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154中心醫院(464000)張麗
肝硬化為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臟疾病,病因復雜,癥狀反復,久治不愈,晚期易引發嚴重并發癥,造成患者死亡,“乙肝-肝硬化-肝癌”被臨床稱為肝臟疾病三部曲[1]。目前臨床治療肝硬化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患者因長期飽受病痛折磨,易產生嚴重的負性情緒,對治療喪失信心,甚至抵觸治療[2]。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在治療中的依從性,同時也更注重提高患者的整體愉悅程度,從而提高其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增強治療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肝硬化患者負性情緒、遵醫行為及肝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附表1 兩組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評分對比(±s,分)
附表1 兩組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負性情緒 遵醫行為對照組(n=33) 6.17±2.28 32.25±3.59觀察組(n=33) 2.34±0.41 48.67±4.72 t 9.497 15.906 P<0.05 <0.05
附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s,U/L)
附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s,U/L)
組別 ALT AST對照組(n=33) 54.72±8.37 57.34±9.25觀察組(n=33) 43.65±6.59 46.54±7.98 t 5.969 5.078 P<0.05 <0.05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常規護理(對照組)與心理護理(觀察組),每組各33例。觀察組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齡39~78歲,平均(56.67±3.51)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3.29±1.02)年。對照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齡37~77歲,平均(56.42±3.83)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3.15±1.23)年。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療方法相同的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囑咐患者家屬加強夜間護理頻次,減少患者粗糙食物的攝入,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同時減少高氮量食物的攝入及鎮靜類藥物的使用,防止肝性腦病的發生;囑咐患者家屬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與行為習慣,禁煙禁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對于有腹水者應低鹽飲食,對于血氮增高者限制蛋白攝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加用心理干預,方法如下:采用一對一交流的方式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與性格特點,對于內向、不敢表達內心想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增加坦誠交談的次數,減輕患者的戒備;對于接受能力差、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護理人員盡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交流;對于疾病不了解或對治療方案產生懷疑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播放視頻資料、組織專業座談交流會等形式讓患者通過正確的途徑認識疾病,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應耐心解答,盡可能緩解患者心理負面情緒,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主動參與到治療與護理工作中。
1.3 評價指標 干預2個月后,比較兩組情緒狀態、遵醫行為及肝功能。采用心境狀態量表(POMS)[4]從焦慮、抑郁、緊張、煩躁等方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每項滿分4分,分數越高表明負面情緒越嚴重。采用生化分析儀檢測AST、ALT水平;從飲食、用藥、復查、作息、戒煙戒酒等方面評估患者的遵醫行為,分數越高表示遵醫意識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負性情緒與遵醫行為 觀察組心理情緒狀況、遵醫行為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肝功能 觀察組肝功能指標ALT、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肝硬化為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在其病情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是肝功能不全與靜脈高壓兩種,晚期患者會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5]。長時間的治療會造成患者心理、情緒出現問題,無法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降低治療效果,使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肝功能出現進一步惡化,病情的惡化使患者喪失治愈的信心,長此以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與預后[6]。
據相關研究顯示,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肝硬化患者遵醫行為,緩解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效果,改善患者預后[7]。心理護理主要是通過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與心理疏導方式,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幫助患者從專業角度認識疾病、認識治療,更改以往錯誤的認知以及不良飲食、行為習慣,提高患者的遵醫意識,從而增強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使患者得到良好預后。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即采用了心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理情緒狀況、遵醫行為均優于對照組,肝功能指標ALT、AS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肝硬化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負面心理狀態,增強其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肝硬化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遵醫行為,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與肝功能指標,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