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展
摘要:目前,大學生學業拖延越來越成為一個熱點話題,研究自我效能感是否對大學生學業拖延狀況有顯著的影響,亦成為尋求解決途徑的前期探索。本文采用心理測量的方法,并通過文獻梳理,挖掘相關研究成果的解決思路。認為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影響學業拖延現象,自我效能感較高相應的學業拖延行為較少。同時可針對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做提升訓練,減少學業拖延現象,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大學生;學業拖延;自我效能感
一、總論
拖延(procrastination)一詞直接來自于拉丁動詞pro-crastinare,它的原義是推遲或推延到另一天。“學業拖延”是學習情境中的拖延傾向,或者說是與學習活動有關的拖延行為。這一行為傾向通常會產生不符合要求的學習結果,使學習拖延者遭受消極情緒的困擾。
Solomon和Rothblum早期的一項針對342名大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46%在寫論文時,27.6%在準備考試時,30.1%在完成每周閱讀作業時會拖延。經調查發現,大約有10%~40%的大學生在學業上表現出拖延現象。從國外各時期的調查研究來看,大學學習中的學業拖延現象似乎是日趨嚴重的。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安排基本上是由父母和老師來決定的,拖延傾向相對難以表現出來。大學階段,時間主要是由大學生自主支配的,拖延傾向就逐漸暴露出了。如果在大學階段學生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養成學習拖延的習慣,將對學生本人的學習生活及社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對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研究就顯得尤其重要。而哪些因素會影響大學生的學業拖延情況呢?以往有人研究顯示學業拖延現象和自身的完美主義傾向人格特質、時間管理能力、任務類型等有關。
“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Bandura在1977年提出,是指個體對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諸方面能力的知覺或信念。它是人類動因的中心機制,是人們行動的重要基礎。本文對某師范學校大學生的學業拖延狀況進行研究,了解大學生的學業拖延現狀,并結合前人的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二、自我效能感對學業拖延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一直被看成是決定各個領域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在學業情境中也不例外,很多關于學業拖延的研究都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學業拖延呈負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反映的是個體應對挑戰或是新事物時的一種自信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個體擁有較好的自信心,能夠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積極的心態、正性的情感能夠使個體為自己的事情做計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盡量避免學業拖延現象的產生;低自我效能感者自信心不足,容易對生活產生消極的心態和負性情感,這會使個體消極對待自己的時間管理,學業拖延現象發生頻率較高。
但是也有研究提出了相反的結論,即高自我效能感也會導致拖延行為。因為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的動機水平很低,他們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因此這些學生認為如果沒有最后期限或者外部壓力的話,就很難行動來。
三、影響學業拖延的因素
(一)學生人格與學業拖延
Judith L.Johnson發現責任性是五大人格中對學業拖延貢獻最大的特質。有研究表明:反抗性、敵意和反對是學業拖延的主要動機。擁有這些人格特質的學生更容易體驗到外界的影響和控制,從而產生厭惡體驗并盡量回避它們。
(二)學生動機與學業拖延
Senéca,l Koestner和Vallerand提出學業拖延是一種動機問題,是由于時間管理能力差或者懶惰造成的,拖延的學生動機低,因此很可能推遲完成學業任務或準備考試。
(三)不合理認知與學業拖延
研究者發現在學業拖延者身上主要存在四種具體的不合理信念:害怕失敗、完美主義、自我意識和評價恐懼,這些都與擔心受到不好的評價有關。對于完美主義,Walsh等認為完美主義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會表現出更多的拖延行為。
(四)任務與學業拖延
學生的拖延不是隨機的,任務本身的特征會影響他們的決定。Briody提出任務的獎懲時間和任務厭惡程度對學業拖延有影響,一項任務越讓人感到不舒服,人們推遲它的可能性就越大。Hiayou等認為那些低自主性、低重要性和低反饋的任務與學業拖延的關系最密切。
四、減少拖延行為的措施
(一)團體心理治療模型
拖延的團體心理治療模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增加自我控制與自我價值,提高拖延者的自我效能感。團體心理治療包括六個療程:1.確定拖延的種類,以及個人的拖延類型。2.分析任務性質。3.表達并分享過去幾周來的正向表現。4.公開分享過去幾周來的正向認知及行為的成果。5.分享最近幾周來做過且有用的認知策略。6.讓成員有機會發表其治療過程。
(二)個體心理干預
對學業拖延的大學生個體干預包含下列基本步驟:首先,協助拖延者找出拖延的時間、原因、對象、方式以及他們沒有意識到任務回避所帶來的好處,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拖延有更多的認識,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其次,制定一系列拖延者能成功完成的任務,鼓勵拖延者對任務執行過程負責,進行一定的自我管理。
(三)學習成績管理部門應該嚴格管理制度,盡量不給學生創造學業拖延的機會
也就是說,對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不能順利通過考試、考查的,不給補考、補查的機會,這樣就從制度上阻斷了部分學生想延期取得成績的后路,逼迫他們積極主動學習,按時完成學業。其實這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結論與展望
探究得出,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影響學業拖延現象,自我效能感較高相應的學業拖延行為會減少。影響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內在個人特征和外在環境因素。對于內在因素,例如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等,可運用心理輔導,素質拓展訓練方法加以改善;而外界的環境因素,目前對家庭教養方式的研究較少,可以從父母的家庭教育入手,對孩子的拖延現象從源頭遏制,優化童年期和少年期的教養經驗,減少拖延行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