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惠陸
廣東:通過專項執法推動環境問題的解決
文|陳惠陸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賦予環保部門查封扣押、按日計罰、限產停產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執法手段,被譽為“長牙齒”的法律。該法實施兩年多以來,廣東環境執法效果如何?
2016年廣東省執行適用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和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數量共計3035件,全面完成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頓工作任務。
“全部蹲下!不許動!”在汕頭市潮陽區陳店鎮流溪村謝某經營的內衣飾品加工廠,十余名身穿制服的公安特警沖入房內,將違法作業人員逮個正著。
與此同時,環保執法人員對生產車間生產現場進行勘查勘驗,對涉及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環境監測人員則在工廠排污口有序采樣。
這是汕頭市環保警察現場執法一幕,也是廣東省各地加強“兩法”銜接(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縮影。自2014年佛山在省內率先成立環保警察以來,目前省內已經廣州、深圳、汕頭、肇慶等近半地市,以及佛山順德區、惠州惠陽區和大亞灣區等地公安機關專門配備設置了“環保警察”,積極探索環境執法新模式。
汕頭市組建環保警察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該市已偵辦了污染環境刑事案件12宗,行政案件39宗,抓獲違法嫌疑人147人。

汕頭市環境監察人員和環保警察在執法現場
廣東省環保廳副巡視員趙立軍認為,汕頭“環保警察”入駐環保部門辦公、由環保部門統一指揮調度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環境執法的精準度,同時也調動了“環保警察”的主觀能動性,兩法銜接效果顯著。
據統計,2016年,廣東省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98.5萬人次,檢查排污企業39萬家次,立案19026宗,下達處罰決定15445個,限期整改企業9799家,關閉或停產企業3194家,罰沒金額6.84億元。
去年,廣東執行適用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移送環境案件數量共計3035件,其中,實施按日計罰案件72宗,查封扣押案件1865宗,限產停產案件431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84宗,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83宗。與2015年同期相比,各項數據均有明顯增長,實施按日計罰和查封扣押的案件數量增長超過一倍。
“過去夜夜都能聞到臭味,嚴重時連門窗都不敢打開,現在空氣好多了。”家住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御華園小區的邱阿姨笑逐顏開,連夸中央環保督察行動好。
去年底,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東,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督察期間,廣東省共收到中央督察組交辦信訪件4021件。
“廣東省各地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各地均建立了黨政主要負責人包案查處和督辦制度,強力推動信訪案件問題的整改落實,有力推動了一大批長期困擾人民群眾、影響環境質量的‘老大難’問題的解決。”省環境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清理整頓建設項目,在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頓工作任務,共排查出71548個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其中淘汰關閉18700項、整頓規范26929項、完善備案25919項。
2017年,廣東省將繼續加強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推廣“環保警察”模式,進一步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形成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合力。對中央督察組交辦案件要定期督促檢查,并對已辦結案件適時開展“回頭看”和后督查,堅決防止問題“回潮”和“反彈”,配合開展省級環保督察。中央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將作為省級環保督察的工作重點。
為推動解決一批民生關注的環境問題,廣東省今年將開展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包括開展水泥、玻璃行業整治,地下水環境保護執法,建設項目清理工作“回頭看”,石化行業VOCs專項執法,“十小”清理取締,規模以上生豬養殖場專項執法、工業聚集區環保基礎設施整治等專項行動。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李暉表示,今年廣東省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以工業源全面達標排放為抓手和發力點,推動廣東省環境執法工作再上新臺階。
根據今年環境執法工作要點,廣東省將制訂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施方案,6月底前,完成鋼鐵、火電、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排查工作。7月1日起,對火電、造紙企業無證排污行為集中開展執法檢查,將8個行業中未安裝在線監控的企業列入重點監控范圍。要完善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重點排污單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口全部實施自動監控并與各級環保部門聯網。

順德環保執法人員聯合環保警察現場勘查一小作坊
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將進一步完善。今年環保部門將強化與社會信用平臺和銀行征信平臺對接,定期曝光環境違法企業和典型環境案件。以環保部統一研發的全國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為依托,推進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對拒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的要依法處罰并予以公告。
信息化建設助力環境執法,2017年底前,廣東省將確保80%以上的環境監察機構配備便攜式移動執法終端,以完善執法裝備,并推廣應用無人機、無人船等新型監察執法手段。
(作者單位: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