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近日,記者在北京延慶區珍珠泉鄉小川村看到,黑色、香檳色等各色百合競相綻放,成為秋日里一道靚麗的風景。作為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北京世園會”)的舉辦地,延慶正著力建設集園藝科技研發、生產示范、會展交易、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園藝產業功能區。目前,已初步形成花、果、蔬、苗、藥5大系列33個園藝產業園。從花卉景觀建設到民俗旅游,從引入新品種到借助高科技,延慶的園藝產業正蓬勃發展。
據介紹,延慶33個產業園分布在12個鄉鎮,主要種植花卉、果品、蔬菜、種苗和中草藥,總占地5萬畝,可新增就業2萬人,園藝產業總產值將達16億元。
“首家國家級百合屬植物種質基因庫”落戶延慶
珍珠泉鄉小川村位于延慶東北部山區,行走在崎嶇的山間,忽然一片彩色的百合花海映入眼簾,濃郁的百合花香隨著陣陣微風撲面而來。400余種陸地百合在這里競相綻放,其中不乏市場上罕見的百合花品種,30畝地的百合花田景色蔚為壯觀。這里就是延慶區33個園藝產業園之一,由西諾(北京)花卉種業有限公司在珍珠泉鄉打造的“三千花谷”項目,也是首家國家級百合屬植物種質基因庫基地。
近年來,延慶四季花海溝域經濟發展帶動了珍珠泉鄉花卉景觀建設和民俗旅游,但在花卉產業發展上還是個空白。在2019北京世園會的推動下,“三千花谷”項目成為第一個落戶珍珠泉鄉的花卉產業,同時該項目還成為園藝產業扶貧項目,在帶動地區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解決了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花卉產業富民增收
據了解,今年7月4日,西諾(北京)花卉種業有限公司與小川村委員會正式簽訂了框架協議,將小川村集體流轉出的140畝土地,進行芝櫻、百合、薰衣草、郁金香等花卉的種植和培育。
村民韓仲在“三千花谷”當起了“綠領”工人,收入比過去翻了一番。“以前我靠務農和打工,一年收入只有14000多塊錢。自從把土地流轉給西諾公司,我現在每年光打工掙錢就有27000元,再加上土地租金7000元,收入可比以前高多哩。”韓仲說,“不光能掙工資,我在這還學到了很多種花技巧,沒準將來還能成為技術人員呢。”
當地像韓仲這樣能在本村地里打工的低收入戶就有30戶,種花高峰時期,周邊廟梁、水泉子、小鋪3個村的低收入戶也能來打工掙錢。
小川村黨支部書記崔勇說,流轉土地那會,正是大田作物的栽苗期,給村民做工作難度也挺大,但把理兒說透了,賬算明白了,大伙兒也就理解了。不到一個星期,村里140畝土地都騰退干凈了。
目前,村里已種植百合30畝,芝櫻35畝,預計明年5月,芝櫻花將開遍田野,7、8月份,百合、薰衣草也將相繼盛放。
高科技助力產業升級
在延慶鎮蔣家堡村,園藝產業實現了產業升級,通過新技術提升舊產業。
走進村里的蘋果密植園,一排排蘋果樹靠在水泥柱和鐵絲搭建的格架上,平行生長的枝丫長成了一面紅墻,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采摘機在蘋果樹之間繁忙地穿梭著。2016年,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北京海升農業有限公司,在這里建起了1000畝的蘋果密植園。僅一年時間,蘋果就已經能正常結果。
據介紹,由于延慶獨特的氣候特點,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蘋果的種植和生長。2016年,北京海升農業有限公司在延慶蔣家堡村1000畝的土地上,種植了富士、喬納金、嘎啦、紅蛇果等大量高品質種類的蘋果。普通蘋果樹3年掛果,而這里的蘋果在種植后的第一年,就迎來了收獲。自然生長形成的果蠟讓沉甸甸的蘋果更加誘人,隨便摘一個,果實著色都在90%以上,甜度更是普通蘋果的1.8倍。
北京海升農業有限公司經理茍永勝介紹,園區采用的是從歐洲引進的國際領先矮化蘋果育苗技術,每棵果樹都生長在拳頭大小的一個“疙瘩”上,每隔1米左右就會有這么一個“疙瘩”,果樹也比普通的矮小很多,最高不超過2.3米,這樣繁密的種植,每畝可栽植苗木191株。
茍永勝特別提到,這個“疙瘩”就是從荷蘭進口的M9-T337矮化自根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限制果樹的生長高度,幫助果樹豐產,結合高紡錘樹形和水肥自動化灌溉技術,果樹栽后第二年畝產能達到1噸,第三年畝產2噸,第四年畝產3噸,第五年畝產4噸,第六年進入盛果期,單株掛果量在120個左右,畝產達到5噸。
“園區全程使用機械化操作和水肥一體自動化灌溉等科技管理技術,實現了集約化、規模化管理。根據統計,每年我們可節約用水60%、肥料70%、人工90%,平均1萬斤蘋果產量可以節省土地80%。而且,每畝蘋果產量大大超過了傳統蘋果園。” 茍永勝自豪地說。
延慶區負責人表示,今后,延慶還將引入更多以高科技為支撐打造的高標準現代園藝產業,依托現代農業和園藝優勢科技資源,聯動首都園藝科研院所及專家團隊,實現園藝新品種研發、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將提升延慶園藝產業,同時也為2019北京世園會做好準備。
2019北京世園會的落戶不僅為延慶園藝產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也讓延慶農民搭上了“世園經濟”的“快車”,為延慶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開辟了又一條芳香大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