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惠
摘要:本文分析提出,在技工院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意義重大,它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重要武器。廣大技工院校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創新形式,指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與職業道德培養相結合,創新國學經典誦讀形式。
關鍵詞:經典誦讀 職業道德 思考體會
董卿又上微博熱搜,不再是因為她的口紅,而是她主持《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的表現。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恰似一場春風來,千樹萬樹“詩詞”開。網友盛贊節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詩意、有溫度。”當我們在談論詩詞大會的時候,作為教師,我們在思考什么?中國詩詞能火,這是文化自信;要火,這是文化期待;要火成一定的火候,這是我們應持有的文化態度。人社部出臺的《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指出:“在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中,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安排”。同時,針對語文課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彰顯不足、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量不夠、作文教學程式化、語文教學不夠充分等目前技工院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提出了改革措施。此外,還重點強調了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重要性。專家認為“標志著語文復興時代已經到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轉變。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當前在技工院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很有必要,也想從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意義、策略及方法等方面談一些粗淺認識。
一、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時代意義
1.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時代的呼喚
誦讀經典不是要復古,而是以古典的目光審視現代生活,詩詞歌賦也不是未來的全部,但未來不能沒有詩詞。
隨著現代企業的轉型升級,技能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根據企業反饋,技工院校現有生源的文化素養,很難滿足企業需求。如何改變這一局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日前,浙江省職業技能教學研究所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技工院校文化課教學改革,打造“書香校園”,組織全省技工院校語文教師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并把競賽活動持續作為技工院校語文學科的重點教研工作。通過引導教師研讀《論語》和《詩經》,促進語文教師的文化知識內涵和教學業務水平提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杭州第一技師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構建了系統完善的綜合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按照人才成長規律,明確以文化素養和就業創業一體化教育體系為引導,塑造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開展國學經典講座和文明禮儀之星評選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2.經典誦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基本都能在傳統國學中找到淵源,這是我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充分顯現。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停留在說的階段,關鍵是要做。怎樣做?在技工院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力度,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與古代圣賢直接對話,應該是一個值得大力倡導的行動,也是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良好的途徑。
3.經典誦讀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要武器
讀誦經典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優雅人格的基礎。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誦讀、吟唱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學生“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直面中華文化的精華,接受最美、最善、最雅的文化熏陶。“腹有詩書氣自華”。用圣人的思想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胸懷開闊、知書達理、積極樂觀,成就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懷。只有這樣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多了,我們的職業教育才更有張力,我們的民族復興才更有希望。
4.經典誦讀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終生受用的能力
促進學生的記憶力。有研究數據顯示:人出生后,大腦就有上千億個腦細胞。當受到各種感官刺激時,細胞就會形成發達的神經網絡,促進大腦的功能。經典誦讀使學生接受到大量優秀的信息刺激,促使人的大腦細胞相互連接,提高人的記憶力。經過反復誦讀,學生有意識地增強專注程度,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學生沉睡的記憶潛能逐漸被喚醒,從而對背誦產生越來越濃的興趣,背誦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
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足以說明經典文化的魅力。在青年學生中開展傳統經典誦讀活動,用圣人的智慧、思想觀點、思維方式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創造力自然就會被有效激發出來。
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從學生終生發展而言,通過古典文學的浸潤,豐富其思想和情感,從而提高閱讀理解、文字表達和語言表達能力,也為學生寫作和表達提供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讀誦經典無疑可以提高學生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同時也有助于對其他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促進專業技能學習。比較典型的如中醫藥學科,學生如果沒有比較扎實的古文功底,就難以正確解答許多中醫學材料閱讀分析題。
5.經典誦讀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當前,部分語文教師對國學經典知之不多,更不用說經常誦讀了;即便是在大學學過一些篇目,在教學中也教授過一些教材選編的內容,但沒有經常誦讀,或者只是為教而教,這些內容未必就能入心入腦,更不必說轉化為修身養性的實際行動了。語文教師如果能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誦讀經典,一方面將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會促使自己加深對傳統經典的理解,豐富學識,并有意識地提高師德水平,樹立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態度,完善自我人格,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禮記》有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禮記》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思想,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適用。
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策略與方法endprint
近年來,經典誦讀活動在不少地區和技工院校蓬勃開展,形成了不少極有價值、極具操作性、值得推廣的誦讀經驗。結合自己的體會,筆者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理念。
1.經典誦讀宜早不宜遲
有人說,傳統經典都是些“老古董”,太深奧,太枯燥。既然讀不懂,還讀它做什么呢?試想,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和思考。年齡增長,閱歷也在成熟。《三字經》有言:“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2.經典誦讀宜精不宜雜
《三字經》說“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而雜。“經典”是民族創造力的源頭活水,也能給普天下人以無限啟發。我們在技工院校開展經典誦讀,通過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誦讀國學名著、名篇,將每一句經典都落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三字經》、“四書五經”等。當然,在誦讀過程中,還可以有取舍,在此基礎上可以開發校本教材。
3.經典誦讀宜慢不宜快
這里的“慢”,不僅指誦讀的語速慢,也指誦讀過程的推進特別是在初級階段應適度放慢些,還應指誦讀者的心態要平和,用心要專注(有定力),切不可急功近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樂意誦讀。
讀經時語速慢些,可讓學生吐字清晰,有助于心定;再輔之以抑揚頓挫之法,使其誦讀聲調抑揚頓挫,如行歌一般,學生自然而然陶醉在誦讀當中。讀得很慢的時候也就很容易隨文入觀,尤其是剛入校的技校生,初中文化起點,更需要慢讀引導,到了高段的學生,可以提高速度,并結合社團活動,開展經典誦讀的相關比賽。
4.經典誦讀應得法貴有恒
傳統經典畢竟歷史悠久,在言辭表達上與現代人有很大距離,不容易一下子就能為學生所接受,所以必得講究方法,循序漸進。根據一些國學專家的建議,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借鑒。第一,“同學們,跟我念”是教導學生讀誦經典的六字真言。第二,“經典”,只要從頭按照章節,一字一句讀下去背起來便是。第三,“不求理解,只求熟讀”,讀多了,他就會背;會背了,便成為他一生的智慧財富。第四,該記憶的時候給他記憶,不該理解的時候不要強求理解,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則。第五,只要懂拼音,有熱情,就可以當老師。第六,現在“死背”多了,將來才能“活用”。第七,每天20來分鐘,學習真的很輕松。
讀誦經典,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一部經典,也不能只讀上幾遍就算完事。當然,不能生硬地給學生布置任務,那樣只會適得其反。做任何事情,貴在持之以恒。反復為之,詩詞歌賦才能得以順暢而自然地背誦和吸收。
5.經典誦讀貴示范重引領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是空談,在這里的意思是老師熱愛學習,學生學習的興致自然也會高。如果全社會都流行讀誦經典,那就再好不過了。現代人受新媒體的影響,隨處可見“低頭族”,作為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引領學生一起誦讀,培養其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透過經典的熏陶完善氣質和修養,使其待人接物更加練達,對于未來就業會有很大幫助作用。所以說,教學生讀誦經典不只是學生進步,老師同樣也在進步,會讓整個校園形成書香和閱讀的氛圍。
綜上所述,在技工院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意義重大,希望能有更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加入到這一行動中,共同研討,共同進步,以開創技工院校語文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