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473000)胡玉蓮
小兒肺炎屬于兒科臨床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其發病因素與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多種因素相關,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氣促、呼吸困難等,嚴重危害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1][2]。兒童一般呼吸系統發育不全,免疫功能低下,發病后若不能得到及時地診治和護理,將引發多種并發癥,甚至生命安全都受到極大威脅[3]。為探討小兒肺炎的常見問題及護理要點,筆者對我院186例患兒進行了研究,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所收治的186例小兒肺炎患者進行實驗,依照就診先后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每組93例。常規組男50例,女43例,年齡4個月~7歲,平均(3.5±1.2)歲,病程3~14d,平均(6.5±1.3)d。干預組男52例,女41例,年齡5個月~7歲,平均(3.7±1.1)歲,病程2~15d,平均(6.3±1.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性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健康宣教等基礎護理。干預組患者則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加以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多與患兒聊天,講話時注意語氣親切,平易近人,和患兒做好朋友,獲取其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跟小朋友講述我院主治醫師的過往成功案例,讓小朋友們不要恐懼、緊張,多鼓勵患者,增強其戰勝病魔的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主動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②適宜的環境: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每日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流通;調整病房至適宜的溫濕度,適宜的溫濕度可以減少空氣對肺炎患兒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減輕呼吸困難癥狀;臺面物品擺放整齊,地面衛生按時打掃,為患兒提供一個優良舒適的住院環境;告訴患兒及家屬每日應保證足夠的睡眠,減少機體氧耗量,保護肺功能,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條件允許的話可將不同病原體感染的患兒安置在不同的病房內,避免交叉感染和二重感染,加重病情。③改善通氣功能:增強肺泡通氣量,糾正缺氧和減輕二氧化碳潴留,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鼓勵患者排痰、咳嗽等;如果患者無法將痰咳出體外,可采用翻身、叩擊胸背、霧化吸入、體位引流等方式促進排痰。④飲食護理:叮囑患兒及家屬,日常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類食物為主,少食多餐,逐漸從流食過度到日常飲食;不吃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以免增加痰量;多飲水,每日要保證飲水量80~100mL/(kg·d),并隨著體溫升高增加飲水量。⑤用藥護理:采用靜脈留置針以減輕患兒痛苦,促進搶救藥物及時有效地輸入;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控制滴速在10~15滴/min,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滲出,以免發生感染。⑥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家屬出院后仍應做好各項日常生活護理,霧霾天出門記得戴口罩,盡量不要到空氣不好的地方玩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附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比較(±s,d)

附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 體溫恢復時間常規組 93 8.41±3.33 3.86±1.04干預組 93 5.47±2.90 2.32±0.43 T值 6.42 13.20 P值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胸片改善情況比較(n,%)

附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胸片改善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等,其中胸片改善情況分為四個等級:①痊愈:胸片顯示完全無陰影;②有效:胸片陰影明顯縮小;③好轉:胸片顯示陰影仍需繼續恢復;④無效:胸片顯示陰影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痊愈+有效+好轉)/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s)和計數資料(n,%)進行組間t檢驗和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 與常規組相比,干預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均明顯較短,P <0.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1。
2.2 胸片改善情況 干預組患者總有效率97.85%(91/93)顯著高于常規組的77.42%(72/93),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與常規組的滿意度83.87%(78/93)相比,干預組總滿意度96.77%(90/93)明顯較高,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附表3。
小兒肺炎屬于兒科常見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具有起病急、發展迅速、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點,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護理不當,可引發多種并發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已成為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4][5]。傳統護理模式僅以疾病基礎護理為中心,具有一定局限性,綜合性護理干預以患兒實時需求為導向,注重護患之間的交流和各個護理環節互相銜接,力求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護理服務。
本實驗從多個方面對小兒肺炎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適宜的病房環境、改善通氣功能、飲食、用藥和出院指導等措施,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胸片改善情況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顯著。楊春榮[6]對90例小兒肺炎患者進行實驗,其結果與本實驗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小兒肺炎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預后效果,提高臨床療效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