泛聽取師生意見之后,對學校的思政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然后再根據學校各部門及二級學院的實際情況,進行思政教育任務的分解,通過細化目標,將任務分配到每個人的身上,并對這些人的思政教育工作進行一定程度的抽樣監督,從而確保每個人都能夠積極投身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當中。
(二)改善管理機制
想要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的真正落實,就必須做到兩點,第一,必須賦予宣傳部更多的管理職責。在高校育人載體中,大學生思政教育可分為思政課程模塊、校園文化模塊以及新興媒體模塊,而這三方面都需要以黨政工團學為主導,并且需要黨委宣傳部協調其中具體事項。并且在這其中,所涉及的部門工作還有校園人文景觀、樓宇公共空間環境營造等等,而只有這些部門通力合作才能有序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標準。而在這其中,學校黨委宣傳部的協調作用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需要更多地賦予其管理職責,以便其更好地發揮工作職能。第二,就是需要對學校內思政課教學部門的職能進行合理配置。思政課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思政教學中不僅僅需要完成專業知識內容的傳授,而且需要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通過一定的行為或方式有效地轉化為思想的提升和行為的改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職能效益最大化。
(三)設立聯絡機制
在高校實行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的階段中,不僅僅需要學校內部各個部門的相互協調配合,同時還需要社會要素參與到其中。并且這種“三全育人”在高校整體思政格局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這種方式涉及面也非常的廣泛,且這項工作耗時較長,只能將任務分解,而在任務分解到每個單位或每個個人的時候,就需要一個聯絡機構,對這些單位和人員進行統一的分配和工作上的協調。
三、結語
“大思政”教育觀就是對當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和指導。而我國高校也必須站在新時代的角度上,本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意識,積極地對我國高校各類思政資源進行整合,同時適應不同時代下的教育環境和教育內容的變化,并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意識,從而有效提高我國大學生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把他們培養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合格人才,這對于確保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羅珍.論慕課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新模式及踐行機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91-93.
[2]江雪茹.“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資源整合機制探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6(6):104-10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