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瀏陽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現狀與思考
——以瀏陽段為例
楊 濤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2015年對瀏陽河流域(瀏陽段)進行水環境質量調查,選擇黃花洞、小溪、三水廠和韓家港斷面水質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從源頭到市區出境斷面,水質污染呈不斷上升趨勢,主要體現在總磷、氨氮2項指標的污染加劇。并從政策、經濟、技術和人才等角度提出合理治理對策和預防建議。
瀏陽河;水環境;污染;超標;監測;預防建議
近年來,隨著水工程事業的迅速發展及人們對生態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理解與認同,人們對水質的要求及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提高[1-4]。然而,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污染物種類及數量也越來越多,水體環境總體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地區水環境質量差、水生態受損嚴重、環境隱患多等問題十分突出[5-8],尤其是在工業較發達的城市,排入河流內的污染物遠遠超過河水天然的容納和自凈能力,水質污染較重[9-11]。
水污染狀況研究是流域治理的基礎,瀏陽河是湖南省瀏陽市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湘江的一級支流,是境內數十萬人口飲用水源[12]。近年來,由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導致河水水質下降,影響瀏陽境內工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健康。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瀏陽河段水安全,對瀏陽河流域開展水環境質量的調查和綜合評價,并相應提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建議和對策,有利于提高瀏陽河流域水環境的監管治理和執法水平。這對促進瀏陽市經濟結構調整,加強和改善環境的宏觀調控,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瀏陽河流域自然概況,考慮監測結果的準確性與監測過程的可行性,結合監測目的、水的用途、水和廢水的均勻性等因素,采樣選取瀏陽河流域4個具有代表性的斷面,分別是黃花洞、小溪、三水廠和韓家港。黃花洞斷面是瀏陽河源頭水之一;小溪河是瀏陽河源頭水兼飲用水斷面;三水廠處斷面為城區入境水控制斷面,并兼有飲用水控制功能;韓家港處斷面位于瀏陽城區下游,是瀏陽河出瀏陽城的輸出控制斷面。于2015年對瀏陽河流域所設置的監測斷面地表水水質開展每月一次的例行采樣,均采取河道中間水面下0.5 m深處的水樣。
瀏陽河各水質監測斷面共采集混合水樣144個,根據4個斷面河水體的特點、功能和評價標準,選取用于分析測定的評價因子,包括化學需氧量、pH值、氨氮、高錳酸鹽指數、鎘、汞、揮發酚、鉛、砷、石油類、總氮和總磷等12項指標。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黃花洞斷面采用I類水質評價標準,小溪河和三水廠采用II類水質評價標準,韓家港斷面采用Ⅲ類水質評價標準(見表1)。
表2為2015年瀏陽河流域12次水樣監測結果,對瀏陽河流域黃花洞、小溪、三水廠和韓家港4個監測斷面的12項指標的采樣監測數據結果分析如下。

表1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標準閾值 (mg/L,pH無量綱)
1.3.1 黃花洞斷面監測指標超標情況采用Ⅰ類水質評價標準,12次水樣采集中,黃花洞斷面監測指標超標情況為氨氮最大含量為0.894 mg/L,最小含量為0.013 mg/L,均值為0.15 mg/L,超標率為33.3%;總磷最大含量為0.53 mg/L,最小含量為0.005 mg/L,均值為0.06 mg/L,超標率為25.0%。
1.3.2 小溪斷面監測指標超標情況采用Ⅱ類水質評價標準,12次水樣采集中,小溪斷面監測情況為氨氮最大含量為0.954 mg/L,最小含量為0.013 mg/L,均值為0.213 mg/L,超標率為8.3%;總氮最大含量為0.68 mg/L,最小含量為0.03 mg/L,均值為0.2 mg/L,超標率為25.0%;總磷最大含量為0.2 mg/L,最小含量為0.005 mg/L,均值為0.09 mg/L,超標率為25.0%。
1.3.3 三水廠斷面監測指標超標情況采用Ⅱ類水質評價標準,12次水樣采集中,三水廠斷面監測情況為氨氮最大含量為0.929 mg/L,最小含量為0.013 mg/L,均值為0.198 mg/L,超標率為8.3%;揮發酚最大含量為0.002 6 mg/L,最小含量為0.000 2 mg/L,均值為0.001 mg/L,超標率為8.3%;總氮最大含量為1.37 mg/L,最小含量為0.03 mg/L,均值為0.44 mg/L,超標率為25.0%;總磷最大含量為0.21 mg/L,最小含量為0.03 mg/L,均值為0.12 mg/L,超標率為50.0%。
1.3.4 韓家港斷面監測指標超標情況采用Ⅲ類水質評價標準,12次水樣采集中,韓家港斷面監測情況為氨氮最大含量為1.185 mg/L,最小含量為0.013 mg/L,均值為0.492 mg/L,超標率為16.7%;揮發酚最大含量為0.018 1 mg/L,最小含量為0.000 2 mg/L,均值為0.003 3 mg/L,超標率為8.3%;總氮最大含量為3.64 mg/L,最小含量為0.03 mg/L,均值為1.24 mg/L,超標率為66.7%;總磷最大含量為0.24 mg/L,最小含量為0.08 mg/L,均值為0.14 mg/L,超標率為16.7%。

表2 2015年瀏陽河流域水質監測結果 (mg/L)
瀏陽河流域主要的污染物為氨氮、總磷、總氮和揮發酚,隨著瀏陽市經濟的發展,瀏陽河流域周邊的餐飲、商業娛樂、航運和旅游業的迅速興起,大量的廢水、垃圾、油污等直接排入河中。流域面源污染,尤其沿岸附近各村鎮生活垃圾堆積,含有磷及化合物的工業廢水排入河中,造成農業生產廢水污染和生活污水(如含磷洗衣粉)污染,因此水中氨氮量、總磷和總氮指標含量超標。而造成流域中下游揮發酚超標的可能原因是流域下游有多個工業園,其中造紙廠都排放含酚的廢水。
水質評價方法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為評價標準,按相應的水域功能區標準評價對瀏陽河瀏陽段流域水環境質量進行評價,采用地表水綜合污染指數評價方法及分擔率來計算各斷面間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際變化,其計算公式為:

式(1)中:Pj為j斷面(河流)水污染綜合指數;Pij為j斷面(河流)i項污染物的污染指數;Cij為j斷面(河流)i項污染物的年平均值;Ci0為i項污染物評價標準值;n為參與評價污染物的項數。

式(2)中:Ki表示i項因子的污染分擔率;Pij和Pj同上。
通過計算分析(表3),黃花洞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和總磷,污染分擔率分別為18.39%和12.42%。小溪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污染分擔率分別為18.05%、11.80%和10.01%。三水廠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揮發酚和化學需氧量,污染分擔率分別為20.20%、9.63%和9.40%。韓家港斷面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揮發酚,污染分擔率分別為13.05%、12.74%和12.15%。

表3 2015年瀏陽河流域水質評價結果
從圖1至圖3中可知,2015年瀏陽河瀏陽段綜合污染指數最高的是韓家港斷面,最低的是黃花洞斷面,表明瀏陽河瀏陽段從源頭到市區出境斷面,水質污染呈不斷上升趨勢,主要體現在總磷、氨氮兩項指標的污染加劇,水質污染屬有機型,其原因是瀏陽河瀏陽段沿程不斷接納城鎮沿岸的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廢水,導致總磷和氨氮濃度呈不斷上升趨勢,特別是韓家港氨氮急劇上升,表明市區生活污水是造成氨氮污染加劇的主要原因。

圖2 瀏陽河瀏陽段流域總磷污染濃度沿程分布情況

圖3 瀏陽河瀏陽段流域污染指數沿程分布情況
通過對瀏陽河瀏陽段流域的水質進行分析和評價可知,瀏陽河瀏陽段從源頭到市區出境斷面,水質污染呈不斷上升趨勢,為了保護瀏陽河水環境,繼續發揮其環境、生態優勢,從本質上解決當前水污染防治的問題,是整個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舉措之一。
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與發展潛力,合理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4類主體功能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原則,在瀏陽河河流源頭區域劃定生態紅線,禁止一切與生態保護無關的開發建設活動。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原則,瀏陽河流域所在區域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
3.2.1 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水資源保護考核評價體系,繼續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發揮實效。在截污管網未覆蓋地區,因地制宜建設小型污水處理池,杜絕污水直排。
3.2.2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培訓,強化清潔生產宣傳,大力推動生態農業建設和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及時回收廢農膜;嚴禁在蔬菜、果樹上施用國家已公布劇毒、高度、高殘留的農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農產品質量;發展循環農業,有效利用農業廢棄資源,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的數量;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
3.2.3 加強工業污水治理與監管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加強重污染企業污染整治力度,實現工業污染物總量削減,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通過關停并轉、技術改造等措施實現產業升級,減少環境污染。鼓勵企業入園區發展,園區要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強對重點工業企業的監管。建設生態工業園,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實現資源—環境—經濟良性循環系統。
3.2.4 全力開展飲用水資源保護嚴格落實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切實保護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實現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建立和完善水源地補償機制;在核心區封山育林,提高水源涵養能力;治理生活污水污染,合理處置生活垃圾,推進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
3.3.1 建設立體式環保人才隊伍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環保工作不僅是環保部門的職責,也是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的共同責任。在加強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能力建設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企業的環保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特別是要加強中小型企業一線環保設施運營、監測分析、清潔生產等環保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
加快政府、企業的環保專業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從健全激勵機制入手,吸引專業人才到瀏陽從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創建工作。加強技術骨干隊伍的培養,逐步建立一支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隊伍,樹立“節水潔水,人人有責”的行為準則。
3.3.2 建設完善的環境管理體制提高企業環保責任意識,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明確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和水務、農業、環衛、畜牧、住建等其他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環保站建設,實現環保工作重心下移。建設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平臺),實現對轄區內國控、省控、市控重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實施連續在線監控監測。
3.3.3 加大環保專項資金投入提高生態環保投資占財政預算的比例,帶動企業加大環保投資,引導社會資源投入農村環保建設,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和鄉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運營。加快農村地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創建農村環保長效機制。推動工業園區環保設施的提質改造,對使用和推廣清潔能源的企業的單位實行獎勵。
[1] 張豐如,鐘福生,周倩影,等. 梅江流域水環境質量評價及調控防治對策[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2,(1):46-47.
[2] 楊家志. 湖北水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 政策,2004,(3):20-21.
[3] 孫 周. 松花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對策[J]. 中國環境管理,2011,(4):23-25.
[4] 孟 偉,蘇一兵,鄭丙輝. 中國流域水污染現狀與控制策略的探[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14,2(4):242-246.
[5] 劉兆德,虞孝感. 長江流域新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J]. 經濟地理,2010,3(2):304-307.
[6] 王銀彩,馬智利. 長江流域各地區環境保護水平分析[J]. 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6,18(1):87-91.
[7] 杜 梅,馬 中. 流域水環境保護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社會科學家,2005,112(2):55-61.
[8] 楊永德,張 蘭. 長江流域用水狀況分析[J]. 人民長江,2006,37(8):10-17.
[9] 王世進,張 蘭. 論環境安全及其保障體系的建構——以水環境為考察視角[J]. 江西社會科學,2015,(12):165-169.
[10] 黃 凱,劉 永,郭懷成,等. 小流域水環境規劃方法框架及應用[J].環境科學研究,2015,19(5):136-141.
[11] 韓曉琳. 水資源現狀分析及保護對策[J]. 科技信息,2011,(7):374.
[12] 鄧 琴. 瀏陽市點源污染對水體環境的影響及防治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0.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in Liuyang River Basin —Taking Liuyang Section as an Example
YANG Ta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Liuyang River Basin (Liuyang section) in 2015, the section water quality of Huanghuadong, Xiaoxi, Sanshuichang and Hanjiagang was chosen for monitoring,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from the source to the urban showed an upward trend, mainly reflected in total phosphorus and ammonia nitrogen,2 indicators of the pollution increased. From the angle of policy, economy,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Liuya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exceeding standard; monitoring; prevention suggestion
X522
A
1006-060X(2017)09-0049-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9.014
2017-06-19
楊 濤(1980-),男,湖南寧鄉縣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肖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