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基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總體看,仍然存在人才能力素質不高、結構不盡合理、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人才培養工作薄弱、人員作風不實等突出問題,與新時期環保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本文認為要將加強基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創新機制,采取更加系統有效的措施,努力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敢擔當,適應環保工作需要的基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
關鍵詞 人才隊伍 導向 機制
作者簡介:胡卉,湖南省株洲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中圖分類號:D92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80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哨兵”和“耳目”,是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為監督執法提供有效證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信息的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和前沿性工作。經過多年發展,尤其是“十一五”、“十二五”以來,隨著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和社會公眾的熱切關注,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有了明顯的突破,初步具備了中國特色的監測技術,建立了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環境管理體系和技術人才隊伍。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作為環境監測人的我們更應該保持清晰的頭腦,要看到發展的征途上仍有許多的“攔路虎”,阻礙和制約前行的腳步,而其中環境監測隊伍建設滯后是環境監測中存在的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一、隊伍現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環境監測站都是屬于事業性質單位,走的是技術立站的道路,人員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經費也基本實現財政全額保障。但由于長期受機制體制的限制,環境監測部門尤其是基層環境監測站人才隊伍流動性較差,引入機制不夠,吸納不了高層次和年經的專業技術人才;人員結構不合理,存在年齡斷層現象,技術儲備不強,拔尖人才匱乏,在新要求和新技術、先進儀器面前顯得力不從心,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不強;工作作風上存在“庸、懶、慢、差、拖、混、奢”不良風氣,甚至有“數據作假”、“數據腐敗”的現象出現。應該說,我們現有的人員隊伍對于現在的監測任務僅僅停留在完成的層次上,尚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環境監測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不能充分滿足環境管理的需要和公眾的訴求,與當前日益繁重的監測任務存在一定的不適應。
二、形勢分析
都說人是干事創業的根本,環境監測站作為技術單位,工作的興衰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測技術人員水平的高低。無論一個單位擁有多少先進的技術、設備,如果不能建設一支作風優良、恪盡職守、優質高效、能打硬仗的隊伍,就不可能產生高效益、好成果、好成績,就更談不上發展了。
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已提升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上來,對監測隊伍建設也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環境監測工作如果要更好的服務于管理決策、滿足公眾需求,隊伍應該由“普通技術型”向“專家學者型”隊伍轉變,需要高、精、尖技術人才。在作風建設上,對于身在事業單位,也端著國家“鐵飯碗”的專業技術人員,也應該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的“不作為的干部,該問責的要問責,該‘挪位子的要‘挪位子”。與此同時,環境監測事權上收,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新《環保法》的實施,以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制訂,都對環境監測領域的弄虛作假行為套上了“緊箍咒”。如何盤活現有人才資源,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提升隊伍凝聚力、戰斗力應該應是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具體措施
一是以推進科學發展為導向,明確隊伍建設方向。將科學發展觀貫穿于隊伍建設的始終,將黨風廉政工作與監測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明確“業務是支撐、發展是動力、黨建是推手、廉政是底線”的隊伍建設理念。要轉變觀念,不能片面的認為黨風廉政主要是黨政機關的事情,而監測站作為技術單位,只要搞好監測、出好數據就行了。堅持用黨建工作成效推動事業發展、用廉政建設成效增強工作執行力、用作風建設的成效提升隊伍整體水平,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有效和監測結論客觀準確,著力提升“說得清”和“測得準”以及“用得好”的能力。
二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提高隊伍整體素質。首先要實現培訓全員化、常態化。以建設“學習型監測站”為目標,全站(每個崗位)、全程(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全員(所有人員)自覺主動學習,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突出崗位能力這一核心要素,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使學到的知識直接應用到具體的工作實際中,熟悉操作規范、標準及流程,做到心中有數。對內,可以采取開設“環境監測大講堂”等形式,請專家、業務骨干上臺講課;對外,創造條件送培人員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走出去”將最新的監測技術帶回來。同時,可以采用考試、考核、演練、比武等方式鞏固和確認培訓效果。其次要推進隊伍的專業化。以創新實踐培養造就人才,結合環境監測的實際需要和發展趨勢,積極開展環境監測科研。基層監測站要明確幾名業務帶頭人,建立健全崗位能手選拔機制,讓他們發揮技術帶頭和業務骨干作用。
三是以工作實績為導向,建立科學用人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在選人用人的時候,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綜合評價一個人,大力選拔那些埋頭苦干、不事張揚的人;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崗位努力工作,并做出成績的人;那些善于攻堅克難、在急難險重工作中能夠打開局面的人,對于跑官要官之流,實行一票否決。堅持“以事擇人,以崗定人”原則,建立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且能上能下、能出能進的用人機制,兼顧單位需求與個人特長,組織意志和個人意愿等因素,注重工作實績,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制定一套可以準確評價專業技術人員工作實績和現實表現的考核考評辦法。將考核內容量化,根據比重逐條逐項的設定一定分值,注重監測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注重個人能力發揮和創新。與此同時,一定要用好用活考核考評結果,與所有在崗專業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作為績效考核、評優評先和職稱申報、聘用、晉級、薪酬、甚至是續聘和解聘等的重要依據,職務、職稱都不能搞終身制,獎懲要分明、要到位,在單位內部形成一定的激勵機制。
四是以正風肅紀為導向,建立有效督查機制。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有效和監測結論客觀準確是環境監測工作的根本和底線,要求我們一定要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不讓管理制度、質控措施流于形式。另外,黨風廉政工作的重心應該下移,融入到日常監測業務工作當中,制定督查方法,完善督查機制。不能僅僅只局限于教育、敲敲警鐘,而應該全程參與到單位日常管理、考核以及監測工作各個環節。經常性下到基層一線,采取專項檢查、走訪巡查和節點暗訪等方式,既可以一月一主題的進行常態化監督,也可以不定期進行抽查暗訪,重點抓管人、管事、管錢的重要科室、崗位。比如,重點項目監測、大型物資采購、人員提拔調整等,紀檢工作一定要全過程參與,不留死角和盲區。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通過“一對一、點對點”的方式進行整改。還要經常性的走訪相關企業和基層職工,掌握最真實的情況和動態,及時把問題反映上去、解決到位。黨風廉政工作對于“不作為”、“亂作為”等不正風氣要敢于“亮劍”,將督查結果作為考核評價的依據,對于違規違紀行為要敢于追究。
五是以核心價值為導向,培育特色監測文化。以先進的文化引領人,塑造團隊精神,弘揚積極進取的精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豐富黨員教育管理的載體,通過“上黨課”等形式,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通過開設“道德大講堂”等,加強職工職業道德教育;利用《新環保法》的實施,組織法律法規學習。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對“四風”、“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活動,查找問題、解決矛盾、轉變作風。開展“學典型、學先進”活動,尤其善于發掘身邊的典型和好人好事,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正能量。以黨建和文明創建為抓手,開展“黨員進社區”、“環保知識競賽”、“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樣的黨團工會等活動,不斷加強單位思想文化建設,關心群眾生活,營造健康向上、風清氣正的單位氛圍。
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我們應該堅持從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有什么矛盾就化解什么矛盾,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有效地推進人才隊伍能力的提升和工作作風的轉變,著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型環境監測人才隊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