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醫學高等學校第二附屬醫院(462300)張青娜 王麗萍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6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實驗組男18例,女12例;孕周范圍28~36周,平均孕周(31.5±4.5)周。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孕周范圍27~36周,平均孕周(31.5±3.5)周。對比兩組患兒的上述研究資料發現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患兒出生后密切監測其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謹遵醫囑進行喂養以及用藥護理[1]。實驗組予以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體位護理。根據患兒身體特征進行俯臥位以及仰臥位交替方式,仰臥位可保證其膝關節以及臀部處于放松狀態,避免頸部以及頭部過度伸展,俯臥位可增強患兒潮氣量以及肺的順應性,可不斷完善其換氣功能,減少呼吸暫停以及能量消耗,可有效保證患兒睡眠質量,降低胃食管反流發生率[2]。②鳥巢式護理。為患兒營造舒適溫暖且安全性較高的鳥巢,然后將其放入暖箱中,溫度預熱為33℃~34℃左右后為患兒穿內衣并放入鳥巢,墊高其肩部1~2cm,延伸頸部,根據患兒體質量合理調整暖箱溫度以及濕度[3]。③撫觸護理為患兒洗澡后對其進行撫觸,加強與患兒情感交流,以此來促進患兒觸覺以及聽覺發育,播放輕柔音樂來減輕患兒恐懼感,提高安全感。
1.3 療效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兒體重恢復正常時間、每天睡眠時間、每日進奶量、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以[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恢復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兒體重恢復正常時間、每天睡眠時間、每日進奶量、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腹脹1例,嘔吐1例,胃滯留1例,呼吸暫停0例,總發生率10%;對照組腹脹3例,嘔吐3例,胃滯留3例,呼吸暫停2例,總發生率36.7%;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附表 兩組患兒恢復情況比較(±s)
附表 兩組患兒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體重恢復正常時間(d) 每天睡眠時間(h) 每日進奶量(ml) 住院時間(d)實驗組 30 14.55±2.22 19.25±1.77 487.58±47.52 34.59±8.64對照組 30 19.88±3.55 16.88±2.79 356.55±37.53 42.36±7.44 t - 6.972 3.929 11.852 3.733 P - 0.000 0.000 0.000 0.000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兒體重恢復正常時間、每天睡眠時間、每日進奶量、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原因分析為:①發展性照顧遵循以患兒為中心護理理念,在護理過程中所考慮因素較多,包括患兒體位、光線、聲音以及溫度對早產兒生長發育造成的刺激,其有效體現出了常規護理缺乏的個體化以及人性化,對早產兒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②護理過程中將患兒放入暖箱后在上面遮蓋深色布,這樣不但可模擬子宮內的暗環境,還可減少強光對患兒造成刺激,避免損害其視網膜,導致視網膜病變發生率上升。③對患兒進行撫觸可有效促進其智力發育,加快其生長速度,進而不斷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利用“鳥巢”護理還可給予患兒足夠安全感,有效避免了環境溫度的波動對患兒呼吸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NICU早產兒護理過程中實行發展性照顧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促進患兒體重恢復正常,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