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農+陳永寧+景慧
摘 要:精準扶貧工作是當前我國扶貧工作的重點。精準扶貧要求對貧困戶的幫扶要精準,要因地、因戶制宜,精準的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本文從精準扶貧的視角,以全國農村貧困問題較為突出、移民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甘肅酒泉為例,以支持農戶脫貧的支柱種植產業—枸杞產業為例,分析了特色產業種植優勢和金融支持情況,指出了枸杞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枸杞產業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7(7)-0052-03
甘肅省是我國農村貧困問題較為突出的省份之一,酒泉市又是甘肅省貧困移民整體異地安置的重點地區。從1983年開始,國家啟動“三西建設”、實施大規模區域性扶貧開發。30年來,酒泉市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興西濟中”戰略,服從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大局,克服耕地、水資源緊張、生態脆弱等種種困難,采取集中與分散、插花安置與農林場站安置相結合、指令性計劃與工程項目掛鉤相結合的辦法,先后安置“兩西”貧困移民、疏勒河項目移民、九甸峽庫區移民總數達到3.53萬戶、15.75萬人,占到全市農村總人口的25%。移民安置主要集中在瓜州縣、玉門市、金塔縣,現有整建制移民鄉11個(其中少數民族鄉6個),行政村60個,百人以上集中安置點57個。其中瓜州縣移民達到8.2萬人,玉門市3.58萬人,分別占到兩縣(市)農村人口的79%、39%,成為兩個典型的移民大縣。為了進一步培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09年以來,金塔、玉門和瓜州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把適應性強、耐鹽堿、效益高的枸杞產業確定為特色農業,采取“政府引導、項目扶持、公司帶動、農戶參與”的辦法,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經濟效益逐步顯現。截止2016年,酒泉市枸杞面積29.83萬畝,枸杞收入占到了三縣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以上,占移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枸杞已經成為酒泉市最重要的特色產業之一和移民群眾最重要的脫貧致富手段。
一、基本情況
酒泉市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加之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推動枸杞產業快速發展,成為酒泉市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性產業。
酒泉市獨特的氣候條件為枸杞生產提供了良好環境,酒泉市年均日照時間3033-3316小時,≥5度的積溫2421.7-3934.4度,晝夜溫差13.9-16.4度,太陽總輻射量145.6-153.8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42.4-151.4毫米,年蒸發量2005.2-3523.9毫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太陽輻射強烈,降水量少,蒸發量大,這些有利因素決定酒泉市生產的枸杞果品品質、營養成分、功能活性物質積累以及口感和外觀明顯優于其他省區。據甘肅省農科院農業測試中心測定,玉門市枸杞總糖含量達56.2%,高于寧夏枸杞(46.5%)9.3個百分點,高于青海枸杞(52.4%)3.8個百分點。據通用標準技術服務(天津)有限公司測定,瓜州枸杞總糖含量達54.6%,高于寧夏枸杞(46.5%)8.1個百分點,高于青海枸杞(52.4%)2.2個百分點;枸杞多糖含量高達15.2%,高于寧夏枸杞(7.86%)7.34個百分點,高于青海枸杞(8.3%)6.9個百分點。
酒泉市豐富的土地資源為枸杞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全市現有耕地260多萬畝,主產區玉門、瓜州耕地面積90多萬畝。到目前,全市枸杞種植面積29.83萬畝,是西北地區枸杞種植面積發展勢頭最猛的地區。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酒泉市枸杞的產量效益不斷提高。2016年,全市枸杞總產量達3.2萬噸,銷售收入7.4億元,栽植三年以上進入盛果期的茨園,畝均銷售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純收入可達3500元左右,枸杞產業已成為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
二、金融支持枸杞產業情況
近年來,酒泉市金融機構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將定向“噴灌”和定點“滴灌”的扶貧方式有效結合起來,積聚力量,精準發力,大力支持枸杞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創新金融扶持產品。農村商業銀行以“信用村”為依托,建立農戶信用評級檔案,為信用良好的枸杞種植戶發放信用貸款。以“公司+農戶+訂單”、“訂單+種植大戶”以及林權抵押貸款等模式為枸杞種植大戶發放抵押單款和擔保貸款等,加大信貸支農力度,積極支持移民鄉鎮農戶發展枸杞種植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2016年末,瓜州縣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累計為3199戶農戶發放枸杞種植貸款2.75億元,為移民群眾發展枸杞產業、實現整體脫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優化金融信貸服務。農村商業銀行依托農村營業網點,派專門的信貸員對農戶資金需求情況進行及時調查,實行集中上門辦卡的方式,通過評定小組成員宣傳、評定、公示、授信發放富農卡等程序,為需要資金周轉的農戶直接發放1萬到10萬元不等的小額信用貸款。村民貸款無擔保、無抵押、不聯戶,還款時限由原來的“春貸秋還”,放寬到了3年,有效緩解了枸杞種植戶資金回籠時間長周轉慢的困難。堅持將小額信用貸款稅收優惠體現到利率優惠中,全市農村信用社對小額信用貸款執行6%左右的優惠利率,占農戶貸款的15.5%,每年為農戶減少利息負擔0.5億元。加大精準扶貧貸款投放力度,重點支持以枸杞種植為代表的特色產業發展,全市余額達到9.09億元。
(三)不斷加大對枸杞產業鏈的金融支持。瓜州縣金融機構以發放星級客戶信用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等方式,累計向該縣20余家枸杞加工骨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1.13億元,緩解了這些枸杞加工企業收購、加工、包裝資金不足的困難。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69個鄉鎮,444個行政村中建成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688 個,在全市11 個整建制移民鄉鎮設立營業網點11 個,便民金融服務點11 處,解決了237 個行政村24.35 萬農牧民取款難問題,實現了物理網點鄉鎮全覆蓋。全市所有7家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均加入了農信銀資金清算系統,支付體系建設日趨完善。endprint
三、酒泉市枸杞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金融支持路徑選擇
在酒泉市枸杞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現。一是種植水平不高。枸杞種植區主要分布在移民鄉鎮,移民群眾受經濟條件、人力素質影響,種植技術還掌握不夠,規模化種植水平低。二是配套投入不足。移民區群眾收入水平低,土地改良緩慢,農田設施設備缺乏,農業成本投入不足。三是產業化水平較低。枸杞加工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枸杞低檔產品多、初級產品多,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深層次產品開發和利用少。2016年,酒泉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枸杞產業發展的意見》,確立到2020年,全市枸杞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建設萬噸級交易市場2個,扶持培育產值過億的加工銷售龍頭企業2-3家,干果總產量達到10萬噸,枸杞產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的發展目標。為此,建議從以下方面進一步強化金融對枸杞產業的支持。
(一)積極創新信貸產品,擴大有效信貸投放。一是積極推動林權抵押貸款。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在全面完成林地林木確權頒證的基礎上,搭建林地林木評估、流轉、抵押登記等平臺,完善配套政策,出臺經濟林木資產價值評估辦法,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解決基礎難題。鼓勵涉農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積累經驗,條件成熟時,出臺統一的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實現林權抵押貸款的常態化發展。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農戶聯保貸款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向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的農戶提供小額低息貸款,使其通過發展枸杞產業走上致富道路。三是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戶”的貸款模式,通過龍頭企業提供種植合同、專業合作社提供擔保、種植戶承擔貸款本息的方式,解決種植戶自身擔保抵押物不足的問題。
(二)調整信貸結構,加大產業鏈高端企業和項目的信貸支持。一是推動建立配套的枸杞產業專項信貸擔保基金,擴大擔保基金額度,爭取財政貼息政策,為金融支持解除后顧之憂。二是引導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枸杞加工、制干企業的信貸投放,支持加工企業統一收購鮮果、統一制干加工,幫助加工企業在枸杞加工包裝等環節提檔升級,在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枸杞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三是引進枸杞產業高端精深加工項目,通過政銀企項目對接會等形式,實現金融信貸資源向枸杞精深加工項目的傾斜,全力支持發展枸杞飲品、多糖、膠囊、精油等高端產品,進一步提高整個產業的發展層次,搶占枸杞產品高端市場。四是加大營銷環節的信貸支持。加大項目貸款和電商貸款投放,積極支持專業化枸杞交易市場和電商平臺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化的交易平臺。
(三)建立多元融資渠道,推動產業縱深發展。一是全力爭取專項資金扶持。以甘肅省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和大力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為契機,積極爭取省市專項資金支持,扶持枸杞產業發展壯大。二是積極引進風險基金。鼓勵枸杞精深加工企業通過與創投資金、風險基金合作等方式,發展枸杞育種、新技術研發推廣、系列高端產品研制、綠色食品認證以及肥料農藥研制等高附加值產業,使枸杞產業鏈更加完整,經濟效益更加凸顯,堅持把豐富的枸杞資源優勢真正轉化成為經濟優勢。三是充分發揮保險資金的保障作用。支持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發展小額保證保險業務,分散信貸風險,破解專業合作社、小微加工企業抵押擔保難的問題。推動發展各種農產品保險,合理確定保險費率,提高保險賠付額,最大限度分散枸杞產業遭遇火災、暴雨、暴風、病蟲害等災害的風險。四是充分發揮村級互助資金協會的作用,引進人才,科學管理村級互助協會的資金,讓村級互助資金協會真正為農戶資金需求提供幫助。
(四)金融支持全力拓展流通市場。加快啟動枸杞專業交易批發市場建設,多方引資,建設集枸杞交易、加工、撿選、倉儲、包裝、商貿洽談為一體綜合性枸杞專業交易批發市場,吸納國內外枸杞客商投資置業,穩定枸杞市場價格,促進二、三產業發展。金融積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減少農戶的市場風險。扶持鼓勵枸杞專業鄉或專業村組建植保服務公司,擴大枸杞病蟲害統防統治范圍。加強信息體系建設,開展網上交易,拓寬流通渠道,為企業和茨農提供各類信息,并逐步實現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信息服務、產品交易等網絡化。
參考文獻
[1]曹誠,嚴晨.金融扶貧制約因素多[J].北京:中國金融,2015,(2):55-58。
[2]楊文琴,張志明.酒泉現代農業發展研究[D].甘肅:甘肅酒泉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6。
[3]藺國勤.酒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研究報告[D].甘肅:甘肅酒泉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6。
[4]唐曉明.以精準化金融創新助推脫貧攻堅行動[J].甘肅金融.2016,(8):35-39。
[5]張普選,楊彥軍.枸杞產業快速發展背后的隱憂[J].甘肅:酒泉發展,2016,(4):40-45。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edlar Industry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NG Jannong CHEN Yongning JING Hui
(Jiuq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Jiuquan Gansu 735000)
Abstrac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focu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which requires to provide the targeted support for poor households and to take measures to be suitable to the locality and persons invol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paper takes Jiuquan city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here the problem of rural poverty is serious and the immigrant population is concentrated, analyzes the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 advantages of medlar industry which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supporting poor households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lar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Targeted Poverty; medlar industr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