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在各類以李楊愛情為題材的戲劇作品中,白樸的《梧桐雨》和洪升《長生殿》尤為突出,但二者的主題思想卻不相同,前者以其構筑的深沉含蓄的悲劇意蘊而聞世,后者則是李楊戲中贊頌其愛情的集大成之作。為了能更好地認識研究兩部劇作,本文從人物形象、劇本結局和劇本主旨等三方面對兩部作品進行了對比,并對各方面進行了淺層分析。
【關鍵詞】梧桐雨;長生殿;李楊愛情;不同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042-01
在古代戲劇中,“李楊戲”自成系統,是杰出代表,其中又以白樸的《梧桐雨》和洪升的《長生殿》最為世人所稱道,兩部作品對后世李楊戲影響甚大。為了更好地研究李楊戲的演變,本文從人物形象、故事結局和劇本主旨等方面討論兩部作品的不同之處。
一、人物形象不同
雖同為李楊題材,但是白樸《梧桐雨》和洪升《長生殿》中的李楊形象卻有著很大差別。
在白樸筆下楊玉環姿色美艷,但卻是個不潔之身,且楊玉環用情不專,工于心計。白樸對于楊貴妃和安祿山的“私事”沒有絲毫避諱,靠其傾城之貌俘獲了明皇的心。劇中李隆基沉溺美色,搶奪兒媳,違背人倫;他昏庸腐朽,不辨忠奸,輕易被安祿山給蒙蔽,對于楊安二人的“私事”,毫無察覺。
為達到“專為釵盒情緣”的目的,洪升對李楊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使《長生殿》中的李楊形象,呈現出新的性格特點。洪升在塑造二人時,更多的不是當作帝王家事來寫,而是當作普通人來寫的。洪升盡刪“楊妃多污亂事”,楊玉環出身寒微,且頗具藝術才華,癡情忠貞,維護愛情,對李隆基忠貞不渝;深明大義,為保明皇主動請死,其用情之深,令人欽佩。唐明皇也擺脫了以往昏庸荒淫的形象,成了一個專情癡情的凡人,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風流天子;他與楊玉環都精通音律,相互愛慕,二人的愛情也變成了知音式的愛情。
二、結局不同
《梧桐雨》以李楊二人天人永隔的悲劇做結,結局部分第四折多化用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營造出一種與《長恨歌》相近的悲情意蘊,并將其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學境界,歷來為世人所稱道。此折中李楊夢中相見,似乎能給人一絲寬慰,可是二人天人永隔的現狀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怎奈夢醒后,只聽得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一切都成虛幻,只能讓人更感凄涼。夢幻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使該劇的悲劇意蘊更上一層樓,在戲劇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長生殿》沒有像《梧桐雨》那樣留下遺恨,延續了白居易《長恨歌》中關于貴妃死后成仙的故事,李楊二人在人世間無法得到的愛情,最終在天界得以實現,永生永世得以相守。這里李楊二人獲得的不僅是愛情的解放,更是二人精神的解放,最后二人得以在天宮重圓補恨,完成了李楊戲的完美收場。
三、主旨不同
李楊二人皇帝和貴妃的特殊地位,使得二人的愛情顯得尤為特別,二人注定無法擁有普通人的戀情,而且還必須承受這愛情所帶來的沉痛代價。孟繁樹先生曾指出:“李楊愛情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有值得肯定的因素——對愛情的執著;又有必須批判的內容——它所造成的嚴重的社會災難”。
《梧桐雨》中白樸通過對李楊愛情的描寫,更多地側重于李楊故事的歷史性和政治性,繼承了《長恨歌》的勸懲思想以達到感慨興亡,以示懲戒的目的。
《長生殿》更多地繼承了李楊故事的愛情性內容,洪升將李楊愛情和當時的政治背景結合起來,在通過贊頌李楊愛情,寄托自己的愛情理想的同時,還表達了洪升“樂極哀來,垂戒來世”的勸懲思想。這既是對李楊愛情的高度贊揚,也是對古今愛情的總結,具有普遍意義。
四、結語
《梧桐雨》和《長生殿》從不同角度繼承了自《長恨歌》以來對李楊故事的演繹,給予了觀眾和讀者不同的審美享受和啟迪?!段嗤┯辍芬云錁嬛纳畛梁畹谋瘎∫馓N而聞世,《長生殿》則是李楊戲中贊頌其愛情的集大成之作。這是李楊故事在不同時代下的產物,各有其優點長處,都是戲曲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翁敏華,馮裳,范民生標校.中國十大古典名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張石川著.白樸與元初詞曲之嬗變[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孟繁樹著.洪升及長生殿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5.
[4]張哲俊.論《梧桐雨》和《長生殿》——兩種悲劇形式[J].文學遺產,1997,(2):78—86.
[5]蒲漢明.從《梧桐雨》到《長生殿》[J].青海社會科學,1991,(1):66—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