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生,曾艷花,湯 睿,陳 鵬
(1.嘉禾縣農業局,湖南 嘉禾 424500;2.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3.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農業部華中地區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湖南 長沙 410125)
嘉禾縣紅火蟻疫情調查
胡永生1,曾艷花1,湯 睿2,陳 鵬3
(1.嘉禾縣農業局,湖南 嘉禾 424500;2.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3.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農業部華中地區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湖南 長沙 410125)
采用訪問調查、踏查法和誘餌法等調查了嘉禾縣不同生境(農田、村居、道路兩側、學校、小河旁、荒地)下紅火蟻的發生情況。結果表明:紅火蟻疫情發生區在嘉禾縣石丘村呈中心輻射分布,可能是隨建筑木料從廣東攜帶至該村后蔓延傳播,疫情發生區面積約8.91 hm2,疫情潛在發生區36.20 hm2,疫情發生區踏查發現蟻巢數量5 857個,蟻巢密度為657.35個/hm2,達到嚴重發生程度;其中以荒地的蟻巢密度最大(0.38個/m2),誘集的紅火蟻數量最多(7 890只);各生境嚴重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荒地>農田>小河旁>道路兩側>村居>學校。最后針對嘉禾縣紅火蟻的疫情提出了2點建議。
嘉禾縣;紅火蟻;生物入侵;疫情;調查
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原產于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的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一帶[1-2],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錄的最具破壞力的入侵生物之一[3],同時也是我國農業植物檢疫對象(農業部公告第453號,2005-01-17)[4-5]。紅火蟻是一種農業及醫學害蟲,食性雜,危害大,該蟻具有強大的繁殖力和競爭能力,傳播途徑較多,一旦進入新的地區,由于缺少天敵等因素控制,種群數量會極度膨脹,破壞生態平衡,對農業生產、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人畜安全造成嚴重威脅[6-7]。
嘉禾縣于2014年8月發現紅火蟻,地點位于嘉禾縣珠泉鎮石丘村村內及石丘河兩岸田間區域,發生生境包括旱作農田、荒草坡地、鄉村道路、河流邊岸、居民住房、學校及垃圾堆放點等,荒地雜草灌木叢生且內有墳墓,發生環境復雜。為此,嘉禾縣農業局于2014年8~9月對嘉禾縣的紅火蟻疫情進行調查,以期為紅火蟻的防控提供依據。
為準確掌握紅火蟻發生的面積、區域分布、蟻巢數量和密度,查清疫情發生的核心區和危害中心點,并通過溯源追蹤查明疫情來源,為下一步制定防控技術方案提供依據,對全縣各鄉鎮進行了普查,重點對疫情發生區——珠泉鎮石丘村的農田、村居、道路兩側、學校、小河旁、荒地等區域的紅火蟻疫情進行了調查。其中,石丘村分為發生區和潛在發生區;其余鄉鎮村為未發生區。潛在發生區是指從已發生區邊沿向外延伸500 m的區域范圍。
1.2.1 訪問調查在未發生區向當地居民或經常在該區域工作的人員詢問是否有被螞蟻叮咬后出現紅火蟻危害的癥狀,是否看見隆起高于地面且呈金字塔狀的螞蟻巢,近年來是否從紅火蟻發生區調入過高風險物品,每個社區或行政村隨機詢問調查10人以上,記錄可疑蟻害發生地點、發生時間。對訪問調查過程發現的可疑地點,進行重點踏查。
1.2.2 踏查法結合訪問調查情況,在調查區域內步行觀察附近有無可疑的蟻丘,計劃行走的路線要覆蓋整個調查區域??捎靡桓L80~100 cm、直徑0.3~0.4 cm的鐵絲撥開雜草或障礙物觀察有無蟻丘。如有蟻丘,則用鐵絲插入蟻丘5~10 cm,觀察是否有螞蟻迅速出巢并表現出很強的攻擊行為。發現有活蟻巢,則用GPS定位儀標記位置并插上明顯標志旗,同時記錄活蟻巢數量和密度。
1.2.3 誘餌法在發生區和潛在發生區采用火腿腸誘餌法進行調查。將新鮮火腿腸切成厚度約0.5 cm 左右的薄片,放入專用的塑料誘瓶中,再將瓶子橫置地面,讓瓶口接觸地面。間隔20 m放置一個瓶,用標志旗固定瓶子的位置并編號。放置后約30 min檢查一次,若有紅火蟻工蟻則迅速拿起瓶子并蓋上瓶蓋,集中帶回室內作數量統計。
經過訪問調查,發現疫情發生核心區范圍為石丘村的危害中心點周邊 500 m,東經 112°20′55″~112°21′2″、 北 緯 25°38′42″~25°38′53″;危 害 中 心 點為石丘村某村民的宅基地,東經112°20′57″,北緯25°38′46″。
核實疫情防控區面積為45.11 hm2,其中疫情發生區面積約8.91 hm2,疫情潛在發生區面積約36.20 hm2。疫情發生區踏查發現蟻巢數量5 857個,蟻巢密度為657.35個/hm2,達到嚴重發生程度。
放置監測瓶180個,回收后統計,引誘到紅火蟻的塑料瓶111個,占放瓶總數的61.7%;其中,一級瓶(引誘到的紅火蟻小于20只)8個,二級瓶38個,三級瓶12個,四級瓶24個,五級瓶29個,四級以上瓶占47.7%;誘集紅火蟻總數21 597頭,平均194.57個/瓶,也屬嚴重發生。(注:引誘到紅火蟻數量小于20只的為一級瓶,21~100頭的為二級瓶,101~150頭的為三級瓶,151~300頭的為四級瓶,大于300頭的為五級瓶。)
如表1所示,石丘村紅火蟻發生區疫情嚴重,蟻巢密度平均為657.35個/hm2,監測瓶誘集到的紅火蟻數量平均達194.57頭/瓶;其中,疫情發生區域以荒地的蟻巢密度最大(0.38個/m2),誘集的紅火蟻數量為最多(7 890頭);以村居、道路兩側和學校的蟻巢密度較小,約0.01個/m2,分別誘集到1 968、2 437和2 023頭紅火蟻;各生境嚴重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荒地>農田>小河旁>道路兩側>村居>學校,誘餌引誘到紅火蟻的比例分別為82.14%、58.54%、61.54%、61.11%、72.73%和38.24%;每個監測瓶誘集到的紅火蟻數量分別為:343.04、196.38、160.38、221.55、82.00和155.62頭/瓶。而在紅火蟻潛在發生區未誘集到紅火蟻。

表1 石丘村不同生境紅火蟻的發生情況
在訪問調查、踏查和誘餌監測基礎上,開展紅火蟻溯源調查。通過走訪農戶,實地查看,采取排除法,排除自然遷飛、洪水擴散、農業種植帶入、蘑菇原料帶入等入侵方式。調查結論認為:石丘村某村民于2010年7月12日至8月9日之間從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初坑村運回建筑木材方料存放在位于石丘村紅火蟻發生區中心的家中,從而帶入紅火蟻的可能性極大。在其他鄉鎮村未查出紅火蟻。
紅火蟻是一種外來入侵的有害生物,它適應能力強、繁殖快,具有隨河流傳播的特點和蟻后婚飛的習性,使調查監測的范圍具有不確定性,監測難度較大。因此,可適當擴大調查監測的范圍,應將附近2 km列入監測范圍,須對流經發生區的河流兩岸向上游調查500 m,向下游調查1 000 m。
針對嘉禾縣紅火蟻的疫情,建議從以下2個方面做好防控工作:一是由政府主導,職能部門承擔主體責任,對紅火蟻發生區可能攜帶蟻巢的物品進行嚴格檢疫,減少遠距離人為傳播的機會;二是積極開展紅火蟻防控知識的普及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大防控資金投入,積極采購有效藥劑,鼓勵人人參與紅火蟻防治活動,控制紅火蟻的擴展蔓延。
[1] 劉 杰,呂利華,馮 夏. 美國紅火蟻防治餌劑的研究應用及啟示[J].廣東農業科學,2006,19(5):12-1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453號 [EB/OL]. http://www. moa.gov.cn/ zwllm/tzgg/gg/200501/t20050118_307965.htm,2005-01-17.
[3] 楊偉東,余道堅,陳志粦. 紅火蟻對農業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J]. 植物保護,2005,31(5):75-78.
[4] 杜予州,顧 杰,郭建波,等. 入侵害蟲紅火蟻在中國的適生性分布研究[J]. 中國農業科學,2007,40(1):99-106.
[5] 楊天賜,鐘 石. 入侵紅火蟻預防控制及其防治研究[J].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06,17(1):72-74.
[6] 呂利華,何余容. 紅火蟻的入侵、擴散、生物學及其危害[J]. 廣東農業科學,2006,(5):3-11.
[7] 曾 玲,陳永躍,何曉芳,等. 入侵中國大陸的紅火蟻的鑒定及發生危害調查[J]. 昆蟲知識,2005,42(2):144-148.
Epidemic Survey on Red Imported Fire Ant in Jiahe County
HU Yong-sheng1,ZENG Yan-hua1,TANG Rui2,CHEN Peng3
(1. 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ahe County, Jiahe 424500, PRC; 2. Institute of Crop Research,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410125, PRC; 3.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al Research,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cientific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Pomology in Central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angsha 410125, PRC)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vasive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in Jiahe County, Hunan Province an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est, the scope and area of the epidemic, nest and active ant density of the ant were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the farmland, village, roadside, school, riverside and wasteland in epidemic area such as Shiqiu Village, Zhuquan Town in this study. The ant which distributed as hub-and-spoke at the village may be carried back in construction wood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n spread away. The epidemic area was 8.91 hm2, and the potential epidemic area was 36.20 hm2. The average nest number per square meter in different habitats was 0.081,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lured ant per bottle was 194.57. The nest number per square meter, the proportion of lured ant to bait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the lured ant per bottle in the wasteland were 0.38, 82.14% and 343.04 respectively, which was the highest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s. In Jiahe County, there was serious invasion by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adopt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ontrol the pest.
red imported fire ant; biological invasion; epidemic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Jiahe County
S763.33
A
1006-060X(2017)09-0063-02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9.017
2017-06-15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7JJ3162);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項目(2016QN32);長沙縣科技計劃項目(長縣科發〔2016〕4號);農業部華中地區果樹科學觀測試驗站(2015-A2431-430121-G1203-045)
胡永生(1966-),男,湖南嘉禾縣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陳 鵬
(責任編輯:成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