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備++王倩宇
摘 要:現代女性地位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中日兩國女性選擇單身。她們在日本被戲稱為敗犬。本文通過對中日大齡未婚女性的現狀的分析,來探討“敗犬”現象的成因。
關鍵詞:大齡未婚女性;單身主義;婚姻;家庭
作者簡介:胡備,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日本語言與文化;王倩宇,女,山東日照人,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系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1
日本作家酒井順子在《敗犬的遠吠》一書中寫道“美麗又能干的女人,只要過了適婚年齡還是單身,就是一只敗犬;平庸又無能的女人,只要結婚生子,就是一只勝犬。”該書出版后熱賣,使得“敗犬”這個詞匯入選2004年日本十大流行語。
一、中日大齡未婚女性現狀的對比
所謂“敗犬”是指單身主義者,或想結婚卻沒結成的年齡在30歲以上未婚女性。她們雖比家庭主婦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不錯的收入,但是在結婚這一指標上,會被大眾認定為“敗犬”。而在中國,她們被調侃為“剩女”,特指都市中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未婚的女性。
當今社會,從個人生活方式來說,無論是選擇單身,還是選擇結婚都無可厚非。但從傳統觀念來看,現代單身女性不結婚與傳統觀念格格不入。因此無論是道德上還是社會倫理上,單身觀念遲遲不能被大眾認可,社會熱議的“中國式逼婚”是其縮影。大眾普遍認為,剩女就意味著孤獨終老。這與傳統的儒家思想一脈相承,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普遍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屬品,因此出嫁意味著尋找繼父母之后的依靠,結婚被奉為人生大事。雖說無論在中日兩國,結婚都被奉為女性人生大事,但日本比中國對單身女性的包容度較高,這與日本社會、經濟、文化密切相關。日本結婚率下降部分原因為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經濟不景氣,男人們因為對自己的養家能力缺乏信心而遲遲不愿娶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都市女性主動選擇了單身生活方式。但無論社會包容度的高低,“敗犬”都被視為貶義詞。
二、簡析中日單身女性增多現象的成因
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30歲及以上女性人口中,有2.47%未婚;而第五次人口普查,僅有0.92%未婚。10年間,這一比例增加了近2倍。而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于2014年6月對5千名18歲至34歲的未婚男女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女性中沒有異性交往對象的比例高達59.1%[1],這個數字與五年前的同種調查相比增加了近10%。根據日本政府統計數據,在過去10年里,年齡在25至29歲之間的日本女性中,未婚的比例從40%上升到54%;年齡在30至34歲之間的女性中,未婚的比例從14%上升到27%[2]。其原因為:
(一)對生活穩定的滿足感。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城市日益便利的生活條件以及女性工作崗位的增多為單身主義的成長提供了沃土。單身女性多為發達城市中的高學歷女性,她們工作穩定,有可觀的經濟收入,自然不必急于結婚。在酒井順子的《儒學與敗犬》一書中,在日本東京以及中國上海進行的單身女性相關調查表示,想要結婚的理由中選擇為了尋求經濟上的依靠的比例,東京為12%,而上海僅為4.9%。
(二)對結婚的恐懼和失望。傳統觀念上的“三從四德”“出嫁從夫”使得無論中日,家庭中傳統支配關系導致的丈夫對妻子施暴的行為屢見不鮮。中國的“一家之主”日本的“亭主關白”都是傳統觀念上男子大丈夫主義的表現。而中國社會宣揚的“家丑不可外揚”使得諸多家暴都沉于水底。據日本內閣發表的《關于男女間的暴力調查》(2005)顯示,已婚婦女有33.2%曾受過丈夫的家庭暴力。
(三)女性思想的轉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逐漸提高,高學歷化和職業化使得當代女性眼界更加開闊,經濟獨立意識增強,婚姻也不再是女性尋求依靠的途徑了。大多數女性獨立自主,不必通過婚姻也能依靠自身生活下去,并通過努力工作獲得社會的認可。
加之,單身女性多為高學歷,高收入的優秀女性,而與之匹配的高學歷,高收入的男性多傾向于選擇中低學歷,更年輕的女孩,從而增加了她們不婚的比例。
三、結語
現代女性即使不結婚仍擁有美麗的人生。已婚女性在擁有家庭和幸福的同時也失去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來奉獻家庭,特別是對家庭工作兼顧的女性而言,需要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更為巨大。而反觀單身女性,因為沒有家庭的牽絆,能夠投入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和業余愛好上,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人生。
注釋:
[1]人民網日文版 《日本“單身狗”比例創歷史新高》.
[2]厚生労働白書.2014年.図表2-1-15.
參考文獻:
[1]酒井順子著. 陳美瑛譯 敗犬的遠吠[M]. 臺灣:麥田出版社,2006年.
[2]酒井順子. 儒教と負け犬[M]. 日本:講談社,2012年.
[3]章海英. 從<敗犬的遠吠>看日本的敗犬問題[J]. 文學教育,2011年08月.
[4]余斌嫻. 從工作和家庭生活實態看日本女性未婚的原因[J]. 學術平臺,2014年第7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