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悅
【摘 要】本文所研究的打擊樂《戲》,就是在打擊樂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加以極限思維處理,這部樂曲是為三部鐃鈸所作,作曲家一共組合了35種鈸擊的方式,并且在鐃鈸的音色中加入了人聲。
【關鍵詞】郭文景;打擊樂;人聲;極限思維
中圖分類號:J6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077-01
一、創作特點和極限創作的含義
郭文景是中國當代優秀的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他是我國當代不可多得的天才作曲家。美國《紐約時報》稱他為“唯一未曾在海外長期居住而建立了國際聲望的中國作曲家。”
這首鐃鈸三重奏《戲》使我們看到了具有獨特性的郭文景,那是一種輕佻、詼諧、炫技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極限意識”,從廣義上說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這種意識都是人們持之以恒的追求,無論是藝術還是科學對“極限意識”的探索都是無處不在的。廣義上,“極”是指盡頭;“限”是指最大限度、界限。“極限”的思想最早出現在近代數學中,是指用極限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極限思想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建立在直觀基礎上的思想應用。之后這種意識作用于各個學科,如音樂、繪畫、舞蹈等。
二、打擊樂作品《戲》中的人聲與打擊樂的極限
(一)在作品中人聲的極限
20世紀初,西方作曲家為了滿足內心對藝術情感表達的渴望,開始側重于新音色的尋找,如20世紀后期貝里尼在人聲上進行了突破,發現了多種非歌唱式的發聲方式,如咳嗽、哭泣、吶喊、呻吟、喘息、尖叫、喉音、唇音、耳語、念白、吹氣、舌聲、哼鳴以及各種口技等。在打擊樂《戲》中,作者就選用了大量的人聲唱腔。“人物的唱腔在中國戲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劇種,其唱腔、念白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劇組不同人物的唱腔也是不同的,各具特色。郭文景在創作《戲》這部作品時,擺脫了具體人物唱腔的影響和束縛,并沒有簡單移植某種唱腔旋律,而是從戲曲中概括出6種人物聲腔、語態、性格迥異的角色,并將它們交與三位鈸的演奏者用嗓音模仿。這些人聲成為點染鈸的新音色,它讓觀眾們聽到了中國戲曲的‘唱、念之美。這也就是作曲家為什么在《戲》這個主標題下寫著‘為三付鈸和演奏者的嗓音而作。”
這部作品在第一樂章采用了三種不同的聲腔,豐富了音樂層次,展現了人物不同風格,并向觀眾們展示了中國的戲曲之美。
(二)《戲》中鐃鈸的極限演奏技法
1.悶擊。看似簡單的悶擊其實也是有區別的,分為完全悶擊和不完全悶擊。完全悶擊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停止發生,而不完全悶擊則是用另一側的邊相擊,不讓聲音完全停止,留有余音,使打擊出來的聲音變得相對柔和。兩片鈸在摩擦的一瞬間所發出的聲音也是有要求的。兩片鈸在轉動摩擦時和平穩摩擦時,拿穩下鈸片不動,上片邊磨下片圓心出聲,所產生的音色都是不同的。
2.槌擊。用不同的槌擊去擊打鐃鈸的不同位置,以達到不同的音響效果。用來敲打的槌自身材質的軟硬程度不同,所獲得的音色自然不同。拿軟槌敲打出來的朦朧、柔美的聲音和用硬槌敲打出來的硬朗、尖銳的聲音形成對比,突出音樂的戲劇性,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作品中還有槌干擊打鈸面發出的清脆的聲音和擊打鐃鈸帽發出的厚實寬厚的聲音。
3.弱擊。鐃鈸作為金屬體鳴樂器,發出的聲音很聒噪,為了達到弱音的效果,郭文景想到了在其中一片上蓋一塊布,布可以有效減少鈸片的振幅,降低余音的延續。這是對鈸演奏方式的一種極限挑戰。于是這部“一件樂器發出N中聲音”的作品使鈸終于成為了一件統籌全局的具有表現力的樂器。
(三)傳統鈸的演奏方法
傳統的鈸出現在不同的劇種中,主要的演奏技法分為放音和收音。放音分為響擊、搓擊、輕擊、顛擊、揉擊5種。收音又分為掩擊、悶擊、顛搓等。
1.響擊放音。鈸碗沿對鈸碗,鈸邊沿對鈸邊,兩扇碰擊而有彈力,形成鈸的最好音色,這種敲法叫做響擊。以“才”字作為響擊的代聲詞。
2.搓擊。輕擊放音與響擊放音交替進行,左手持扇往下輕擊,右手持扇往上擊后抬手,發出的聲音較弱,得到“七”音。右手持上扇往下重擊,左手持扇往上擊后抬手,得到重音“才”,連續擊打得到“七、才”音稱為搓擊。
3.輕擊放音。兩扇鈸的力度小于響擊,并不急于把手分開,上兩扇鈸彼此有所吃音得到弱啞之聲。以“七”字作為輕擊的代聲詞。
4.顛擊。用顛擊法使鐃鈸顛出聲,是一種對位發聲。兩扇分離,僅僅通過手腕來發力顛簸發出“七、七”的聲音。
5.揉擊。其與搓擊相似,搓擊是將鐃鈸平放懷里,而揉擊呈斜立式,并且速度快。
6.掩擊。響擊后將鐃鈸迅速放到大腿上,使其立即停止震動,給人以休止的感覺。掩擊的代聲詞為“才O”。
三、結語
《戲》這部作品是專為打擊樂鐃鈸而創作的,它從一種綜合的表演藝術還原到純音樂、純人聲的表演。打擊樂在樂隊中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是一個樂隊的指揮。“在表演中,戲曲中的不同人物、身份、出場、地位,還有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一句一逗都由打擊樂來展現。”《戲》這部作品和中國戲曲相結合,充分體現了我國戲曲的精華和美之所在。也體現了郭文景在創作中的稀有性、極限性、創新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