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依
作為父母,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你是否為無法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而苦惱?作為孩子,你是否有與家長溝通不暢的困惑?是否有自己的“獨立宣言”卻無法說給媽媽聽的無奈?《親愛的安德烈》也許會為你指點迷津。這本書由龍應臺和安德烈合著,作為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之一,它講述了媽媽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是如何跨越成人和孩子之間、中德文化之間的那條鴻溝,用獨特的溝通方式去傳遞愛、傳遞理解、傳遞信任,從而達到了“多年母子成知己”的境界。
這本書之所以風靡全球,我覺得首先是它的價值意義非同一般。有的書是嘩眾取寵,有的書是逗人一笑,有的書是休閑娛樂,但這本書,它給你的卻是既家常又新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可以說是一部教子寶典,教你如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它讓你從中明白,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轉變,比如有些家長不給自己孩子一點私密空間,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拿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品等類的問題,乍一聽覺得不可思議,但確確實實是存在于我們身邊的問題。而這些小問題,日積月累,就可能成為火山,一旦爆發(fā),就會毀了親子關系。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他們母子之間有時候因人生觀、價值觀不同,也難免會出現意見相左、思想不一、爭鳴的時候,但母子之間最終卻都能達到心靈的交融和理解。比如安德烈有一次給媽媽寫信提到了:我們的生活信條就是俗語所說的,“性,藥,搖滾樂”。龍應臺就有些緊張,讓兒子盡速回信,解釋“性,藥,搖滾樂”是現實描述還是抽象隱喻。安德烈就感到很無語,說當然是個隱喻,自己只是想表達生命有很多樂趣。但遇到問題、誤解,他們不回避,不藏著掖著,也不置之不理,更沒有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而是正視問題,相互理解、尊重差異、換位思考、加強溝通,兩代人之間最終也能和諧互愛、其樂融融。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的家長應該借鑒的地方,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多讀這樣的家教名作,對家長和孩子都會大有裨益的。
其次,這本書也讓讀者看到了中西教育文化的差異,里面的許多事例其實都可以讓我們反觀自己的言行,從東西方教育的差異里取長補短,學習更優(yōu)秀的家教方式,以便更好地對待孩子的成長。
書中有一篇寫到龍應臺小兒子菲利普說他發(fā)現了一個問題,當媽媽的朋友來家里以后,盡管菲利普站在旁邊,大人也只會對著媽媽說話,而不是對著他問。龍應臺說在那之后她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再有朋友問有關菲利普的問題,就全權讓菲利普回答。并且她再見到別的小朋友,就會蹲下去和小朋友說話,且說一些小朋友感興趣的話題。而在中國不管你多大,只要有媽媽在身邊,你永遠就是個孩子,好像是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孩,對待孩子始終不能像對待一個獨立的個體那樣。而且在和孩子聊天時問的問題不能尊重孩子的隱私,總是問一些讓孩子難以回答或者不愿回答的問題。上學的時候問你考多少分、多少名,大學了又問你有沒有找對象,工作以后就問你有沒有房子,每逢佳節(jié)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這大概是全中國大人們的通病吧。其實家長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比如問問對方擅長什么、喜歡什么,這樣的交流應該會讓人更舒服吧。
還有一次,安德烈曾說他已經相信,他現在以及將來都會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問媽媽會不會對他失望?龍應臺則表示,可以接受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里找到意義。而我們中國可能大多數的家長都接受不了這個問題吧。家長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是這個世界大多數人是平庸的,需要傍晚從廚房冒出來的炊煙,需要早晨的豆?jié){油條胡辣湯。當然,這個平庸指的是平平靜靜生活,而非一事無成。可若是將甲魚和家里爆炒的雞胗放在一起的話,中國的家長大概還是選擇甲魚的人多吧。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曾言,請鼓勵你的孩子做個幸福的普通人。但是又有多少家長愿意做、又能做得到呢?
另外,這本書也教給了我們親子溝通的方式。許多家長都抱怨:孩子大了,難免有代溝、有裂痕,你想和孩子說,孩子不是給你個冷臉,就是愛答不理,更有甚者還像吃槍子一樣斥責你一番。其實,不是孩子不想和你交流,也許是家長過于嘮叨、強勢,或者不會溝通,雙方沒找到合適的交流渠道,說話不在同一頻道,就不容易出現共鳴。這些現象可能都會讓家長和孩子苦惱不已。正像龍應臺說的:“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但是,龍應臺和兒子卻沒有因為這些隔膜而讓親子關系惡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他們嘗試的溝通方式就是通過36封心靈之書實現的。這對母子,通過書信的形式,將相隔了萬里的彼此拉近,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化解這兩代人、兩國人之間相隔的三十年歲月的隔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教育、生活、未來、道德、美學、人生以及國家等種種討論,18歲的安德烈成熟睿智,人到中年的母親博學智慧,她們母子的對話內容會讓你覺得佩服甚至驚訝。你也許會豁然開朗,原來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很多樣,可以用語言、用書信、用日記,只要是基于愛,這樣的溝通就是有效的。
讀完這本書,作為家長,也許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得當,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否有不足之處;作為孩子,也許會讓你對這個世界、對與父母的關系有新的認知與判斷。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對母子的心靈深處,也走近自己的心靈深處,靜待春花綻放,遙看云卷云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