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q
在印度,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不識字。針對這一現象,有人靈機一動, 提出了一個叫做“寶萊塢卡拉OK”的倡議——給這些歌舞片加上字幕,這樣不識字的印度人就有機會認字了。
雅秀達·拉克什曼-科尼搭上了公交車,她要去鄰近的村莊探望親戚。如果是三年前,科尼可能沒辦法獨自出門探親,要知道,她那個時候連路牌都看不懂。
科尼的村子位于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村里很多女人跟她一樣,從未上過學。直到幾年前,42歲的科尼才參加了村里舉辦的成人掃盲班,她在那里學會了馬拉地語字母表和數字。在那之前,她只看得懂報紙上一些簡單的詞匯,而現在她已經可以看懂公交指示牌了。
那么,之后科尼又是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呢?你一定會很意外——科尼通過看電視學會了更多字。她看的電視節目底下有簡單的字幕,這些字幕與聲音同步,也就是念到或唱到哪個字,屏幕上這個字就會被突顯出來。時間一長,科尼的閱讀能力提高了。

婦女們在觀看加了字幕的歌舞片時忍不住跟著手舞足蹈
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印度的識字人口比例為74%,全國約有7.8億人有識字能力。但據印度非政府組織“星球閱讀”(PlanetRead)估計,全印度至少有4億“有讀寫能力”的印度人——大多在農村和半城市化地區——在日常生活中連新聞標題都看不懂。還有數據顯示,有7.8億印度人每天平均看3個小時以上的電視。
跟大多數印度人一樣,科尼每天會花很多時間看印度私人廣播頻道播出的馬拉地語電影,她喜歡跟著歌舞片底下的字幕讀出聲,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閱讀能力。
“看電影讓我學會了很多復雜的詞匯。”科尼說道。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瓦多德村,22歲的索德哈原來只會說古吉拉特語,后來她開始看周播的全國性電視節目“藍果麗”,節目每期都會播放排行榜上熱門的寶萊塢印地語歌舞片。“藍果麗”給了她練習印地語的機會。
“我經常跟讀歌詞,所以才能很好地理解印地語語法。”索德哈說道。她的閱讀水平因此大大提高,已經達到可以填寫全是印地語的銀行表格的程度——她的銀行賬戶就是自己開設的。
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有4億“文盲”,電視已成為他們的重要教育工具。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文化水平對于推動印度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為不識字,很多印度人不能監督孩子做功課;既看不懂醫生處方,也不了解政府的福利政策;有些人還因此找不到工作,更別提看報紙。而除了學校,也沒有其他地方能夠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能力。
針對這一現狀,“星球閱讀”提出了為印度歌舞片添加字幕的點子。每年產出上千部電影的寶萊塢占據了印度家家戶戶的熒屏,鑒于百姓百看不厭的好胃口,各種頻道不間斷地重播著排行榜上的熱門影片。很多印度人邊看邊學,簡直是寓教于樂。
增加的電影歌詞字幕是卡拉OK風格的,如果播放的歌曲是印地語歌曲,字幕就是印地語,如果歌曲是馬拉地語歌曲,那么字幕就是馬拉地語。唱到哪個字,屏幕上這個字就會被突顯出來。而且大部分電影歌曲中有重復的歌詞,所以觀眾可以反復練習同一個單詞。
“閱讀活動的發生,并不是因為觀眾在有意識地跟讀歌詞——這是大腦的條件反射,大腦會自動將聲音與文本關聯在一起。”“星球閱讀”創始人比加·科塔里解釋道。
意大利研究人員認為,字幕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音頻和視覺元素。“星球閱讀”也指出,因為人的眼球會自動追蹤,所以觀眾看到字幕時會不自覺地跟著一起讀。英國諾丁漢大學也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如果在電視節目中加入字幕,人們很大幾率會跟著一起讀。一份2013年的關于美國夏威夷卡內奧赫灣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語言字幕的學生考試成績明顯比沒有接觸過字幕的學生高。
1996年,科塔里帶領團隊一起走訪了古吉拉特邦多個村莊、火車站和貧民窟,為當地人播放歌舞片。他們播放了兩個版本,有字幕的跟沒字幕的,想找出人們更喜歡哪個版本。
“令人驚喜的是,大多數人喜歡有字幕的版本。”科塔里說道,“對我們來說,最大的障礙已經掃除了。”

印度村莊,小孩和大人聚精會神地看著加了字幕的阿米爾·汗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事實上,早在1999年科塔里就想到了這個主意。到了2002年,印度國家電視臺也開始播放有字幕的節目,每周30分鐘,每期播放寶萊塢歌舞片。其中有些節目還會重播好幾次,這樣就起到了強化的作用。
“在這群觀看了字幕節目的觀眾中,具有閱讀報紙能力的人數比例從原來的34%猛升至70%。”科塔里說道。他在《國際教育評論》期刊發表了一篇調查報告,指出閱讀能力較弱的人通過每周30分鐘的字幕學習,可以在3到5年內提高閱讀報紙的能力。
此外,字幕掃盲項目費用并不高。如果能夠說服政府加入,在50個周播電視節目中加入字幕——涵蓋印度的22種官方語言,每年只需100萬美元。印度有4億文盲,平均下來每人的學習費用基本是免費的。
“印度有許多掃盲項目,‘星球閱讀項目與其他項目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有效地利用了現有的電視節目資源和人們的習慣性經驗。”世界銀行國際信息技術和教育高級專家邁克爾·特魯卡諾說道。
盡管具有顯著優勢,但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樣順利進行,首先,很難說服政府參與進來;其次,目前只有“星球閱讀”一家非政府組織在使用字幕改善印度的文盲狀況。
另一方面,電視臺認為增加字幕會削減歌舞節目的娛樂性。科塔里認可這個觀點,但他認為應該考慮到字幕所具有的教育價值。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觀眾可以自行選擇是要開著字幕還是關掉字幕,然而印度國內的電視普遍還沒有關閉字幕功能。
不過根據科塔里自己的調查,實際上90%的觀眾是喜歡帶字幕的歌舞片的,其中也包括有識字能力的觀眾。
私人電視臺愿意提供平臺給“星球閱讀”,但他們要求,想要在他們的平臺播放有字幕的歌舞片,就必須向他們付費。另外,有觀點認為,寶萊塢歌舞片中的歌詞并沒有任何教育價值,甚至有些歌詞是帶有性暗示的——這就可能造成不良影響。還有人擔心可能引發版權糾紛,不過目前為止“星球閱讀”并沒有遇到這方面的問題。
最后一點,持懷疑態度的人指出,歌詞跳得太快,不識字的觀眾會直接忽略那些字幕。然而早就有人解釋過這個問題——字幕與聲音是同步的,并不會直接跳掉。
十幾年來,科塔里一直努力與政府部門和私人電視網絡打交道,但進展并不順利。科塔里知道,沒有政府決策者的支持,他們的字幕電影是無法讓每一個不識字的觀眾看到的。同時他也認為,印度廣播公司負有提高國民素養的重要使命。
“印度廣播公司應該為他們平臺播出的所有電影電視和節目都配上各種語言的字幕。通過這個平臺,有800萬印度人可以立即開啟每天30分鐘的日常閱讀練習。”科塔里說道。
現在,“星球閱讀”還在為印度農村地區播放給兒童看的卡通片制作字幕,拉賈斯坦邦的5000個農村家庭都能通過電視收看到這些動畫片。
因為掃盲效果顯著,“星球閱讀”獲得了世界銀行等機構的資助和獎勵。也因為有了這筆資金,他們才能將翻譯成10種印度語言字幕的歌舞片推送到2億觀眾眼前。
在最近的一次政策會議上,印度政府也開始接受科塔里的觀點。今年7月,科塔里提交了一份關于在所有印度歌舞片和歌舞節目中添加文字字幕的報告。2014年4月,印度新《公司法》正式生效,其中有一條規定,在任一財年資本凈值達到50億盧比(約8300萬美元)及以上的公司,需將前三年平均利潤的至少2%用于企業社會責任支出——如果將這筆錢用以支援字幕掃盲項目,絕對綽綽有余。
如果這個提案最終能夠獲得政府與企業的支持,印度數以百萬計的兒童和成年人將會從中獲益——以后他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更可以通過看電視和哼唱寶萊塢電影歌詞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