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摘 要】隨著我國電視產業化進程的加快,觀眾的審美趣味也在發生改變,以往傳統的電視紀錄片已經滿足不了觀眾的喜好,所以紀錄片在故事化、市場化的氛圍下急需轉變自己的創作觀念與手段,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于是,劇情紀錄片應運而生。情節紀錄片的形式大多運用在歷史題材上。情節紀錄片以情景再現的表現手法,通過人物的搬演,使精彩的歷史畫面形象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而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則是通過場景搬演來實現的。
【關鍵詞】情節紀錄片;情景再現;人物扮演;場景搬演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121-01
一、情節紀錄片
目前,國內外對于情節紀錄片的定義分類尚存在爭議,并沒有明確的學術解釋,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它是以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件為基礎,為了強調內容與現實的相似性而采用了紀錄片中的紀實手法,同時為了更好地吸引觀眾,又將劇情片中的戲劇手法融入其中,用紀實手法和戲劇效果兩種方式相結合再現歷史,是一種新的紀錄片形式。
在情節紀錄片中,許多“真實”的鏡頭多是通過真實人物對真實事件進行再現,或由演員對真實歷史事件進行搬演來表現,這種敘述方式是近似于真實的故事化的方式,它代替了原來嚴肅的不經任何改動的鏡頭畫面,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觀賞性。
情節紀錄片通過虛構的手法敘事,重現事件的場景,并利用演員再現歷史事件。它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第一,情節紀錄片多是重現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從回顧歷史的角度來再現問題并尋找答案。第二,情節紀錄片有別于純劇情片。創作原則是通過主持人或解說詞來完成敘述,口述歷史。第三,情節紀錄片當中會出現真實的歷史資料鏡頭,也會采訪現存事件中的真實人物,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口述的歷史進行補充,印證事件的真實性。
二、情節紀錄片的情景再現特征
情節紀錄片中的“情景再現”也被稱作“真實再現”,它是一種多元化的電視語言,將新聞性、藝術性、紀實性相融合,通過演員扮演、道具布置、聲音還原、場景模擬等多種表現手法,還原歷史,再現過去事件。用極具藝術感染力和觀賞性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一種真實可信的歷史氣息。人物搬演和場景搬演是情節紀錄片中情景再現的兩個重要內容。
(一)人物搬演。過去歷史事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和情節已無法用傳統紀錄片的方式來記錄,而在情節紀錄片中,就可以通過演員對過去重要的人物和情節進行搬演來實現,這就是人物搬演。這種直接將歷史人物和事件以生動的畫面直接呈現給觀眾的方式,不僅使觀眾直觀地感受歷史引發思考,而且比傳統的歷史文獻更具觀賞性。
由曾獲艾美獎的德國導演亨里奇·布萊爾拍攝的《施佩爾和希特勒》,是一部典型的情節紀錄片,片中講述了希特勒御用建筑師施佩爾的大半生經歷。該片以大量“情景再現”拍攝手法追述歷史,用平行蒙太奇的方式來敘事,在敘述過程中穿插歷史真實人物的采訪和真實的歷史紀錄片鏡頭。這里的情景再現采取的是搬演的方式,它使得整部影片與故事片極為相似,但不同的是片中會不斷穿插真實的歷史鏡頭和真實人物采訪影像資料,讓觀眾不會一直沉浸在搬演的虛擬氛圍中,而是能夠清晰區別扮演與非扮演的狀態,在觀賞的同時對影片進行思考分析。
人物搬演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再現歷史,推動劇情的發展,使情節紀錄片更具觀賞性,但它也有一定的要求,為了高度還原歷史人物,演員搬演的人物必須是過去歷史當中的真實人物,同時在表演過程中也必須依照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搬演,不能存在任何夸張演繹的成分,確保紀錄片的真實性。
(二)場景搬演。場景搬演,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數字虛擬影像,重現歷史人物生活、活動的環境,盡可能真實恢復歷史環境。
如紀錄片《大明宮》中,就大規模運用了數字虛擬影像技術?,F實生活中的大明宮早在公元885年就已經毀于戰火,如今只剩下一堆黃土和一片遺址,鏡頭能拍攝的畫面非常少,要把大明宮的原貌展現出來更是不可能的。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歷史、感受歷史,甚至是身臨其境處于歷史環境中,就要通過數字虛擬影像來使氣勢恢宏的大明宮宮殿重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為紀錄片開辟了新的視野,也彌補了歷史文獻上畫面的缺失,使觀眾更加直觀感受歷史,提高了紀錄片的觀賞性,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
但是,同人物搬演一樣,場景搬演中的數字虛擬影像也必須要尊重歷史,符合歷史,不能異想天開對歷史場景進行憑空虛構,要讓觀眾最大限度感受真實的歷史環境,滿足心理需求。
人物搬演豐富了情節紀錄片中人物的畫面形象,讓歷史文獻資料中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場景搬演則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情節紀錄片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利用人物搬演和場景搬演來彌補過去歷史在影像方面的缺失,讓觀眾能夠更加完整真實地加深對歷史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郭赫男,劉遠軍.電視紀錄片“情景再現”之真與失真[J].東南傳播,2010年(02).
[2]鐘穎.關于紀錄片中“情景再現”的爭議——以央視《大明宮》為例[J].東南傳播,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