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優化營商環境是遼寧經濟發展的大事,是搶抓振興機遇、破解深層體制機制障礙的重要抓手。檢察機關應當以高度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感、使命感,深入、扎實地開展“規范司法行為、優化營商環境”活動。圍繞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司法突出問題,采取有力舉措解決司法活動中的疑難問題,進一步規范檢察干警司法行為,提升檢察機關的司法公信力。
關鍵詞 規范 司法行為 優化 營商環境
作者簡介:李國平,瓦房店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三級高級檢察官。
中圖分類號:D92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45
一、認真走訪企事業單位,開展摸底調研工作
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提升服務企事業單位水平,向企事業單位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與司法保障,我調研了四家單位,分別為兩家國有企業,一家私營企業,一家機關單位。基本情況如下:
瓦軸集團公司是國有資產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擁有總資產72億,在國內外擁有8大產品制造基地,共23家制造工廠,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軸承產品檢測試驗中心和中國軸承行業唯一的“國家大型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開發機構。
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由中廣核核電投資有限公司、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大連市建設投資集團公司按照45:45:10的股比投資組建,負責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規劃建設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地區投資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和第一座核電站。
大連冶金軸承集團有限公司下轄大連冶金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等3個子公司,占地77萬多平方米。其中,軸承制造區50多萬平方米,并有一條專用鐵路線;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0.2億元,現有職工2700多人。公司的“DYZV”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其主導產品“DYZV”牌軸承是國家冶金、石油、化工、煤炭、重型礦山機械、港口機械等行業設備的配套產品。
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各類企業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其他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和監督管理;管理工業生產許可證,監管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承擔食品藥品生產以及安全監督管理責任。今年以來注冊登記各類市場主體49289家,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為注冊資本認繳制,放開市場準入門檻后,注冊登記數量較以前有明顯的增加。企業年檢采用日常監督、信用監管平臺、企業自主申報等多種措施,努力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強化對市場的長效監管。
二、虛心傾聽企事業單位訴求,了解營商環境新動態
通過開展調研活動,真正深入企事業單位內部,面對面傾聽企事業單位的意見建議,實打實解決企事業單位實際問題。在此次調研過程,瓦軸集團公司提出檢察機關要加大對企業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為;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希望我院能針對領導干部、紀檢人員等不同崗位的特點,開展預防職務犯罪的普法警示教育活動;大連冶金軸承集團有限公司建議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嚴格規范司法行為,堅持同步錄音錄像制度,促進規范執法;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如何正確處理法律與政策的矛盾。
三、分析研究意見和建議,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一)法律意識較淡薄
一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法律意識淡薄。其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在合同的簽訂以及審查過程中,由于法律知識的缺失很容易出現漏洞性問題,合同的目的就難以實現,從而使合同風險系數大大增加,很有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二是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例如在企業中,從事于專職法律工作人員較少,服務質量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的發展。若行政執法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就有可能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導致輕程序重實體的現象較為突出。三是對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認識不足。在工作中,認為自己本身并沒有構成犯罪,然而就是在這種錯誤認識的支配下,促成了犯罪的發生。
(二)法律具有滯后性,與政策有時有沖突
法律的制定主體是立法機關,反映人民的意志;政策的制定主體既可以是立法機關,也可以的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反映出正當的意志。在對瓦房店市場監督管理局調研過程中,副局長就提出在工作當中,會出現政策會比法律更加現實,更加靈活的問題,存在一些重政策輕法律的現象,按照上級機關的紅頭文件來處理和解決問題。
(三)進一步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嚴厲打擊刑事犯罪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各類新型犯罪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以網絡為主的敲詐勒索、詐騙、集資詐騙等案件,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批捕、起訴檢察職能,通過專業化辦案,依法精準打擊犯罪,整治新類型犯罪,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治安秩序,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良好的經濟氛圍。
(四)需進一步規范司法行為,提高優化營商環境服務質量
部分檢察干警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識不夠,自身職責定位不準確,執法不規范,履行監督職責不到位,監督質量不高。對相關政策和規定認識不足、業務能力水平低,工作按部就班、不知靈活變通,辦事效率不高,解決群眾、企業反映的有關事項不及時,不能夠滿足新形勢下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職責需要。
(五)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和刑罰執行監督力度不夠
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有時只注重打擊犯罪,未兼顧到維護市場正常經濟秩序。在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活動中監督不到位,對勞動者司法保護和虛假訴訟打等監督力度不夠。有時只注重監督數量,不考慮監督效果的監督,導致監督的質量不高,缺乏應有的嚴肅性和約束力,使監督流于形式。
四、幾點思考
(一)針對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我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一是要切實轉變執法理念。加強“檢企共建”工作,強化工作人員的法律服務意識,健全法制機構以及重視企業法制的建設,做到依法運營和科學決定,使企業的各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二是要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檢察機關定期派檢察干警到企業進行普法宣傳,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和咨詢,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還要加強與市場監督管理等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聯系,開展各種形式的預防職務犯罪宣傳活動。邀請行政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以及企業工作人員到反腐倡廉經濟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增強廉潔自律意識。三是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定期對重點企業進行走訪調研,與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矛盾糾紛和涉法涉訴等疑難問題。收集各類職務犯罪線索,堅決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的職務犯罪行為。endprint
(二)針對法律具有滯后性的問題,我認為需要明確的是我們是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是第一位的
法律的制定主體是立法機關,反映人民的意志;政策的制定主體既可以是立法機關,也可以是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反映出正當的意志。雖然法律與政策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相同性、一致性的,二者也各存在優劣性,在實際活動中,政策有時會比法律更加現實,更加靈活,可以彌補法律調整的不足,但前提是不能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面對法律的滯后性問題,我們應堅定不移地堅持依法辦事,在發揮政策的作用時,要堅持法為根本,政策不可或缺。
(三)認真履行檢察職能,依法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的刑事犯罪
依法履行批捕、起訴職能,依法懲治侵犯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從業人員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的犯罪;依法懲治各種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向企業收取“保護費”,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的犯罪;依法懲治利用職務便利侵占、挪用企業財產的犯罪;維護企業管理秩序,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突出打擊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涉眾型經濟犯罪;突出打擊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金融詐騙、合同詐騙、商業賄賂犯罪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通過懲治各種經濟犯罪,依法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合法權益,為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提供平等司法保障。
(四)嚴格規范司法行為,為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進一步健全檢察機關司法程序規范、司法言行規范、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針對司法不規范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規范司法行為整治工作。著力解決執行辦案規范和紀律規定不嚴格、限制律師執業權利、濫用強制措施、違法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以及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突出問題,提高司法規范化水平。深入推進檢察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切實增強檢察干警法治觀念,提高依法辦案能力,為服務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五)加強對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活動的監督,完善檢察監督體系
強化對刑罰執行、刑事強制措施執行和強制醫療執行以及有關監管活動的監督,加大辦理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力度,減少不必要審前羈押,維護被刑事執行人合法權益。綜合運用多種監督手段,重點監督糾正裁判不公、虛假訴訟、惡意訴訟、違法執行和訴訟過程中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等問題。加強對行政案件受理、審理、裁判、執行的監督,保證依法公正審理行政案件。探索建立對涉及公民人身、財產權益行政強制措施的檢察監督制度,促進行政強制措施的依法規范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