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鎮市第六人民醫院(333000)楊愛玲
難產會導致產程延長和進程緩慢,必須給予產婦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此達到良好的預后效果[1]。其中預見性護理優勢明顯,能夠有效減低母嬰并發癥發生幾率。本次研究旨在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難產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間收治的62例難產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年齡25~38歲,平均(32.3±2.5)歲,其中初次分娩18例,經產分娩13例;觀察組年齡23~40歲,平均(33.4±3.1)歲,其中初次分娩19例,經產分娩12例。兩組在一般基線資料比較中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對產婦進行產前教育,關注患者情緒變化情況,必要時給予有效的安撫,同時在分娩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照顧。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1)妊娠期預見性護理:①飲食指導,遵循“營養均衡”原則,增加產婦蛋白質攝入量,如食用肉類蛋白和豆類食品,并適量食用海鮮等食物,還應注重植物油的攝入,以此有效補充鐵元素;②著裝指導,產婦著裝必須保證寬松、柔軟,杜絕高跟鞋和束胸衣物;③作息指導,護理人員為產婦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保證產婦勞逸結合,并且在臥床休息時采取左臥位,為胎兒正常生長提供有利環境;④心理指導,明確告知產婦不良情緒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可在病房內播放舒緩音樂,以此有效緩解產婦不良情緒。(2)產時預見性護理:患者如果活躍期進展較為緩慢,則應對其進行陰道檢查,如果診斷為枕后位或者枕橫位,應先矯正患者的體位,患者取側臥位,其方向為向著胎背的對側方向,以此將胎位調整為枕前位。如果通過改體位、加強產力等措施后,患者仍無法變為枕前位,應盡快實施手法旋轉,在會陰消毒后,醫生將右手經由患者宮縮間隙深入到陰道內部,并與矢狀縫呈平行狀態,中指與食指之間呈30度角,借助宮縮過程進行緩慢旋轉,此時產婦應屏氣,使得胎頭下降。(3)分娩后預見性護理:有效預防產婦并發癥,護理人員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有效避免出現感染問題,并定期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同時要求患者盡量采取母乳喂養的方式,并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講解母乳喂養注意事項。
附表 兩組患者產婦并發癥發生幾率對比[n(%)]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率)表示,卡方檢驗。P<0.05時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方式,在難產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可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對其并發癥和分娩情況進行有效預測,以此有效制定應急處理方案,極大地改善了母嬰結局[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難產患者多采取剖宮產手術的方式,術后極易出現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質量。預見性護理干預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在分娩前、分娩時和分娩后均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分娩前注重飲食指導和心理指導,在保證患者營養充足的前提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從而為生產創造有利的條件;而在分娩時,護理人員在無菌條件下合理調整胎兒體位,降低難產風險;分娩后則適當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避免出現感染癥狀,并盡量引導患者實施母乳喂養,有效提高了母嬰的預后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難產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