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湖南科技學院2015年校級科研課題“島崎藤村《家》中女性形象研究”。
摘 要:日本自然主義作家島崎藤村在其長篇小說《家》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這些女性大多以藤村身邊的女性為原型。藤村通過對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畫,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真實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從而達到自我告白的目的。
關鍵詞:島崎藤村;女性;告白
作者簡介:彭璐(1987-),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講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與翻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1
島崎藤村(1872-1943)是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的日本自然主義代表作家。其代表性的長篇小說《破戒》(1906),《春》(1908),《家》(1910-1911),《新生》(1918-1919)等大多取材于藤村自身的體驗,可以說藤村文學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自傳性。
國內著名翻譯家陳德文先生曾這樣評價藤村文學的特征:“島崎藤村將文學與生活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運用文學的手法表現了他的人生,傾吐了他的感情。他自始至終置身于生活的洪流之中,用筆墨記述了自己的苦樂悲辛,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毫無掩飾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島崎藤村對生活,對讀者有著十分火熱的內心,十分忠誠的靈魂,現實中的一切善惡美丑在他的筆下一一自然顯現出來,沒有經過任何的偽裝和修飾。從這一點上說,藤村文學是最忠誠的文學。這也許就是作家能夠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依然享有崇高的聲望,擁有眾多的讀者的根本原因吧。”[1]陳德文先生的上述評價,可以理解為對藤村文學的告白特征的一個腳注。
從早期詩歌中對于戀愛和自然美的抒情表現形式中的若隱若現,到《破戒》、《春》、《家》《新生》等大作的問世,都具有強烈的自我告白風格。藤村文學很好地實現了文學與人生的完美對接,其自傳性特征正是依托了自我告白這種表現形式才得以實現。
島崎藤村在其長篇小說《家》中分別以自己的姐姐,妻子,侄女為原型塑造了種,雪,小俊三位女性形象。
一、種
“種”身為木曾馬籠舊驛站老板小泉家的長女,嫁到了當地福島鎮藥材批發店的橋本家。“種”性格剛烈,年輕時為愛不顧一切;出嫁后遵從家父訓誡:恪守婦道,勤儉持家,雖痛斥丈夫的不忠卻愚忠舊家、夫君;信奉封建門第觀念;行使代理家長的權力;反對危及傳統家業的行徑,是一位典型的以家長身份自居的封建倫理道德的忠實維護者。
島崎藤村以大姐園子為原型塑造了 “種”的人物形象。現實生活中的園子,嫁到高瀨家后一心相夫教子,卻因丈夫高瀨熏背叛不幸染上疾病,兒子高瀨慎夫也因男女關系混亂染病早逝,中年喪子,五十歲后發瘋并患上了被害妄想癥,最后孤獨死去。藤村十分同情大姐園子的悲慘遭遇。對園子的描寫,實際上告白的是對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
二、雪
“雪”是主人公三吉的妻子,出生于優越家境且受過良好教育,嫁給三吉后對在小諸的艱苦的半農生活及接連生孩子有諸多不滿。加上與舊情人勉之間頻繁的“情書”往來,最終導致一場家庭風暴。兩人的婚姻幾度出現危機。
雪的原型是島崎藤村的第一任妻子秦冬子(1878— 1910),北海道函館的漁網批發商秦慶治的三女兒。她于1893年秋至1896年4月份在明治女學校學習,畢業后在校長巖本善治的介紹下,于1899年5月嫁給曾在明治女學校任過教的藤村,并隨藤村到長野縣的小諸生活。在與藤村生活的12年間,共生了4女3男7個孩子,最終在生四女兒柳子時因產后大出血去世,年方40歲。妻子的“通信事件”對藤村的影響非常大,對于一心想擺脫舊家束縛,建立新家庭的藤村而言,這種打擊使他不堪忍受。與妻子的不幸婚姻使藤村對女性充滿了失望之感,妻子死后,他一度抱定獨身的信念,表示對女性的不屑,但正是由于這種刻意的壓抑激起了他更加強烈的欲望和某些變態之舉。最終導致了“小俊事件”和“新生事件”的發生。
三、小俊
《家》中的小俊以藤村的大哥秀雄的女兒為原型塑造的。她活潑開朗,干練有思想。小俊十分信賴叔父三吉,雪回娘家期間,小俊在三吉家幫忙。在一次散步時,三吉不可思議地拉住了侄女的手。這一事件的原型就是轟動一時的“拉手事件”,也稱“小俊事件”。
“小俊事件”正好發生在明治39年的夏天,此時藤村正處在《破戒》完成后的虛脫感、三個女兒相繼死去之后的空虛感一齊襲來的時期。藤村通過《家》的主人公三吉所做的自我批判、自我揭發來突出“小俊事件”給他帶來的強烈的宿命感,而妻子的死又促使他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很多事情都涂上了宿命色彩。在他看來,血統的頹廢是舊家所共有的宿命,因此也就會有后來的“新生事件”的發生。
藤村通過對《家》中女性的“告白”,原原本本地暴露了自己的私生活。他把自己所遭遇的人生危機及相關的體驗和感言表達出來,吐露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通過告白,藤村加深了自我認識,也引發了對個人宿命更深刻的思考,并推動了寫實主義方法的進一步貫徹。
注釋:
[1]陳德文《破戒》中譯本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參考文獻:
[1]于榮勝.島崎藤村的“舊家”與“新家”[J].日本研究,2000,(4):77-80.
[2]平野謙.島崎藤村[M].巖波書店,2001年.
[3]劉曉芳.島崎藤村小說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