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100070)田玉敬(譯)
1.2 冠狀動脈造影術和PCI 冠狀動脈造影術主要利用5或6號法國冠狀動脈插管器(Judkins或Amplatz)作用于橈動脈或者股動脈。損傷按照美國大學心臟學/美國心臟學會(ACC/AHA)標準進行分類,冠狀動脈血流量用心肌梗塞中血栓的溶解來評估。
根據血管造影術的結果和患者狀況,用PCI、冠狀動脈旁路搭橋術(CABG)或藥物治療。進行PCI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服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啶或氯吡格雷,利用6~8號法國冠狀動脈插管器(Judkins或Amplatz)對橈骨或者股動脈進行PCI治療,在治療程序開始前,靜脈注射7500~10000單位的肝素鈉并且活性凝固時間保持大于300s。一旦導線通過病變部位,Phillips H5000或Allura數字心臟影像系統就進行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當作用動脈的腔直徑增加大于50%,殘余狹窄小于30%,TIMI流量到達等級3時,治療則被認為是成功的。如果在PCI之前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抑制劑或插入臨時起搏器,則這種病例在分析時被排除。
1.3 心臟酶 在96例成功進行PCI治療的患者中,分別在進行PCI前,進行PCI 6、12和24h后進行血液采集,并進行肌酸激酶(CK)、CK-MB、心臟肌鈣蛋白T(cTnT)和I(cTnI)濃度測定。CK和CK-MB用免疫抑制的方法測試(同步CX9,Beckman Coulter, USA),cTnT和cTnI通過免疫測定獲得(Elecys 1020,Boehringer Mannheim Diagnostics,Germany and Opus, Dade Behring Inc,USA, respectively),CK-MB、cTnT和cTnI的標準參考數值分別小于8mg/dl,0.05ng/ml和0.01ng/ml,每個測試中,用PCI之前的數值與PCI治療后的所得到的最高值進行比較用以評價每個藥物對心臟的保護作用。CK-MB的提高被定義為CK-MB的最高值>16mg/dl和PCI之前值提高大于5%,cTnT的提高被定義為最大值>0.2ng/ml和PCI之前的提高多于>0.1ng/ml,cTnI的提高被定義為最大值>0.1ng/ml和PCI之前增加多于>0.05ng/ml。
1.4 臨床跟蹤觀察 經過6個月的跟蹤觀察,兩組根據主要的嚴重心臟意外進行比較,如隨著CK-MB的增加或血管再通如PCI或CABG所致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在入院當天和第6個月時由不明分組情況的不同醫師進行超聲心動描記術,在入院當天和第6個月時利用面積-長度方法測得其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并對兩組所測得的兩個結果指標進行比較(詳見附表1、2)。
1.5 統計分析 所有測試結果均代表平均值±標準偏差,學生t檢驗,方差分析和費希爾精確檢驗通過SPSS(Chicago,IL,USA)獲得,當P<0.05時統計數據被采用。

附表1 跟蹤組的臨床和血管造影指標

附表2 經皮冠狀介入治療中強心酶的發病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