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勤+楊熊炎+林均寧

摘要:產品語意設計是工業設計的一門研究產品造型與語言意義核心課程,在內容上既有深奧的符號學理論成分,也側重對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論文從研究背景、教改意義。實施內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產品語意學課程改革提供理論和方法的參照。
關鍵詞:語意設計;符號學;改革
1改革背景
(一)教師受教育背景上,不管是本土的還是留洋的教師,由于大多受到德國Bauhaus的基礎課體系影響,因此在強調多變造型的語意課上也極易人為地、過度地夸大構成主義的意義,無論是教學課件還是學生考核作業,最終又回歸到“Less is more”的信條:產品鮮有裝飾、沒有個人風格特征、功能語意和技術語意取代了造型語意。這種意識形態影響下的教學思想和方法都會潛移默化地弱化了學生的造型意識和造型能力。而現實中,學生求職的第一關卡面試恰恰需要考核學生的造型能力,包括手繪能力和CAD能力,并從這些造型中測試求職者的審美層級。
(二)對課程重要程度認識不足。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突出語意設計的特色,而把之等同于一般的造型設計。產品語意設計最明顯的特征是研究產品語言的外延意義和內涵意義:通過造型的外延意義指示產品是什么?如何操作?操作部位在哪里;通過內涵意義表面產品的設計具有哪種象征意義。而純粹的造型研究則沒有類似的意義。純粹的產品造型設計是以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為基礎的。而產品語意設計的先修課程是在三大構成和產品造型之上的,并且有著完善的、深刻的符號學理論基礎。它是對三大符號(象征符號、 圖像符號、指示符號)的綜合應用。
(三)學時分布不盡合理。在設置學時的時候,不少老師缺乏對本門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關性認識,尤其是理論的鋪墊性和實踐的驗證性的關系。導致理論部分的學時過少,還沒有掌握好符號學的理論部分就邁進了設計實踐部分。產品語意學的符號學基礎涵蓋篇幅比較大,涉及符號的定義、分類、應用等。應當輔以大量的圖片案例和參考書把這些較為深刻的理論講解透徹,然而,不少教師缺乏對該理論對本科層次教學重要性認識,理論的內容被人為地壓縮了。
2教改意義
(一)提高我院學生的造型能力,突出應用型本科教學特色。產品語意學強調產品語言(造型)的豐富度,通過造型、色彩、裝飾等設計要素呈現完整的、合理的產品形態,而這些設計能力恰好是用人單位所需求的。盡管非物質設計(如APP設計、界面設計)的興起取代了許多傳統的有形產品,但任何非物質設計都必須基于固定的實體形態之上。因此,對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永遠不過時。
(二)培養我院學生造型能力中的“理性”成分。產品語意學不僅僅是對產品造型的純粹探索,同時也側重造型的自明性,即通過造型符號自述功能和使用方式。因此,產品語意學搭建了一個溝通用戶和產品之間信息傳遞的橋梁,是對原有人機工程學思想的進一步補充。
3實施內容
我院工業設計作為應用型本科特色課程,改革的方向必須沿著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來進行。在課程結構和內容上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思路,充分利用產品語意學培養學生正確的造型能力。以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符合全面發展的理念。
(1)在教育內容上,將多個設計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產品語意設計是由相關的課程相互交插,如與設計心理學、人機工程學、仿生設計等課程作為基礎并綜合設計完成的。
(2)側重理論的前期學習與鋪墊。主要包括:產品語意學的指示功能;產品語意學的象征功能;征性符號;圖像符號;指示符號;(換喻)語意設計方法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隱喻)語意設計方法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諷喻)語意設計方法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提喻)語意設計方法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
(3)在課程體系上,突出項目化教學的特點。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結合企業項目生產模式成立設計小組。根據課程安排的設計項目內容,先從市場調查入手,收集具有價值的設計參考資料。并根據調研材料創作方案、討論方案、實施方案,從創意設計到實際制作的體化教學模式。(已取得東莞鳳崗創點衛浴有限公司的初步合作協議,見圖1)
(4)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理論鋪墊和設計驗證兩方面的結合。符號學是語意學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大的深度和廣度,不可因為其深澀而人為地忽略這一部分直接進入實踐環節。因此,在理論講解的同時,通過多媒體手段插入精彩的案例進行剖析,并結合提問獎勵等形式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度。逐步改變傳統的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滿堂灌、單一測試等方式。形成一系列動態性的、開放性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積極應用現代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