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堅 黃浩
肩關節疾病的鑒別
文/程堅 黃浩

程堅
男,主治醫師,畢業于溫州醫學院,在永康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從事疼痛診療與臨床麻醉工作,現在浙二疼痛科進修。
我們一說到肩關節疾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肩周炎、肩關節脫位、肩關節損傷等,看著似乎挺好區分。其實,我們在醫學上有著比較嚴謹的分類及鑒別,因為不同的肩關節疾病發病的原因不一樣,發病后的表現不一樣,預防的措施不一樣,發病后的治療不一樣,治療的效果不一樣。
我們一般把肩關節疾病分為以下幾類:肩周炎、肩袖損傷、肩關節骨折和脫位、崗上肌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肩部撞擊癥。
肩周炎。肩周炎又名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顧名思義,它的部位在肩周,50歲左右好發,發病后肩關節活動受限。它主要是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所產生的慢性特異性炎癥。
剛開始為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后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晝輕夜重,活動嚴重受限,致一定程度后逐漸緩解,直至最后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
肩周炎在疼痛明顯時,常規治療效果不佳,嚴重影響工作生活時,可以在疼痛科行臂叢神經置管下粘連松懈術。此方法疼痛輕微,安全性高,手術簡單,松懈效果很理想。肩周炎一般療程很長,堅持鍛煉一般能恢復大部分功能,預后好。
肩袖損傷。肩袖損傷一般有創傷、過度使用等誘因,70歲以上人群多患有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的表現:一般疼痛數小時后疼痛可以消失,但在以后的6~12小時后疼痛會再次出現并達到高峰,隨后疼痛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任何肩關節的活動均能引起疼痛。外展60°~120°范圍出現疼痛,超過120°又無疼痛。
肩關節顧著和脫位。一般都有暴力損傷史,肩關節左右有明顯的外形區別,活動明顯受限,一般患側的手放在健側的肩部,患側肘部不能同時貼緊胸壁。

岡上肌肌腱炎。這種疾病一般是勞損或者輕微受傷或受寒后引起的漸行性肌腱無菌性炎癥。其特征性表現為上肢外展60°~120°范圍出現疼痛,其余范圍沒有疼痛。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這種疾病多見于中老年,顧名思義是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的炎癥。一般起病緩慢,主要跟過度使用有關。肩關節前方疼痛,肩上舉或者后伸常有疼痛,穿衣、脫衣困難。在肩前方壓痛明顯。
肩峰下滑囊炎。一般肩周炎病人都會有肩峰下滑囊炎,它是直接或者間接外傷引起的,主要以外展和外旋時疼痛為主要表現。
肩部撞擊癥。為肩峰周圍的持續性夜間痛,好發于50~70歲。主要外展受限,外旋活動一般正常。
我們平時生活、工作中都要注意適度的活動,一旦有肩部疼痛,最重要的是就醫、遵醫囑,在沒有明確的禁忌下,注意不要因為疼痛就不活動了,也不要過分活動(超限度、超幅度、超負荷的活動),超限度的活動會導致損傷,劇烈的疼痛是再損傷的信號。我們都要在充分預熱的情況下,逐步有序地鍛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