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赟
摘 要:本文試圖分析一些較經典的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以及對比英文電影片名的在大陸、香港、臺灣三地的各種翻譯,根據翻譯美學的視角來分析各種不同譯名的區別與優劣,以期對以后的英文電影名的翻譯提供一些借鑒性的參考。
關鍵詞:英文電影名;翻譯美學;不同的譯名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1
一、引言
電影作品是當代重要的藝術作品之一,它集文化與商業為一體,成為目前人們文化娛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全球化的擴張與中西方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多的英文電影引入中國市場。而電影名作為觀眾了解電影的首要窗口,它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它譯名的好壞直接影響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而好的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絕不是那么簡單,它既要傳遞影片的核心信息,還要展現出藝術的美感,在選詞方面更是力求做到獨特新穎,讓觀眾們留下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二、翻譯美學
翻譯的語言美被寄寓在語言的兩個系統中:形式系統和非形式系統。形式系統包括語音、文字、詞語,以及句段層審美信息;非形式系統包括情與志、意象與意境,以及超文本意蘊。而在翻譯的過程中,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有著雙重任務,那就是對美的認識和鑒賞,以及對美的再現和創造。翻譯中,應當盡最大可能將原語的審美信息轉換為目的語的審美信息。翻譯的審美主體受制于審美客體以及譯者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表現在語言文化審美心理和審美情感方面,這也是在翻譯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英文電影名的翻譯賞析
近年來,人們所推崇的電影十佳譯名影片中,提得最多的恐怕是《Waterloo Bridge》這部電影了,該片直譯為《滑鐵盧橋》,是現實中位于倫敦、跨越泰晤士河的一座橋,也是影片中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的定情之地。但“滑鐵盧橋”這樣的翻譯,不僅沒有美感,也與電影里如泣如訴的愛情毫無關聯,后有譯者改為“魂斷藍橋”,取自我國民間有一個“藍橋相會”的傳說,講的是唐朝秀才裴航在藍橋邂逅了云英姑娘,對她一見鐘情,后來經歷種種考驗最終收獲愛情的故事。譯者在這里借用了“藍橋”這個典故,使得譯名不僅用詞優美,更因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難忘。
2010年一部小清新的青春電影《Flipped》配上《怦然心動》這樣的譯名簡直完美。英文原名 flipped 雖然就一個單詞,但它其實飽含深意,它有“轉變”的意思,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對彼此的感覺后來發生了變化。它有“快速翻轉”的意思,這一層含義也對應了貫穿全片的、翻轉不定的人物視角。它在俚語中還有“狂喜、高度興奮”的意思。影片中的小女孩朱莉說“The first day I met Bryce Loski, I flipped”,就是說的她第一次見到小男孩布萊斯的時候,就被他迷住了。而譯者最終采用了 flipped 在俚語中“發狂”的這層含義,用“怦然心動”表達了那份純真的愛。
此外,同一部英文電影在大陸、香港、臺灣三地的中文名也不一定相同。由于三地地域、文化、歷史背景、語言學習習慣各不相同,同一部英文片名的中文譯名很有可能會天差地遠、各具風格。比如,比如大家熟悉的一部勵志電影,英文原名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大陸在翻譯時就選擇了直譯的方法,譯為《肖申克的救贖》,是比較尊重原標題的做法;香港將片名翻譯為《月黑高飛》,算是符合電影內容,算是意譯;然而到了臺灣,這部電影居然被翻譯成了《刺激1995》,既不是直譯也不是意譯,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電影《Lolita》描述了大學教授亨伯特與十二歲的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該書被兩次搬上銀幕。1962 年詹姆斯·梅森主演的電影版仍然承襲了原著直譯《洛麗塔》的譯名,而 1997 年杰瑞米·艾恩斯主演的電影版的譯名,在香港則被譯成了一個“猶抱琵琶半遮面”非常隱晦的《一樹梨花壓海棠》這樣的譯名。“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蘇軾的一首詩,調侃其好朋友北宋詞人張先,八十歲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之事。“梨花”比喻老翁的白發,“海棠”比喻少女的粉嫩,用“一樹梨花壓海棠”來表示“老牛吃嫩草”的意思,著實是妙筆,巧用典故“一樹梨花壓海棠”來作為電影版 Lolita 的譯名,不得不讓人佩服此譯者深厚的古典詩詞文化功底。
再如,2017年奧斯卡電影提名的一些電影,三地也有不同的翻譯,比如《Manchester by the Sea》,大陸和臺灣的翻譯為《海邊的曼徹斯特》,香港譯名為《情系海邊之城》;《LA LA LAND》,大陸的譯名為《愛樂之城》,非常清新脫俗,既不劇透,又沒有政治立場,香港的翻譯為《星聲夢里人》,有點耐人尋味之意,臺灣的譯名則為《樂來越愛你》,一部清新脫俗的電影,卻被譯出像本土愛情劇的味道;《Moonlight》,大陸譯為《月光男孩》,加上“男孩”有點劇透,但還算文藝,臺灣的譯法也類似,譯為《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而香港的版本卻譯為《月亮喜歡藍》,讓人二丈摸不著頭腦了。
四、結語
總體而言,大陸的譯名偏向忠于原作,直譯為先,保留原片的原汁原味、原風原貌。香港地區的譯名在表述上帶有區域性語言的特征,常常以粵語為基礎來翻譯,大量使用意譯或直意相結合之法,富有創造性。臺灣譯名兼有內地和香港譯名的特點,文字風格接近內地譯名,但仍以內容為中心,偏向迎合商業化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史金嬋,吳卓婭. 淺析中英文電影名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 科技咨詢導報,2011(06).
[2]何躍敏. 當前西片譯名中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翻譯,199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