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平 林偉吟 劉文琴
老花+視疲勞,很傷眼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藍育青教授解釋,老花眼,即老視是自然的生理過程。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因衰老彈性下降,逐漸硬化,眼球睫狀肌的調節能力也逐漸下降,使看近處物體的清晰度愈來愈低。大部分正常視力的人從45歲左右開始出現老花眼,在近距離閱讀時困難。癥狀會隨年齡增大而逐年加深,大約每3至5年增加50度,一般人到60歲左右就變化不大了,保持在300度左右。
仍在工作的老花眼患者如需常面對電腦,可能會出現視疲勞癥狀,這是因晶狀體調節不足,使得眼睛近點逐漸變遠,通常需努力才能看清楚近處物體。如這種努力超過限度,引起眼睛睫狀體緊張,當再看遠處時,由于睫狀體的緊張不能馬上放松,就會形成暫時近視,看遠不清。而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模糊,這就是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當睫狀肌的調節作用接近其功能極限時,就產生疲勞,看書看報易串行,字跡成雙。不少有老花眼的人還會出現眼脹、流淚、頭痛等視疲勞癥狀。
配老花鏡、多焦漸近鏡或手術
“與近視不同,老花眼人群為了省事,不戴或隨意戴老花眼鏡”。藍育青指出,由于每個人的瞳距不同,部分老花眼患者還合并散光,建議老花鏡應到醫院和正規的眼鏡店經過驗配才戴。不戴鏡或戴鏡度數不合適,會使眼睛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可能導致晶狀體老化加速,甚至還會出現頭暈和視疲勞現象。
老花眼最簡單應對辦法是配副合適的老花眼鏡。但戴上花鏡,看遠處又不方便了,不少人因此要配多副眼鏡交替使用。第二個辦法是戴雙光(雙焦)眼鏡,即一副眼鏡,上方鏡片加工打磨相應的度數用于看遠,而下方鏡片則加工打磨相應的度數用于看近;老花眼患者還可戴從上到下屈光度漸變的多焦漸進鏡片,上方適用于看遠,下方適用于看近,中間處于看遠至看近的過渡范圍。但漸進眼鏡價格貴,且剛開始佩戴時較難適應。第三種辦法是手術矯正,對于同時患白內障的老視患者,可“一術兩得”,即可在完成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的同時,植入可調節的人工晶狀體(如多焦、三焦、全程人工晶狀體等)。但這些新手術費用不菲,有些還在臨床研究階段,手術效果還有待長期跟蹤觀察。
提前或推后出現老花是怎么回事?
藍育青教授表示,每個人都會面臨老花眼的問題。原來有遠視的人,出現會早一些,而近視的人,出現老花的時間會相對晚些,還有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的人出現老花眼的時間也會早些。由于遠視的人出現老花時間較早,而這類人群有可能是閉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最好先到醫院排除是否有相關眼疾,及時進行預防和治療后,再戴老花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