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順
【摘 要】煤礦采礦工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較高的危險性。當前我國煤礦采礦工程頻發安全事故,嚴重威脅著采礦人員生命財產的安全。此外,我國對煤礦采礦工程十分重視,并在政策與資金上給予較大支持。為保證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必須消除煤礦采礦過程中的不安全技術因素。本文根據筆者工作實踐,對煤礦開采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煤礦;開采;安全;事故;對策
1.煤礦采礦工程中不安全技術因素
1.1急傾斜煤層的主斜坡坡度太小。在煤礦采礦工程中,由于工程周期與成本因素,主斜坡的坡度難以滿足相關規定要求,進而產生安全問題; 同時在遭到地面壓力,煤井也不會明顯下沉,進而使煤礦采礦效率與進度受到嚴重影響。更嚴重的是煤礦在進行二次施工時,由于煤炭沒有下沉,若出現崩塌后下沉現象,將造成嚴重安全事故。因此,相關人員在對煤礦井進行設計時,必須做好主斜坡坡度的測量工作,確定坡度在安全采礦的范圍之內,進而滿足煤礦采礦的需求。
1.2切眼口設計不合理。煤礦采礦工程的設計人員在對分斜坡開口的切眼口進行設計時,沒有考慮正傾斜方向或沒有按照相關標準,這就導致施工過程中三角帶出現切眼,同時切眼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因素,無法承受施工工程中產生的壓力,進而煤礦中的煤柱十分容易出現崩塌現象,最終威脅到煤礦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設計人員在對分斜坡開口的切眼口進行設計時,必須嚴格依據國家相關規定,保證切眼口的質量,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1.3施工模式不正確。目前,大部分煤礦采礦的施工模式都是反眼雙向,這種模式會嚴重影響煤井巷道的底板情況,大大降低煤柱的抗震能力,若煤礦工程在進行放炮、挖掘、采集施工時,必然產生震動,可能就會發生安全隱患,甚至還有可能出現空頂過大,進而導致煤井崩塌的嚴重問題,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嚴重影響煤礦采礦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在完成采掘面反眼雙向的施工后,并在進行回采工作后,由于煤柱受到較大壓力,使得煤柱無法繼續支撐礦山壓力或地面壓力,并導致二次回采發生竄矸事件,進而嚴重影響煤礦采礦的工程,降低煤礦采礦的質量與效率,甚至導致煤礦采礦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在煤礦采礦工程中應避免反眼雙向的施工模式,主要運用單向的施工模式,進而避免二次回采出現安全與質量問題,保障煤礦采礦工程的正常開展[1]。
1.4人為操作失誤。目前我國礦區開采人員多數為農民,幾乎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專業技能差、職業素養低、缺少安全意識等問題。所以在采礦工作中最常出現的安全事故問題,大多是由于工作人員的不當操作造成的。另外,農民工存在工期不穩定、缺少采礦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流動性較強等特點,導致安全事故出現的幾率比較高。并且,一些采礦企業決策者同樣缺少安全意識,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相關獎懲制度流于形式,使得落實整改安全隱患找不到責任人,企業決策者存在僥幸心理,不重視安全隱患,使員工工作時操作松懈,繼而增加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
2.解決煤礦采礦工程中不安全技術因素的措施
2.1 施工層面的井巷工程。在煤礦采礦工程進行井巷施工時,對于中部車場應運用單道起坡的施工方式,進而保證井巷工程能夠按計劃進行施工,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的成本,并避免礦山翻倒在道岔運輸中,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煤礦采礦工程的設計人員在對工程進行設計前,應先全面分析煤井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巷道的寬度,進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車場彎道的行進路線數量,保證車場實現直線行駛,使施工人員在巷道中視野開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并保證煤礦采礦電機車有較強的穩定性,最終實現煤礦采礦工程的順利開展。
2.2施工層面的開拓向導。在煤礦采礦工程設計人員對下部車場進行設計時,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控制雙向軌道之間距離,進而使運輸物品時產生的影響降低,避免由于雙軌擠壓所產生的安全問題。一般情況下,雙向軌道之間的標準距離應控制在1.4m 左右。此外,在煤礦采礦工程中的井巷施工時,應對用電做好管理,用電線路的高度必須達到墻高標準與安全標準,若施工過程中用電線路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停電進行維修,這樣能夠避免由于電火花接觸空氣中煤塵后所發生的煤井爆炸現象。除此之外,由于中線與腰線影響著煤礦采礦工程,為保證巷道施工的順利開展,應加強腰線與中線的控制工作。中線對于井巷施工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其主要位置是巷道頂板與棚頂上方的中心位置或中心位置的附近,數量在3 ~ 5 個之間; 同時,在對中線進行檢測時,應運用激光光束的檢測設備,不能運用明火設備,進而保證煤井的安全。腰線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井巷的標高與坡度,其主要運用尺類工具進行檢查,一般情況下,在煤井巷道中每隔0. 5 m 設置一個腰線點。由于井巷的結構十分復雜,因此在煤礦采礦工程的井巷施工中,應在曲面巷道半徑位置與轉彎位置運用切線或弦線,進而避免中線與腰線出現問題,保證巷道施工的合理性與安全性,最終保證煤礦采礦工程的順利開展。
2.3煤礦采礦的工作層面。通過分析煤礦采礦工程中不安全技術因素,并全面分析煤井的具體情況,從而運用標準的安全煤礦采礦的技術,保證煤礦采礦工程的安全性及順利開展。如設計人員在對三角帶進行設計時,首先應全面考察煤井實際情況,再依據國家相關標準和工程施工要求,進而避免煤柱出現崩塌現象,保證煤礦采礦工程的施工安全,最終保證煤礦采礦工程的順利開展。
3.加強采礦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加強人員安全意識
加強員工礦區開采的安全意識是礦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在采礦過程中,要把安全意識貫穿生產的全過程,將安全生產的各項責任分解的每個部門、每個崗位、每個人身上,構建層層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工作局面。根據生產安排和生產特點,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安全生產技能。
3.2 強化安全技術培訓
作為采礦企業,要把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技術培訓,尤其是安全技術人員的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定期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業務考核,提高技術人員應對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能力,保證生產安全。
3.3 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作為采礦企業來講,必須要一套科學合理、高效管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來與生產經營相配套。要結合企業實際,根據生產特點和生產需要,研究制定有關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并根據各個生產環節的特點,研究制定崗位安全標準,形成從上到下、覆蓋整個生產流程的安全制度體系。要加強安全評價體系建設,安全監察部門和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作用,針對企業生產特點和經營需要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早處理、及早解決,把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
3.4 加大安全投入
要注重對設備的維修保養,定期排查和檢修,確認各個設備能夠正常工作,保證一旦在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各類設備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減少損失。要加強資金投入,結合生產需要和技術標準,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各類設備進行更新淘汰,并且在更新過程中,要科學安排、有序推進,確保各類設備保障不出現空當。
4.結語
為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煤礦企業需要保證采礦的數量與質量。這就使煤礦企業要全面分析煤礦采礦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術因素,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進而保證煤礦采礦工程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劉彬. 采礦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術因素及對策分析[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 3) : 31.
[2] 全永峰. 采礦工程中的不安全技術因素及解決措施分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 17) : 119 - 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