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婦幼保健院(450000)卜雪瑞
大腸埃希菌是指人體腸道中的一個正常菌群,其中的部分菌株攜帶致病基因,會引起腹瀉,此類病菌被稱為致瀉性大腸埃希菌(DEC)[1],而根據此類致病菌的致病特點以及致病基因又可以分成多個種類,如: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腸聚集性大腸埃希菌等[2]。腹瀉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不良影響。而了解腸道感染致瀉性大腸埃希菌的檢出情況以及流行狀況有助于臨床醫師早期預防腹瀉和早期診治腹瀉。現以我院的940例腹瀉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DEC的流行狀況,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間來我院就診的940例腹瀉患者的糞便標本,全部患者均符合腹瀉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430例,女510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通過采集糞便標本檢測病原菌種類,統計出致瀉性大腸埃希菌的情況。結合患者的年齡、發病季節等分析流行學。操作方法為:將糞便標本放入到培養基中培養,然后挑取數個分純菌落,進行細菌核酸制備后進行PCR檢測,檢測致病基因,并分類。
1.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計數數據對比行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DEC的檢出率 940份標本中,經培養檢測出185株致瀉性大腸埃希菌,DEC檢出率為19.68%;在分類上:EAEC有25株(13.51%);EPEC有40株(21.62%),DAEC有28株(15.14%),ETEC有92株(49.73%);可見ETEC是最常見的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幾種致瀉性大腸埃希菌,P<0.05。
2.2 DEC檢出與患者年齡的相關性 在DEC檢出情況與患者年齡的相關性上,從附表1中可以得知,0~14歲兒童的DEC檢出陽性率10.81%和≥60歲的老年人DEC檢出陽性率23.24%明顯低于15~59歲的成年人DEC檢出陽性率65.95%,P<0.05;在各種類DEC菌株檢出陽性率上,0~14歲的兒童各種菌株檢出陽性率相差不大,P>0.05;15~59歲的成年人中,ETEC的檢出率陽性最高,其次為EPEC,次之為DAEC、EAEC,P<0.05;≥60歲的老年人,ETEC的檢出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余幾種菌株,P<0.05。
2.3 DEC檢出情況與季節分布 從附表2中可以得知,6~9月是DEC菌株檢出陽性率最高的月份,其中EAEC菌株上,主要集中于6~9月,EPEC菌株上,在7~8月、11月的檢出較多;在DAEC菌株上,主要集中于1~4月、10~12月;在ETEC菌株上,主要集中于5~9月。
附表1 DEC檢出與患者年齡的相關性
附表2 DEC檢出情況與季節分布
DEC是引起腹瀉的主要致病菌,其形態與普通的大腸埃希菌相差不大,在傳統的培養和血清凝集法檢測陽性率偏低,同時DEC又可以分成多種不同的類型,檢測難度大[3]。近些年來,隨著PCR技術的快速發展,用PCR檢測致病菌基因,分析菌株的致病情況已成為臨床上鑒定DEC的重要方法[6][7][8]。
本次研究中發現,ETEC菌株的檢出陽性率最高,明顯高于其他三種DEC菌株。不少學者指出ETEC是僅次于輪狀病毒的致病菌,多見于成年人。而本研究中未檢出EHEC菌株,但是臨床上也不能放松對EHEC的篩選檢測,它很容易寄居在牛腸道中,故而乳業、畜牧業很容易遭受EHEC的污染[4][5]。在發病年齡上,本研究中發現15~59歲的成年人檢出陽性率最高。在發病季節上,高發季節是夏秋季節(6~9月),同時不同的菌株在不同季節的檢出陽性率不同,在不同的季節可有針對性的進行不同種類DEC菌株監測篩選。
綜上所述,DEC的檢出陽性率與年齡、季節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年齡在15~59歲的成年人檢出陽性率最高,臨床上應加強對此類人群的預防和診治;好發季節為6~9月的夏秋季節,臨床上可有針對性的強化夏秋季節的DEC監測,加強對腸道感染的預防[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