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娜
【摘要】針對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評估問題,從系統功能域角度,分析了影響P2P網絡平臺借貸過程中的主要風險因素,設計了一種基于層次分析法的P2P網貸平臺借貸風險評估模型,利用專家打分法,對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進行了綜合評估,檢驗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對于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管控的決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P2P網絡平臺 借貸風險 指標體系 評估模型
一、引言
P2P(Peer-to-Peer)網絡平臺借貸是互聯網技術與民間借貸模式相結合的一種融投資模式[1],為用戶與用戶之間提供了一種公開透明的小額交易的新途徑,具有貸款期限短、金額小、信用要求高、融資門檻低等特點[2]。隨著P2P網絡平臺借貸業務的迅猛發展與應用,這種融投資模式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借貸風險因素,若不能得到有效地規范和控制,將會引起一定的金融風險和社會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P2P網絡平臺借貸的風險評價與管控問題,本文從系統功能域角度,劃分P2P網絡平臺借貸的各類風險因素,運用層次分析法,對P2P網絡平臺借貸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
二、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因素分析
(一)P2P網絡平臺借貸的基本流程
在P2P網絡平臺借貸這種融投資模式下,主要包括P2P網貸平臺、第三方擔保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投資人和借款人等5個實體對象,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P2P網絡平臺借貸的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通過P2P網貸平臺,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請,經過風控審核,由第三方擔保公司對投資人提供理財擔保、墊付投資人貸記本息,并將資金借出給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負責資金托管、放款給借款人、收款、發放收益給投資人。
(二)基于系統功能域的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因素分析
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涉及面廣,對風險因素進行合理的提取和歸類,將有助于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的有效評估。基于系統功能域的概念[3],將P2P網絡平臺借貸過程劃分為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和社際域的業務活動,分析P2P網絡平臺借貸活動中的主要風險因素。
1.物理域風險因素。物理域風險因素主要由P2P網絡平臺的計算機、服務器、通信網絡等硬軟件引起,包括運維機制風險、業務模式風險、操作活動風險等因素。
運維技術風險涉及平臺硬軟件、通信網絡設施等,運維機制不健全將直接導致平臺故障、黑客入侵等,使借貸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業務模式風險涉及P2P網貸平臺業務活動模式,如信用貸款模式的風險在于額度較小、無抵押、無擔保,因國內征信體系還不夠完善,貸款違約率較高,又如房屋抵押貸款模式存在房價下降、變現難等風險,車輛抵押貸款模式存在車輛損毀、騙價、折價的風險,股權質抵押貸款模式則存在股權價值波動大、變現難得風險,銀行過橋模式是一種短期的融通而存在銀行是否續貸的風險等;操作活動風險涉及用戶在處理大量網站信息時的技巧和專業度等,將會直接導致平臺操作風險。
2.信息域風險因素。信息域風險因素主要由P2P網絡平臺借貸關系建立過程中信息的生成、處理、共享和交流等活動引起,包括借貸信用風險、資金流動風險、信息審核風險等因素。
借貸信用風險因素是指交易雙方在達成協議后,對方是否履行所規定的義務以及資金需求者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是否對稱所引起;資金流動風險,即資金提供者的提現困難風險,由于資金在資金提供者、第三方資金托管機構、資金需求者之間進行周轉時存在滯后,且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會造成資金的挪用,造成客戶提現難,資金鏈斷裂,從而產生資金流動風險;信息審核風險是P2P網絡平臺在對資金需求用戶的信息進行審核時,因信息不準確和人為因素等,引起不能正確處理資金需求用戶的信用狀況等。
3.認知域風險因素。P2P網絡平臺借貸活動涉及主體對象多,在借貸活動過程中存在感覺、理解、信念及價值觀的差異,主要包括合法合規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等因素。
合法合規風險即投資者應自身認知央行劃定的P2P網絡平臺的“四條紅線”等,據此判斷P2P網絡平臺是否合法合規,而不是非法集資的運營模式,在選擇P2P網絡平臺時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便做出準確的決策;信息不對稱風險指P2P網絡平臺為了維護自身形象,隱瞞或者不披露對自身形象有影響的信息,隱瞞壞賬率信息等引起,會直接影響投資者的判斷,使其無法認清資金需求用戶的信用等級,對經營狀況也缺乏正確認識。
4.社際域風險因素。P2P網絡平臺借貸活動具有典型的社會性特征,主要存在法律風險、政策風險、道德風險等因素。
法律風險即P2P網絡平臺的合法性,如明知法律準繩,依舊越過相關法律紅線經營而帶來的風險,除了行政監管和民事風控外,其運營過程中最容易踏入的刑法罪名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和非法經營罪;政策風險指P2P網絡借貸行業對于國家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掌握不夠準確,如監管的時機和措施變化時,對P2P網絡平臺借貸引起很大波動;道德風險主要指P2P網絡平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違背投資者的意愿操作資金,損害投資者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違規操作,涉嫌非法集資或是金融詐騙,攜款潛逃等引發投資者利益的道德風險。
三、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評估指標權重計算
(一)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建立
根據1.2節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因素分析,引入層次分析法(AHP),依據客觀性、統籌性、時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等原則,構建了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評估的層次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風險評估指標權重度量
在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評估的層次指標體系中,各類風險指標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作用顯著一些,有的作用弱一些,因此各指標可分別賦予不同的權重。指標權重可用主觀賦權法(如層次分析法)、客觀賦權法(如投影尋蹤法)或主客觀組合賦權法確定。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風險指標權重,可以將領域專家知識和經驗判斷充分給予量化,克服其它方法的弊端。
以準則指標權重計算為例,通過建立和求解判斷矩陣,確定該準則層4個風險因素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或相對價值。構造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判斷矩陣中的各元素數據來自經濟專家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該矩陣元素用T.L.Saaty提出的1-9標度進行度量,準則層指標的判斷矩陣形式見表1。
由表6可見:P2P網絡平臺借貸方案層風險評估指標發生可能性排序為借貸信用風險、資金流動風險、運維機制風險、信息審核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業務模式風險、操作活動風險、道德風險、合法合規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并由表可得準則層指標風險評分為0.81、1.57、0.34、0.22,因而準則層指標風險排序為信息域風險、物理域風險、認知域風險、社際域風險。
五、結束語
本文從系統域概念角度,設計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評估模型以及評估流程,為定量分析評估P2P網絡平臺借貸風險提供了一種有效手段,對于P2P網絡平臺借貸的風險管控決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會娟,廖理.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研究——來自“人人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4(4):136-147.
[2]盧馨,李慧敏.P2P網絡借貸的運行模式與風險管控[J].改革,2015(2):60-68.
[3]邵潔.基于信息域理論的大學生信息獲取行為研究[D].河北大學,2014.
[4]劉鋼,周智超,沈醫文.基于AHP和灰色評估法的水面艦艇編隊作戰效能評估[J].指揮控制與仿真,2007,29(3):69-73.
[5]張巧良,張黎.P2P網貸平臺風險評價指標研究—基于層次分析法[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5,12(6):85-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