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帶一路”政策在2014年提出,它對于我國以及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闡明完善法律的重要性,然后“一帶一路”建設中現有問題和將要面臨的問題作出探討,針對探討結果,結合實例,提出幾點法律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 “一帶一路” 貿易壁壘 法律保障 體系
作者簡介:孫書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碩士,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理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62
“一帶一路”可以理解為絲綢之路的重啟,它是我國與亞洲各國之間溝通的橋梁,在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對外投資等方面都有著促進作用,其根本目標是將我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展、政治互信、平等自由的共同體,該政策符合當今和平與發展的主題。
一、 “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的作用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立法可以分為五個方面,即貨物進口方面的立法、對外貿易經營的立法、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外商投資的立法和服務貿易的立法,這些法律體系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 法律保障“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的建設是十分龐大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具有復雜性和難以預測性,會面臨諸多的挑戰和問題。如在投資貿易方面,像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敘利亞等國家缺少世界貿易組織法律制度約束,很多貿易行為都有可能出現不規范等現象,并且容易出現貿易壁壘;如在交通方面,很多國家的鐵路、公路都沒有做到很好的連接,對貨物的運輸有著不利影響。為實現貿易、交通、貨幣、政策和民心的聯通,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它可以讓投資更加方便,讓建設更加有序。
(二) 法律解決建設中的問題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因為宗教、語言、文化等原因會產生問題和糾紛,如在印度,很多人都信奉印度教,而此教派中,就包含了不吃牛肉的禁忌,對于出口牛肉為主的國家就存在著隱形壁壘,同時,因為部分國家為抑制我國的崛起會對我國制定的相關政策提出無理由的反對意見,對此,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二、 “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法律問題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涉及的國家眾多,會因為政策等方面的不同阻礙建設腳步的前進。以東南亞地區國家為例,在進口方面,每個國家的政策都不相同,如我國進口到印度尼西亞的品牌產品就經常會被該國有意搶注,如新加坡對爆竹、消音器、玩具等貨物禁止進口 ;同時,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都不相同,與其合作時的相關法律體系都不完善,如老撾就在對外經濟中沒有詳細的法律規定;而各個國家在技術方面也有著不同的法律規定,如馬來西亞就對醫藥類產品的廣告與包裝具有限制,而對于我國的中醫藥產品,在進入國家銷售之前,需要提出申請并公開配方;在貿易服務方面,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對外資的股權作出了限制,如在馬蘭西亞,銀行業外資股權就需要在30%以下,如在菲律賓,通訊業的外資股權需要在40%以下。
對此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最大阻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這種貿易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閉關主義,在過去,這種貿易保護主義主要表現為關稅壁壘,利用關稅來壓制其他國家的進口,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為了實現經濟發展,漸漸取消了關稅壁壘,但是貿易保護主義依然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綠色貿易壁壘、技術貿易壁壘等,如技術貿易壁壘就要求了其他國家在進口時將先進技術予以轉讓,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果片面的追求出口,而執意滿足其他國家的技術轉讓要求,那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上看,對我國的發展是不利的,整個貿易是不公的。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法律保障體系是并不完善的,如在政治風險方面,很多國家的政治環境并不安全,并且存在恐怖主義等方面的威脅,這些安全事件會對我國的貿易、我國的人員造成不利影響 ;如在工程建設法律服務、訴訟法律服務、投資法律服務方面,都缺乏系統性的認識,沒有相對完善的司法機構,且市場會因為環境的復雜變得更為多變,各種糾紛問題也更容易出現。
三、 “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實施的策略
(一) 法律保障體系的建立
1. 法律服務體系
法律服務體系包含了項目前期的調查和咨詢,也包含了項目實施中對風險的防控、文件的擬定,其涉及領域極廣,對“一帶一路”的建設具有保障作用。對此,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健全法律服務體系,在發展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為和發達國家一較高下采用和發達國家相同標準的服務規定,其規定標尺的設定需要著眼于現在,放眼于未來,在具體完善過程中,應該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應該發揮國家的引導作用,通過制定政策等手段,對律師事務所和執業律師等法律服務機構人員予以扶持,對他們的權利予以保障,讓法律機構的法律工作可以嵌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關于經濟項目實施的整個流程中。
其次,應該鼓勵法律機構的人員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一帶一路”的建設勢必會讓投資、求學、貿易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增加,而交流的增加也就意味著糾紛的增加,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法律機構人員,在國家鼓勵的同時,法律機構的服務人員也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勇于投身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而對于服務貿易,我國應該將自身服務貿易的透明度提升,并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的透明度得到提升,現階段,我國法律服務體系的不完善在第三產業上體現得極為明顯,甚至部分領域為沒有法律約束的狀態,對此,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實際調查的方式,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立法和完善,而在簽署合同時,應該要求簽署過將服務貿易公布,并且利用法律服務制度對其予以硬性要求。
2.國際條約endprint
“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國際中的各項條約予以約束,保證國際秩序的穩定運行。對此,應該加強和沿線國家的協作與溝通,訂立多邊條約,在簽訂條約的時候,一方面要保證條約符合國際環境,滿足區域規則,另一方面,還需要對各國之間的差異情況予以考慮,做好協商工作 。對于兩國交流中相對敏感的宗教、環境、人權等問題,需要重點關注。在簽訂國際條約和進行國內立法的時候,應該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如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司法機關、學術界等,而在運行過程中,針對法律的不足及不夠合理之處應該做好協商工作,然后及時修改。
(二)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
為發揮出法律的作用,解決面臨的問題,應該對相關法律制度予以完善。
1. 多方面的立法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多方面的立法制度予以完善,如在服務貿易立法方面,存在著立法數量明顯不足的問題,且現有立法缺乏影響力,對此,應該從思想上和實際行動上都做出改變,以立法推動創新力,以立法保護企業發展,讓我國企業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應該對知識產權立法予以加強,應該增強我國公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調動公民的維權積極性。
2. 矛盾化解機制
為解決“一帶一路”建設中可能產生的矛盾糾紛問題,應該以司法為核心建立起矛盾化解機制。首先,應該在發生貿易之前和其他國家簽署好國際投資協議,投資協議應盡可能全面,如果出現不能依靠投資協議解決的問題,那么應該由國際進行仲裁,或是由投資方所在國法院解決;其次,在我國法院進行仲裁工作時,應該嚴格遵循《紐約公報》中的相關規定,同時,有關訴訟程序、仲裁流程等方面需要依照我國的法律規定。如在最惠國待遇問題上,因為我國對本國企業的強烈支持,很有可能讓某項措施和簽署過協議內容起到沖突,讓外國企業感到不滿,對此,進行矛盾化解的主要思路就是轉變支持方式,協調自身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關系。
3. 貿易統籌發展
貿易統籌發展指的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多個參與國家、多種領域的貿易實現共同發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是實現統籌發展目標的保障,對此,應該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法律建設和完善上應該緊密結合我國的科學發展戰略,如在此背景下,吉爾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就與自身國家發展戰略結合對最新沿線做出了系統的闡述;其次,應該建立起定期的交流機制,以達到加強國家與國家質檢的交流力度的目的,推動國家之間的積極合作,增強貿易投資;最后,在合作交流的框架中,應該讓組織領導的合作加強,成立相關領導小組,讓合作可以得到深入開展。
4.投資促進委員會
現階段,我國出口商品受到反傾銷的問題較為嚴重,被訴出口的貨物種類極多,且被訴次數逐年增加,這對貿易平衡性是極為不利的,投資促進委員會的成立可以讓貿易平衡的到加強,通過與工商業的合作、品牌展會論壇的打造、法律服務的拓展等手段,可以讓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得到優化,利用投資機制,更能夠提升我國運用外資的能力,促進我國企業的轉型,同時,它還可以通過外交等手段起到仲裁法律糾紛的作用。對此,應該加強仲裁人員的培養工作,保證促進委員會中仲裁人員的高能力和高素質,同時,應該對沿“帶”和沿“路”在投資環境等方面的信息予以調查,整合成資料,并收入到數據儲備庫中。在投資促進委員會履行自身工作職責時,應該嚴格貫徹《對外貿易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對反傾銷的產品的判定標準進行說明。
(三)貿易法律風險的降低
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存在著合同、法律糾紛等多種類型的風險。如東南亞等國家的法律意識和我國相比較為淡薄,那么在合作時,就應該特別注意合同風險的控制工作。如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我國律師必須在場,并且對各項條款的都進行把關。針對法律糾紛的類型和原因不同,應該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法,如在合作中,多方條約和雙方條約出現了矛盾,那么需要觀察雙方條約的簽署國家是否全部屬于多方條約的簽署國家,如果是,那么其判定主體應該是最后簽署的條約,如果不是,那么需要保證雙方條約與多方條約之間不會因為矛盾造成國家利益的損失 。在解決法律糾紛的時候,應該遵循兩個原則,即利益平衡原則和強行法有限原則,前者要求了我國在面對法律糾紛的時候,需要對法律糾紛反映的利益問題進行思考,讓糾紛國家的利益達到平衡分配;而后者說明了國內法因機制的健全對于法律糾紛總可以得到強行優先的待遇,而在國內法與國際法發生沖突時,應該參考利益平衡原則和人類社會的基本權利標準進行選擇。同時,我國應該對資本要素的控制予以重視,它可以幫助我國對法律風險進行分析,而在資本平穩運行中,法律風險的控制又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二者為相互促進的關系。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有著保障和解決問題的作用,針對現存的貿易壁壘、法律糾紛等問題,通過建立法律保障體系、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降低貿易法律風險的手段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并促進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順利實施。
注釋:
包運成.“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思考.前沿.2015(1).65-69.[2017-08-03].
傅宏宇、張秀.“一帶一路”國家國有企業法律制度的國際構建與完善.國際論壇.2017(1901).48-53+80.[2017-08-03].
張敏、朱雪燕.“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法律風險的防范.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7(3001).117-123.
張若思.“一帶一路”建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3904).8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