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娜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英語課程的評價和基礎教育的其他學科一-樣,受傳統課程評價理論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追求片面的評價效率,導致教學和課程整體評價的非人性或機械化的趨勢,與課程標準追求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馳。而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強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實施過程性評價,已經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理念的具體實施。
二、過程性評價
1.過程性評價的目的。過程性評價的目的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進步情況進行不斷反思,及時而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從學會學習到學會評價,并能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結果,學會尊重他人;通過評價,要能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反饋,以便讓教師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
2.過程性評價內容。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對日常教學進行的評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方法、課堂參與、學習計劃與監控、課外閱讀、英語寫作、參與英語活動、平時測驗、對待評價的態度等。
3.過程性評價方法。每單元進行一次過程性評價,時間為一節課。每個班分成5-7人的小組,每組選一個小組長。每次評價小組的組長一樣,被評價的對象相同,這樣有利于組長和組員了解本模塊內各成員的成長軌跡,發展狀況和各自的進步與退步。被評價者事先填好自述表格,準備好展示物品。所有的成員都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
評價在小組內按小組長的安排依次進行。被評價者事先陳述自己這一單元的學習情況,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學習計劃、課堂筆記、作業、課外摘抄或背書紀錄等,給自己評定等級。各小組和教師也給相關內容進行等級評定。然后由小組對被評價者進行描述性的綜合評定。小組長簽名后交任課教師,任課老師簽名后由被評價者對各項評價內容進行確認后簽名存檔。
4.過程性評價實施效果。通過模塊一的過程性評價的實踐表明,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行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的教學反饋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1)及時進行過程性評價能不斷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信心,成為學生繼續進步的動力。在課堂上除了為他們創造各種表現機會,鼓勵他們多說多練以外,還特別注意發現他們在練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點進步。他們的作業如果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所進步,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詞,我也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正面評價,那么他們的內在價值就得到大家的承認,從而獲得了英語學習的成功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內心情緒和活動的積極性而產生努力學習的動力。
(2)及時進行過程性評價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因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教學的關鍵。
(3)過程性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反思和調控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通過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與效果進行反思與評價,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不足,明確學習方向。
(4)過程性評價能夠為教師提供及時的教學反饋信息,如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對英語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在英語課上的真正需求等,以便于教師反思和調整教學行為,不斷地提高教學教育水平。
5.過程性評價的注意事項。
(1)對學生的指令、要求要明確、具體而且清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避免使用過于繁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進行評價。
(2)評價的公平和公正性。平時教學中應多向學生灌輸評價的公平和公正性,讓他們養成誠信意識,確保評價的可信度。
(3)評價應以鼓勵為主。評價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每個學生的處境與需要,注重他們的發展和變化過程。
(4)過程性評價應和教學協調統一。評價的內容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結合課堂教學,并隨模塊的不同,評價也應有所改變。
(5)教學評價多“尺”化。評價要因人而異,針對學生的個性、稟賦、學習基礎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評價尺度及方法進行評價,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通過對模塊一實施過程性評價后,教師發覺學生學習興趣明顯得到了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得到了增強。教他人和自己。但是,該評價方案仍然存在下盡如人意之處。以上的論述也只是筆者在實踐中個人的思考初體驗,可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懇切接受大家的批評和建議。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周沫.高中英語過程性評價實施探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