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墨
摘 要: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繪畫語言的表達已從單一型慢慢轉向多元化。隨著新繪畫語言的誕生,當今藝術家對其創作的作品上有了更新的演繹和詮釋。繪畫藝術不僅僅是材料技術上的創造體現,還涉及到作品視覺的最終呈現與創作主體精神情感表達的融合。綜合媒材的廣泛運用和精神化的視覺呈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綜合媒材;視覺呈現;精神化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1
20世紀伊始,立體主義、達達主義直到波普主義等一系列藝術運動的開展,對藝術家創作觀念和綜合材料的運用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同時,綜合媒材作品中新繪畫語言在藝術創作中的主體性性質也得到了提高。藝術形式表達的重要一環是材料的選擇,其多樣性特性是繪畫語言表達的鮮活途徑。綜合材料是新的繪畫形式語言,它在打破傳統使用觀念的同時,將繪畫形式感演繹到了極致。
在當今世界大的文化背景下,求新、求異、求變的態勢勢不可擋。繪畫語言的發展向來都不是對一種單一模式的重復,而是通過不斷的探求與嘗試,從而體現繪畫語言的價值。科技發展,多種新型媒介與材料工具層出不窮。這些物質材料的革新直接反映在繪畫語言的表現上,更加多元的表現空間。藝術家應從材料語言本體進行研究與梳理。
從19世紀末開始,材料作為切入點介入到繪畫作品中,并逐步蛻變為專屬的材料藝術。在以往的繪畫作品中,材料僅僅作為承擔繪畫作品中的造型語言和色彩語言的載體而存在。到20世紀初期,材料藝術在造型藝術領域中逐漸形成并獨立,并迅速發展為藝術語言的新門類。隨著現代工業化水平及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使得繪畫材料的種類和功能性上突破以往的界定,并迅速發展成造型藝術語言領域中的新門類。新材料的出現,使藝術家創作出作品的面貌上極大豐富的同時,他們通過對材料本體角色的思考,以更加直接性的方式對話,并將其材料語言轉化為提升藝術語言的有效途徑,使其創作主體不再滿足關注材料本身的質感,從而轉向思維意識與材料的融合,不斷地注入與強化來探求感知材料的物質性存在。
綜合材料的功能體現在材料的再現功能。由于其自身的屬性特點,對客觀物象的質感、體積、空間、色彩等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描繪,它可以通過運用材料自身的厚與薄,粗糙與光滑等多樣性特點來表現其材料物理特性獨有的表現力,既能使作品產生豐富的視覺沖擊力,又能體現作品審美視覺呈現上的需要。
材料語言除了它特有的物質屬性與形式意義外,還是藝術創作中極為重要的精神載體。其具有普遍的文化和社會屬性。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廣泛運用綜合材料技法進行創作,除了選擇傳統顏料外,還會使用一些非繪畫性材料借以增加畫面視覺張力,創作主體采用不同材料媒介合理的運用來實現其精神化的表達。周民江說:“材料與表現在這里既是物質材料創造性應用,同時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現,精神穿透材料,材料才具有生命 [1] 。”所謂的精神化是指創作主體在表達思想情感的同時,通過運用藝術思維中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來傳達作品的內涵。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畫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就是通過選用被腐蝕過的鉛作為繪畫的材料媒介,這種帶有陰郁色調的廢金屬材料、灰燼、石頭、樹葉、感光乳劑等綜合材料,表現了戰火燒過的大地、墜落的飛機、破敗的廢墟等視覺符號,在畫面上置換為飽含痛苦和深邃意味的歷史感,強烈的視覺化沖擊和心靈上的震撼。可以確定,基弗的材料藝術就是人類深層心靈活動與精神力量的綜合體現。
藝術家在創作客體精神指向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是由于其所處的境遇不同,導致了不一樣的審美取向及文化修養。近年,我國許多藝術家也已開始重視對繪畫作品中材料語言和形式語言的探索,同時也更加努力將精神內涵融入到作品中。從而對一件繪畫作品的最終呈現形成更為深遠的影響。總而言之,通過對材料媒介自身特點的分析與詮釋,創作主體合理的運用材料媒介可以提升和豐富一件作品語言的表現力。在激發主體創作潛能的同時,不斷地完善和融合新材料媒介,能使繪畫作品的材料語言呈現上更為豐富,更具有視覺表現力。因此,藝術家應努力地探索與嘗試符合這個多元化時代背景下新觀念和新繪畫媒材的藝術作品,這才是提高創作水準和創造活力的有效途徑。
貢布里希說 “有關藝術的一切是全然個人主觀的東西,……假使有客觀標準的話[2]。”這句話詮釋出,精神情感直接反映藝術風格,精神指向決定著繪畫創作的核心價值,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當代性還是傳統性,其繪畫創作風格的形成,必然是視覺呈現與精神指向相互統一、相互作用的結果。作品中的精神指向離不開新媒材的視覺呈現,而對于沒有精神化介入的綜合媒材作品來說,感官視覺的最終呈現是缺乏靈魂的。一件繪畫作品更高層次的評判準則,不決定于視覺形式感,而是對其內在精神內涵的呈現來進行判斷。但是如果一幅作品視覺上無法完整地呈現其內在的精神,那么創作主體一定缺乏熟練駕馭材料語言的能力。通過合理運用綜合媒材在繪畫作品中的呈現,最終完成并呈現出視覺語言為基礎和精神化為導向的作品,這需要創作主體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來實現。因此,現代繪畫藝術創作中需要介入越來越多綜合材料手段進行表現,同時作品中體現創作主體精神化思維意識,這樣繪畫藝術創作才有了新的生命和趨向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周長江,《油畫家工作室報告——解讀色彩》,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2](英)貢布里希,周彥譯,《藝術與幻覺——繪畫再現的心理研究》,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