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 本文針對現行體育教學中存在“滿堂灌”“學生越來越不愿意上體育課”等一些現象,重點是體育教育中存在的現狀:理念與行為脫節比較普遍,追求的是行式上的新課程教學。較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還是比較突出 。同時新課程改革也強調“終身體育”理念,為此我們借鑒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論述了體育教學中應進行大眾教育,以及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和途徑。
關鍵詞:普及化、大眾化、創造力
1、中小學體育日常教學要立足“普及化”,“大眾化”。
我們知道“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重要的思想,把陶行知思想當前教育改革結合起來,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規律,以更好地為教育發展服務。“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華,學生創造性的培養的來源和土壤首先是生活,抓住了這一個切入點,我們的日常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礎教育的任務是“提高民族的素質”,“提高國民素質”。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的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中,每個學生、每個教育對象都無一例外地要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的熏陶,那種只把眼睛盯在體育尖子生、獲獎名次、得獎數的做法和思想,與現行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大相徑庭。陶行知生活教育主要理論之一就是大眾教育。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到日常的體育教學中去,因為人們需要的也是“大眾的體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論十分明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教育觀正是其教育目的論的明證。我們在進行體育教育的時候,我們應該從“普及化”,“大眾化”出發,而不是培養體育家,運動員的角度去進行體育教學。我們的體育培養首先要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比如我們進行教育,我們教育者就應該提煉出生活元素,然后教給學生,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舉幾個例子:例子一,我們在教學中進行“背躍式跳高”教學的時候,我們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跳過多少,我們要求的是他怎么樣進行練習才會讓他在以后生活中自己鍛煉的時候能有用處。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應該著重的是教學練習的方法和一般在什么時候能夠用到。再比如說我們在教學投擲的時候,我們應該著重強調投擲的特點和方法,讓他們知道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這類動作技能技巧的。比如當二樓有人要我把東西拋上去,我就知道應該用怎么樣的姿勢,用多大的力度。當三樓的時候,我又會選擇怎么樣的姿勢,再加上助跑等輔助動作來完成。
2、 中小學體育日常教學要著眼與學生體育創造力的培養。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創造力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以來與環境不斷奮斗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適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這種創造力,使他們成長得有力量,以貢獻民族與人類。”陶行知更在《創造宣言》中表達了對創造教育培養兒童創造力的畢生追求:“創造之神!你回來了呀!只有你回來了,才能保證參天大樹的長成。”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就是要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體育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知識,進行重新組織加工,創造出新的設想,確立新的更高雅的審美觀點。
2.1中小學體育日常教學中的創造性培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體育教學是我們最好的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的一塊陣地,因為體育教育的特點是靈活,多變,多向。這給了我們體育教育者很大的很靈活的一個空間,這個空間足可以讓學生進行有序的進行創造。比如在美術教育中,每個人學習的知識水平的差異,就可能在繪畫中充分得到表現,為此我們教育者要能夠讓他們進行合理創造。比如以前我們在畫太陽的時候,總是只能畫一個白胡子的老爺爺,現在我們去看看,什么樣的太陽都有,這個就是學習者和教育者創造性共同的表現。從教育學的角度分析,這一過程也是人的主體地位的回歸和提升的過程。體育創作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創新的體育教學更應當按照陶行知創新教育的思想,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產生主體地位的欲望,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
2.2體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培養,要重過程和體驗
陶行知極其重視實踐,他因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而改“知行”之名為“行知”。在具體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質教育講的也是個性、創造。好的體育創造也是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經過多次實踐才有可能產生的,我們體育教育者在進行創造性培養的時候,應該重視實踐,重視體驗。我在教學高二年級體育中蒙古舞――騎馬部分的時候,在幾個平行班中,常規教法的班級學習的效果就沒有使用了多媒體,還請有過騎馬的學生現身說法來示范的班級好。原因就是沒有實踐和體驗,叫學生做出騎馬動作的創造性那就是幻想或者是空想了。因此,在中學體育中“過程和體驗”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體育教育中的創造性培養,要重應用
陶行知先生在《談教學做合一》一文中說過:“生活教育必須是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內之教與學,必須是以做為中心。”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能過經常聽到有學生這樣提這樣的問題“老師,我們學了這個有什么用啊?”“學這個東西又沒有用,還不如不學,讓我們玩算了”。問題就出在我們的教學中“學和用聯系不上”。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來自與成功后。我記得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學校舉行運動會,在入場式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班在入場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他們的入場竟然是我的一個隊列的一部分。后來的結果是入場式第一名。結束后我問了他們班主任,才知道是他們班的隊的學生自己排的。為此我抓住了這一個事例在平行班進行了宣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體育教育應該最終要指向生活是我們學校體育教育者應該注意的問題。
3 研究的不足之處:
自己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雖然能夠努力向“普及化、大眾化、創造力”方向發展,在實踐中也確實感受到這樣做的可行性,但是在持續操作上還不能切實的做到。同時在平時的實踐活動也沒有把它們系統的整理成理論,影響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特別是在研究創造性體育學習的時候,針對學生的“創”的目的、目標的把握上還存在不科學和不合理性。而且在這方面研究的比較膚淺,理論指導依據比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學性。為此,在以后繼續研究的時候,應該在學生的“創造”上多作研究,努力使之更加的完整,更加的系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