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德群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煥發著無窮的光彩,成為世界文化藝術瑰寶。在小學階段,書法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練習書法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能訓練,也是形成習慣、培養高尚品德的過程;更是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學會做人的過程。書法教育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一、書法教育可培養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興趣和感情
書法,是我們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沉淀了中華民族的睿智、文化與精神,讓學生練習書法就是讓他們去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及燦爛的民族文化,了解漢字的演變歷史和藝術價值,有助于提升文化認同感,激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繼承發揚民族傳統的決心、信心和愛國熱情。塑造完美人格。著名的西班牙抽象派繪畫大師畢加索曾說:“倘若我是一個中國人,那么,我將不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書法家,我要用我的書法來寫我的畫。”中國書法在世界藝術之林深廣久遠的影響,足以使國人驕傲自豪。學校就要打造書法長廊、書法苑、藝術墻等人文景觀。通過一方石、一處景、一條廊、一塊碑、一頁窗的精雕細琢,讓墨香彌漫的校園環境激發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興趣和感情。
二、書法教育中習慣的養成對學生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
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是寫好字的基本條件,是保障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小學生的骨骼正處于骨化逐漸完成的過程,如不重視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時歪頭,斜肩、駝背等不良習慣將會造成脊柱彎曲和眼睛近視。所以在書法教學中,規范書寫坐姿和執筆方式很重要,教師應把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作為一項重要的、持久的任務,這不僅對課堂是一種促進,而且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們把抓好學生寫字的雙姿訓練(握筆姿勢和坐姿)放在首位,在每間教室的前方安裝寫字雙姿訓練圖和正確雙姿兒歌,時刻提醒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和坐的姿勢,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三、書法教育中書寫練習過程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積極意義
書法練習是對人心理的一種磨礪過程。“學書之法在乎一心;心轉腕,手能轉筆。手不主運而已腕運,腕雖主運而以心運。”(宋曹《書法約言》)現代心理學實驗也證明,書法練習對學生的積極情緒的發展有著明顯的作用。具體來說,書法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四心”即靜心、專心、細心、恒心。
靜心、專心,是寫好字的先決條件。書寫時必須先靜下來然后專心讀帖或臨帖,這樣才能手腦協調,把筆穩,筆畫扎實。恒心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書法學習不是短時間能夠取的成功的,必須長時間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刻苦訓練才能取得成功,這是對人的意志品質磨練的過程。
四、書法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的積極作用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中國書法有三美“美意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廣義上講具有神采美、空間美、節奏美、氣韻美等諸多美育因素,具體講又具備點畫美、結體美、章法美、風格美的美育因素,在書法藝術的學習中,學生從書寫坐姿、一點一畫到整幅作品的創作,從感受書法藝術之美,到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學校修建了書法苑,雕刻了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及書法演變的字體,讓學生能隨時欣賞,提高其審美情趣及鑒賞能力。
五、書法教育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自唐以來,中國書法就遠播海外,現在的日本、韓國、東南亞地區的書法藝術皆經中國傳播,作為書法的故鄉,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書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國歷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都十分重視人的品德修養,清代朱和羹說:“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縱觀我國書法史,歷代書法名家多有崇高的品格,如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愛國情懷和大義凌然的人格至今仍是后人學習的楷模。書法教學中,在教學生臨帖時,可把這些書家的風范傳播給學生,讓學生既享受書法作品的美,同時又受到書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教育學生不僅要練就高超的書寫技巧,更要注重自身品德的修養和人格的塑造,不僅要規規矩矩寫字,更要堂堂正正做人。書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堅持寫字,這種習慣和態度會逐漸內化,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態度和作風的形成。許多好習慣,如嚴謹、細心、一絲不茍、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等都可以在書法教育中滲透和培養。
小學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素質教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書法教育這一藝術平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