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傳統文化崛起的背后,還有北京南部發展的重大命題。
如果說2008年奧運會的“新北京”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都建設成就,最近3年來正在形成的“新北京”則蘊含著北京發展的重大變化。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的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提出了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并作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此后,北京市的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于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堅實的努力實現首都的“升級轉型”。
首善之區,全國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必然不會旁落;云集中科院、北大、清華等國家頂級科研機構,也使北京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優勢明顯。
以新的城市戰略定位為指導,北京如何打造全國文化中心,乃至世界級的文化中心城市?
“北京要建設中國文化中心、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最重要的是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并進一步發展。其次是借鑒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中西文化的匯流?!敝袊鴤髅酱髮W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鋒表示。
北京以千年古都的歷史沉淀和文化要素的聚合,擁有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成為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在這種背景下,于2017年9月29日開幕的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成為觀察“新北京”的一個窗口。
什么是北京優勢文化
一年前,北京發布《“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首次將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列為市級重點專項規劃。
根據《規劃》,首都文化布局一目了然:強調建設“思想高地”的理念,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要引領全國,在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新聞傳播等各領域,推出更多代表國家形象、首都形象的優秀成果。同時,凸顯歷史文化名城的鮮明烙印,推動北京朝著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志的宏偉目標邁進。
到2021年,北京將謀劃文化中心建設新的發展格局,立足構建現代化的新型首都圈和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包含核心層、拓展層、輻射層的層層演進、圈層結合的文化中心發展格局。 而在2017年8月18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更進一步——北京市召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
事實上,文化中心一直是重要的首都功能。而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對外展示國家文明形象,對內增強文化自信,對全國文化建設起著引領示范作用。
也就是說,文化中心建設不僅是“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部分,作為軟實力,也貫穿于其他三個中心的建設之中。
北京市委書記、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蔡奇在這次會議上談到,北京文化資源基礎雄厚,市場潛力巨大,文化產業前景廣闊。而建設全國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首都文化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魂,主要包括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這四個方面?!?/p>
“像戲曲、曲藝是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比較大眾化,而且是娛樂文化,更貼近老百姓,更貼近民生?!饼R勇鋒表示,傳統文化正是北京的優勢文化資源之一。
文化中心對其他三大中心建設的影響,在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中也有體現:同期在園博園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藝術嘉年華”,這也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人文交流的一項舉措。來自11個國家的12個藝術團組124人來京參加文藝演出,涉及民族歌舞、爵士樂、兒童音樂、滑稽戲等多個藝術門類。
傳統文化如何聚集
2016年,由文化部藝術司、北京市文化局和豐臺區委區政府共同舉辦了北京戲曲文化周活動。2017年,這項活動升格為由文化部和北京市聯合舉辦的中國戲曲文化周。舉辦地仍在豐臺園博園。
“戲曲文化和豐臺有不解之緣?!必S臺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韓駿偉表示,“中國戲曲的成熟標志在金代,從某種意義上講,戲曲成熟的淵源就在豐臺,可以說豐臺區是戲曲的發祥地之一。”
除了梨園文化源遠流長,豐臺目前也因為匯集了眾多的專業院團和戲曲學校,被稱為“梨園之鄉”,群眾對戲曲的喜愛程度也較高。據不完全統計,到2016年共有60余支自發組織的戲曲團體活躍在豐臺區大街小巷。
戲曲之于豐臺,其重要性正如傳統文化之于北京。而在十八大之后,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振興,戲曲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戲曲文化周活動每年都在園博園,就是要把北京園博園建設成以戲曲為內涵的、融合非遺以及各地特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實驗區和聚集地。”韓駿偉說。
“中國戲曲文化周,作為一場盛大的戲曲展演活動,給觀眾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參觀和欣賞的機會?!敝袊鐣茖W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賈旭東表示,戲曲文化周的連續舉行也釋放出一個信號,“說明國家對傳統戲曲非常重視,這種示范效應非常重要。”
而在齊勇鋒看來,首都新戰略定位背景下的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呼應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適應了市場需求,也是支撐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
南部崛起抓手
傳統文化崛起背后,還有北京南部發展的重大命題。
北京的“南城”大致指長安街以南的區域,在北京的城市發展史上,南城在經濟、文化、設施配套等各方面大體落后于北城。但在今天看,正是這種相對滯后,使以豐臺為代表的城南地區保留了大量傳統文化資源,特別是歷史底蘊。
2009年以來的“城南行動計劃”為豐臺等區域的全面升級打下了重要基礎。而新戰略定位下的新北京戰略,更給南部后發地區帶來了更大的契機。
黨中央、國務院日前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再次強調“南北均衡”。
在《總規》的排序中,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首先是“堅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然后就是“抓實抓好文化中心建設,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精心保護好歷史文化金名片,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p>
歷史文化之于首都文化的重要性,首都文化在文化中心建設中的意義,文化中心在“四個中心”建設中的地位,由此敲定。
可以想見,以戲曲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必將在北京南部崛起中成為一個亮點,并貢獻于北京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