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的改革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的提出以及開展二期天保工程的變革,使林業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因而通過將科學發展觀作為主要的指導思想,選用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來實現經濟結構的全面轉型成為我們應該不斷探索的目標,也是林業企業的領導人應該重視的研究方向。對于各個林業企業來說,應該結合自身的問題,根據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朝著科學、和諧的發展目標向前發展。
【關鍵詞】經濟轉型;林業發展;可持續發展;挑戰
一、前言
當今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為了更好地適應世界的發展潮流,中國也不斷的改革自己的經濟體制,并且達到了很好的經濟體制轉型的效果,然而也正是因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系列的問題也逐漸產生,例如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等,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全國各地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也開始注意生態保護問題,而林業又是生態保護問題中非常重要的載體,因而林業問題在生態保護建設中占據很重要的作用。《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政策的提出以及二期天保工程的啟動,更是給林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怎樣通過采用科學的發展方法,來實現經濟結構的的轉型,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林業企業應該面臨的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經濟轉型與林業發展
1.經濟轉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在新中國成立時期,我們的國家為了更快的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經濟體系,來達到趕超美國歐洲等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體系的目標,執政黨做了一系列的計劃,但是由于當時中國的資源十分的短缺,根本不能通過市場配置的方式來達到發展密集型產業的目標,可以說計劃經濟非常不適合中國的發展模式。但是由于當時計劃經濟、政府干預以及優先發展重工業在當時的社會中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再加上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而在這次浪潮中,中國被許多的歐美國家趕超,再次成為世界強國是許多熱血青年以及執政黨所追求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之后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共產黨的肩膀上,因而為了更好的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為了更好的造福人民,執政黨選擇了采用計劃經濟的形式來引領國經濟的發展。雖然這一體制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但是由于存在各種問題,所以在1978年,執政黨針對沒有很好的發展效果,以及沒有大幅度的縮短發展差距的情況,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采用雙軌和漸進的方式方法,使在計劃經濟的壓抑下的生產力得到了很好的解放,也正因如此,中國的經濟迅速生長,人們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轉型,在更好的為人民造福同時,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的同時也更好的提高了國力,增強了國際地位,讓全世界的人民對中國刮目相看。
2.經濟轉型中的林業發展
在我國以及許多國家的潛意識里,林業發展更多的是強調木材的生產。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們以經濟增長作為我們的目標,但是同時我們又將生態保護作為我們的約束條件,雖然我們一直秉持著這樣的目標,但是真正的實施起來確實非常的困難,具有很小的約束力。據有些資料表明,所有的林業企業的領導也知道過度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但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以顧全大局為首要目的,他們能做的也只能是接受并且執行木材生長的計劃。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只能做到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進入21世紀以后,為了更好的保護林業系統,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國家領導人對林業發展進行了重新定位,定位林業在貫徹落實可持續的發展觀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基礎地位,在應對氣候的變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因而林業在我們的社會建設中舉足輕重,不可以忽視,為了更好的保護林業資源,國家政府制訂了一系列的防護措施,保護林業系統,為更好地促進林業系統的發展,調整了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更好地保護了林業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三、經濟轉型中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采伐限制過度
為了更好的促進林業的發展,我們限制了采伐權,以為這樣可以更好的達到目標,然而在現實中,如果我們過度的限制采伐權,致使采伐權和造林權不能很好地達到一個平衡,長此以往,會對農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產生很大打擊,農民如果能過通過種樹來達到發家致富的目的,農民才會有更大動力去栽種,但是如果過度限制采伐權,農民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收益,造林權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減弱,反而會背道而馳。
2.林權證發放過度
在許多地區,林業部門為了填補資源配置短缺問題的漏洞,經常會以發放林權證的方式將土地的類型進行變更,這樣會導致耕地紅線以及藏糧于地的戰略不能很好的的實施,糧食產量不能達到預期要求。
3.過度追求部門利益
在中國的林業部門中,許多領導打著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旗幟,盡最大的可能向政府征求錢財,而在另一方面,又會夸大森林生態系統應該具有生產功能,從而通過在市場途徑中獲取其它的利益,達到林業機會最大化以及實物產出最大化的目的,嚴重的破壞了林業發展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則。
四、經濟轉型中林業發展問題的解決方案
1.在認清形勢的基礎上把握林業企業發展的思路
縱觀全世界的發展局勢,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外,林業發展的情況都大相徑庭,既有各自發展的優勢,同時也存在自己的不足,中國的形勢也可謂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大小興安嶺林區經濟的成功轉型以及天保二期的成功實施均為林業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起到了好的開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許多的不足,木材采伐和森林經營仍然是林區的重要支撐,新興的產業還不能成為支撐發展的集群,因而,考慮到上層問題,林業企業仍應該堅持不轉型發展就不會有出路的信念,轉變發展的方式,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才能夠在改革中更好的適應發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的實現。
2.在分析自己問題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主要的攻擊方向。
保護生態,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作為發展經濟的目標是林業企業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式首先應該做出的方案,這是林業企業要想抓住林業發展戰略機遇的當務之急。只有通過找到自己的問題,找準自己的定位,將生態建設、經濟轉型以及民生改善作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任務,在此基礎上,以保護生態為首要前提,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方針做指導,才能使發展的方向以及目標更加明確。
3.在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下,統籌發展,從而實現林業企業在經濟的快速轉型
發展現代林業,我們首先要做到以科學發展觀、創新發展作為理念,在此基礎上帶領著企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我們要不斷的向外界學習,培養并引進專業的人才,讓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帶領企業更好的發展。同時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善于發現自身的優點,從而建設出更加符合實際的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更好的促進林業發展的轉型。
五、總結
隨著改革開放以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也逐漸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因而我們需要改變以往的發展戰略眼光,從發達國家的角度來制定林業發展的戰略部署。而不僅僅只是通過將非木質的產品代替木質的產品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因為這種方法從根本上來講治標不治本。我們應該轉變我們生產優先的理念,將生態優先放在首位,逐步的將從森林資源經營轉變為森林生態系統經營,從而達到消除生態系統的碎片化,進而實現祖國的河山更加美好,國土山青水秀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參考文獻:
[1]苑長華.大山里的綠色之變——撫松縣林業經濟轉型發展走筆[J].新長征:黨建版.2015 (5).
[2]安虎賁,楊帆.基于系統動力學的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策略研究[J].河南科學.2015 (5) :837-843.
[3]秦洪泰.經濟轉型期國有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探究[J].科學中國人.2016 (9).
[4]潘啟英,楊衛東.黑龍江省森工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情況調查[J].林業科技.2015 , 40 (5) :6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