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韌賓+關曉光+秦英+馬文麗

【摘 要】本文為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提供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一個改革方向,通過建立基于微課的頂崗實習運行機制,借助微信平臺將實習所需知識技能制作成微課程嵌入到頂崗實習各階段,期間進行相應的階段考核,以期達到良好的實習效果。
【關鍵詞】頂崗實習;微課;運行機制
一、項目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近些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各高職院校普遍建立了實習基地,并安排學生進行了頂崗實習,但在頂崗實習中卻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初進企業時適應期較長;(2)實習期工作與教學脫節,遇到難題缺少理論和技術支持;(3)實習期崗位固定,不熟悉整個生產線或工藝過程;(4)實習生分散在不同車間和崗位,實習指導不能及時到位;(5)一般在期末或實習結束時給予終結性評價,難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國內對頂崗實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加強實習管理、呼吁各方重視和支持上,缺少可操作性。
隨著微學習時代的到來,采用微課程可將頂崗實習所需企業背景、理論和技術要點制成短小精悍的知識模塊,再借助微信平臺,進行微課程的共享、課后溝通和階段考核,以使學生在較短的學習時間內,掌握知識的核心內容,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
本文為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提供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一個改革方向,通過建立頂崗實習的準備、教學指導和評價機制,將實習所需的企業情況、理論、技術知識點拆分成一個個具有內在邏輯性的微小知識模塊,嵌入到學生從頂崗實習準備、實習教學到實習效果評價的完整過程,并借助手機移動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指導,以期基本解決目前頂崗實習面臨的問題,確保頂崗實習的教學效果和崗位技能訓練水平。
二、頂崗實習運行機制的建立
1.針對學生初進企業時適應期較長的問題,建立了準備機制,即入廠前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嵌入企業文化、規章制度和現場環境等微課程,使學生提前了解企業狀況,提前做好知識和心理準備,入廠后可以更快適應新環境,融入員工隊伍。
2.針對實習期缺少理論和技術支持,崗位固定、實習指導不能及時到位等問題建立了教學指導機制,即入廠后根據具體崗位制定學習項目,并嵌入所需理論知識、工藝流程、操作規程、技術要求等微課程,以便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并可與教師和技術人員在線溝通,以解決遇到的工作難題。
3.為避免終結性評價的弊端,難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了評價機制,即如何針對每個學習項目,設定考核內容,嵌入整個實習期間,進行階段的、有針對性考核評價。
三、微課程開發的內容選取
本文以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在北京SMC公司頂崗實習的14屆機電專業學生為試點,采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企業和學生對運行機制的建設性意見,并對收集到的數據及回復進行整理,以確定微課程的內容,明確制作目錄。
四、基于微課的頂崗實習機制運行
首先根據確定的微課內容,與企業合作搜集頂崗實習企業的相關資料整合微課程資源,進行相關視頻的錄制。再進行任務分配,制作較精美的微課程課件,并利用Camtasia Studio屏幕動作錄制技術軟件進行微課程的錄制。
然后利用移動互聯網申請微信公眾號“頂崗實習指導平臺”,將錄制好的微課程課逐一進行審核,對授課內容進行部分修改與刪減,通過個人計算機,登錄微信公眾帳號,將微課程視頻逐一上傳校對。利用個人微信關注此公眾號,點擊視頻試運行,正確無誤后公布并發表。發表后,要把公眾號發給實習生和學生的師傅和企業相關技術人員,他們關注后應征求其對界面和內容的意見,以便及時改善。
因制作的微課程與學生各實習階段相適應,學生在實習中可以邊操作邊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考核內容應于學習階段結束后發布,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及時與學生的師傅了解學生工作情況,給予階段成績。
五、總結
建立基于微課的頂崗實習運行機制是通過調研頂崗實習面臨的問題,并在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指導思想引領下構建而成的。它從實習前就業指導、入廠實習指導、實習考核評價多方進行微課建設和嵌入設計,并在北京SMC公司實習生中推行基于微課的頂崗實習運行機制,及時調研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歸納總結,研究解決辦法,不斷進行完善的。
參考文獻:
[1] 喬玲玲,紀宏偉等. 微課設計與制作實用教程.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08
[2] 應丹. 國內微課資源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學科探索,2016.01
[3] 歐迪巧等. 高職教育頂崗實習運行模式創新研究. 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1.03
[4] 劉玉方, 高職校外實習基地長效管理機制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6.23.101.
基金項目:
本文為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微課的頂崗實習運行機制的構建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SZ17069)階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