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位


自生態理念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后,國內外的研究機構進行了大量的生態探索和實踐,通過對微觀空間尺度景觀生態設計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地形、土地和土壤、水體、植物、動物、建筑物(構筑物)、場地環境保護,同時對其技術要點進行具體的闡述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微觀空間尺度景觀生態設計要素及其技術要點,旨在為我國生態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一、引言
生態是生物在一定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生態設計是以土地、自然為基調,通過對其進行保護和靈活利用,構筑人與自然良好的共存和共生關系的空間。微觀層面的生態設計關注城市中的開放空間、中小型公園、街頭綠地、居住區景觀、城市河流沿岸等小尺度的“局部”空間。其研究的核心以關注設計手段、技術手段、工程實施等方面達到研究目的。
二、微觀空間尺度生態設計構成要素
生態設計是一種與自然相互協調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生態設計使用的材料和素材不同,設計的特征也不同,對空間與環境形式和質量產生很大影響。本文所選取的微觀空間尺度景觀生態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形、土地和土壤、水體、植物、動物和場地環境保護6大要素(圖1)。
(一)地形生態設計
靈活運用地形,力求最小限度改變場地現有的地表形態。自然狀態下保持地形原有形狀,靈活運用地形,是對地形生態設計的重要方面。規劃過程中必須要進行工程改造,通過改造可以最小限度改變場地現有的地表形態。
減少棄土,達到土石方平衡。在盡可能不改變場地現有的地表形態時,應盡量減少開挖或填埋。如果部分地段需要進行開挖或填埋,需要在場地范圍內使土石方量達到平衡,一方面使場地內無需從外部調入土石方,一方面使場地內不產生多余棄土。
(二)土地和土壤生態設計
調查現有土地利用類型,盡可能維持現有土地的利用類型。土地利用類型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資源單元,是根據土地利用的地域差異劃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質及其分布規律的基本地域單位,在進行生態規劃過程中應盡可能保持現有土地的利用類型。
調查分析歷史上的土地利用類型,盡可能恢復歷史上的土地利用類型。歷史的發展是延續的。在進行規劃設計時應提前調查和分析歷史上的土地利用類型,結合當地具體情況,盡可能恢復歷史上的土地利用類型。
保護自然土壤尤其要注意保護表層土壤。表層土壤是經過很長年代形成的表土,是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以及分解所必需的微生物寶庫。表土的性質是土壤具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雖然肉眼無法看到而常被忽視,但是從生態方面講可以保護土壤活力,是保障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基礎。
(三)水體生態設計
保持水的天然循環。水是自然界中不斷進行循環的物質,規劃設計時可通過水源保障、流向所在、水質維持、水系連續性等方面保持水的天然循環。尤其是對雨水的靈活運用,可以使現實生活中大規模的水循環成為可能,比如通過建筑收集雨水,給合硬質地場地收集雨水,利用集水區收集雨水,使用透水性鋪裝改善雨水循環等。
恢復自然水岸,充分發揮水形狀和形態的自由性。在恢復自然水岸方面,可變直線型的岸線為自然彎曲型的岸線;設置伸入陸地的水灣;恢復沿岸多樣的天然植物群落;減小濱水駁岸坡度;擴大淺水區域范圍等。
保持水邊生態多樣性。水邊生態多樣性包括水深變化、水底層質地變化、流速變化,也包括適時對植被、底層土壤、石材和木材的合理利用。
(四)植物生態設計
確保植物在場地中的規模。場地用地有多種類型,如建設用地、綠地等。根據生態學生態基本平衡臨界值理論,初級生產者的占地面積應該在30%以上,因此場地內的綠地占地應該在場地用地的30%以上,才能維持場地內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
充分利用植物類型并注意植物的垂直結構。樹木主要分為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四類。在進行植物生態設計中,植物綠地類型的選擇主要有三種:喬木綠地:喬木、喬木+灌木、喬木+草本、喬木+灌木+草本。灌木綠地:灌木、灌木+草本。草本綠地:草本。在綠地植物種類的多樣性中,喬木綠地可以更好地保護植物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此在選擇植物綠地類型時可多選用喬木綠地。
(五)動物生態設計
打造適宜的動物棲息地空間模型。適宜的動物棲息地空間模型既包括動物的居住區,也包括動物出行所需的開敞空間和覓食區域。關注“三區”模型,動物與環境會更加和諧與適應。
關注動物生存與聲光環境的關系。動物的自然性習慣于天然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一旦在動物棲息地及其附近建設大規模的光景,動物將會逃離棲息地。防治光污染并在設計形式上注重與環境的融合,會使照明達到高效、節能、安全、舒適和有益環境的目的。
場地動物保護。在工程建設中如果有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動物需要重點保護,一方面要保護動物,另一方面要保護動物原有的棲息地及周邊環境。
(六)場地環境保護生態設計
自然地形肌理的保護與延續。自然狀態下保持地形原有的形狀,靈活運用地形是地形生態設計的重要方面,因此在進行規劃設計時要順應地形肌理,進行符合人性化空間尺度建設。
噪音隔離與防護。在進行場地設計時需要考慮娛樂與安靜的關系,對噪音進行隔離,通常最常見的隔音手段是利用現有地形栽種成排植物,以此達到隔音降噪效果。
天際線的保護與處理。天際線是由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構成的整體結構,或由很多摩天大廈構成的局部景觀。天際線亦被作為城市整體結構的人為天際線,扮演著城市獨特的角色印象。在進行場地設計時需要關注天際線的處理,使天際線成為城市的“風景名片”(圖2)。
三、結語
微觀空間尺度景觀生態設計與人類的生活緊密相連,景觀設計師或城市規劃師應熟練掌握微觀空間尺度的景觀生態設計要素,包括地形、土地和土壤、水體、植物、動物、建筑物(構筑物)、場地環境保護;把握和運用景觀生態設計的技術要點,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推動我國生態規劃和生態文明建設。
(責任編輯:李靜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