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開醫院(300100)李艷霞 王玉玲
慢性支氣管炎為臨床常見多發病,可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發,是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表現。慢性支氣管炎進展慢,可反復發作,逐漸進展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對患者肺功能、生活和勞動能力均造成不良影響,需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疾病進展,改善患者健康水平[1]。本研究探討了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慢性支氣管炎患者7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78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分為兩組。所有患者無合并精神病或意識障礙、智力問題,均可配合本次研究。常規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50歲~77歲,平均年齡為(62.44±5.31)歲。慢性支氣管炎發病時間2~8年,平均為4.6年。系統教育組男26例,女13例。年齡50歲~75歲,平均年齡為(62.27±5.35)歲。慢性支氣管炎發病時間2~8年,平均為4.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一般性護理;系統教育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用系統健康教育。①健康教育方式。可根據患者文化水平采取一對一講解、講座開展、健康手冊發放等方式進行教育。②教育內容。第一,對患者和家屬宣傳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的原因、表現、有害因素等,使其自覺避免有害因素,減少復發。第二,飲食上指導患者進食適量維生素C、蛋白質和維生素E豐富的食物,增加飲水量,戒煙限酒。第三,護士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和腹式呼吸,給予有氧運動和呼吸操等全身鍛煉指導,根據患者興趣愛好選擇慢跑、散步等有氧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左右,每周不低于5次。以運動后無勞累感為宜,并指導患者堅持洗鼻和用冷水洗臉。第四,藥物上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了解藥物服用時間、劑量和方法,以有效緩解癥狀,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第五,心理上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疏導,減輕其焦慮感,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加速疾病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疾病知識、吸煙危害性、健康膳食等的掌握情況和遵醫行為評分(滿分10分,分數越高說明遵醫行為越高)、生活質量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顯效:癥狀均消失,肺功能正常,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有效: 癥狀改善,肺功能改善,基本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采用t 檢驗,P 值低于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疾病知識、吸煙危害性、健康膳食等的掌握情況比較[例數(%)]
附表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附表3 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比較[例數(%)]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疾病知識、吸煙危害性、健康膳食等的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疾病知識、吸煙危害性、健康膳食等的掌握情況差異不顯著,P >0.05。系統教育組患者護理后疾病知識、吸煙危害性、健康膳食等的掌握情況均優于常規組,P<0.05。如附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系統教育組遵醫行為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附表2。
2.3 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比較 系統教育組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附表3。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疾病,治療不及時可嚴重影響患者心肺功能,出現嚴重并發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主要以氣喘、咳嗽等為臨床表現,在冬季發病率較高[3][4]。
系統健康教育是一種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其通過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用藥知識、日常生活知識等的教育,使其樹立健康理念和自我保健意識,有效規避對健康不利的因素,主動接納對健康有益的因素,提高遵醫用藥、合理膳食、戒煙戒酒和適當運動等的依從性,以達到改善病情,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目的[5][6]。
本研究系統教育組遵醫行為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常規組,且系統教育組患者護理后疾病知識、吸煙危害性、健康膳食等的掌握情況均優于常規組,說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確切,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水平,自覺提升遵醫行為,規避不良因素,改善病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