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靜
【摘 要】實施“學講計劃”重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加有實效。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課堂中就要求教師進行巧妙引導,學生才會愿意學,喜歡學。教師的“導”在低年級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師的“導”;主動探究;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202-01
“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那么,音樂課中怎樣體現“學進去,講出來”呢,是不是變成“學進去,唱出來”呢?我想也不盡然。實施“學講計劃”重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加有實效。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音樂課堂中就要教師進行巧妙的引導,生動地啟發學生才會愿意學,喜歡學。教師的“導”在低年級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片段一]:
教師請七名學生戴上畫有音符的小黃鴨頭飾。
師娓娓動聽地講起來:一群小黃鴨組織了一次快樂夏令營,它們有do,re,mi,fa,sol,la,si七個成員。每只小黃鴨都被分配了一項任務,你聽,誰和誰去策劃夏令營的路線?(師彈do和mi)。
生聽唱:do,mi。(唱到的小黃鴨去活動)
師:誰和誰去采購夏令營的食品(師彈re、fa)。
生:re、fa。
師:誰和誰去準備夏令營的用具(師彈sol,la,si)。
生:sol,la,si。
師:清晨,天氣晴朗,小黃鴨們排著隊伍出發了(聽音序排列)。師彈silasolfamiredo。
生唱:silasolfamiredo。(小黃鴨按序排隊。)
師:夏令營的第一站是百花園,在百花園里小黃鴨們玩起了彈鋼琴的游戲。仔細聽,它們彈的是什么(師彈53|56|53|5-|,彈到誰就蹲一下。)
生:用“啊”模唱旋律。
生齊唱。
師:夏令營的第二站到達了小河邊,河水嘩嘩啦啦奔向大海,小黃鴨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戲著。這時,天空突然烏云密布,雷聲隆隆,不一會兒下起了大雨。小黃鴨齊心合力,很快搭起了帳篷,它們躲進帳篷里,高興地唱起了勝利的歌(出示視唱)。
生跟琴練習視唱。
將枯燥乏味的聽音訓練和視唱練習融入到音樂游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注意力始終跟著老師的引導。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快樂有效。只有當孩子在音樂游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并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
音樂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就算是很簡單的樂理知識對幼小的學生來說也是抽象的、難懂的,不是一次兩次的學習就能完全接受的,更別說枯燥的發聲練習、聽音訓練了,它們更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低年級的音樂課堂要充分考慮孩子活潑好動、參與感強的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和音樂游戲,讓他們在玩中感受,動中體驗。這樣的教學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趣味性,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遵循了學習音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既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聽辨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識譜視唱能力。
[教學片段二]:
課一開始,師用非常神秘的口吻告訴學生:最近我交了一個法國朋友,他今年十歲了,名叫理查德。
這時有學生就問了:你們不懂對方的話,怎么交流呢?
師:我們通過音樂進行交流,音樂是不分國界的。別看他只有十歲,他可是個音樂天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過演奏會呢。
生:老師,你有個這么厲害的朋友呀!
生:我有點不相信。
師:聽我慢慢介紹,我們經常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樂曲。昨天他給我介紹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曲子。我們一起來聽聽。
說到這里學生們的注意力已被教師緊緊地抓住,當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興趣時,才愿意主動地去學習和了解,進而深入地探究它,于是產生了學習動機。教師巧妙地利用了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下面的幾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介紹這個神秘人物而展開的音樂活動,雖然這個人物與《法國號》這首歌曲的教學沒有實際的聯系,但是正因為有了這個人物,才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把“理查德”這塊“磚”拋出去之后,學生們的好奇心頓起,借助他們想深入了解理查德這個人物的心理,就會注意老師的一言一行,也就自然地進入到音樂的學習中,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因此學習的效果就很好。“學講計劃”的本質就在于此,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使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自我需求。這種轉變關鍵就在教師的“導”。
音樂教師要轉變思想,多去觀察、研究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想問題,你會發現有許多簡單的方法可以運用到教學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相信他們每節課都會有很多收獲,會逐漸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變得愿意學,喜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