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山
免費曾是當下各大平臺主流模式,但過去一年來這個定律似乎正在被逐漸打破。互聯網迎來了內容創業的風潮,付費社區、音頻問答、在線課程等知識付費產品表現搶眼,許多自媒體也開啟了打賞的模式。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消費滲透率在網民中超過一半,互聯網內容付費的風潮正在悄然開始。
(一)知識付費浪潮出現具有必然性
無論知識的生產者、傳播者還是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知識是一種資源、資產,知識不僅有價值,還能增值,而且增值的速度要遠遠大于傳統資本的增值速度,為知識變現創造了更多的空間,這個也是互聯網自身發展的必然邏輯。
第一,政策利好為知識付費迎來新的機遇。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伴隨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轉變,共享經濟迅速發展,知識共享也迎來了發展的窗口。
第二,泛內容時代的信息新需求是知識付費的持續生產動力。以效率最高的方式,獲得最有價值的優質內容,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新的需求。知識付費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快速篩選有用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成為優質內容持續生產動力。
第三,版權意識強化的價值回歸為知識付費營造更好的法律氛圍。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顯示了人們對互聯網知識價值的認同。近年來,人們對互聯網版權的意識越來越強化,相關監管部門也加大了對各大互聯網平臺版權問題的管理,下架了侵權、盜版的視頻,國家版權局也下發了通知,責令各種服務平臺禁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
(二)把握知識付費的時代特點
我們出版人要把握這個新的特點,要更好地參與到知識付費浪潮中來,就必須先了解其時代特點。
一是用戶更加注重實際需求。知識付費的興起一方面是由于內容創業者對于知識變現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是由于用戶對互聯網信息獲取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人們更加注重知識對自身需求的實際滿足。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們對知識獲取的方式,從大而全正在轉向專而精,專業化的知識付費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是粉絲經濟特征日益明顯。目前知識變現階段的商業模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平臺或者聯合、獨立作為聯創生產知識者,另一種是獨立知識付費平臺。無論哪種模式,知識付費領域都具有鮮明的粉絲經濟的特點,用戶的付費有很強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很多獲得第一桶金的受益者都是網紅,他們或是自媒體或是有自媒體背景,影響力背后是優質內容的持續供給。
三是渠道更加多樣化。知識傳播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元,讓知識的定義以及范圍不斷擴展,不再拘泥于文字、圖書的形式,也不再是完整的作品,可能是碎片化知識,從而為更多的人參與到知識付費中來提供了可能。
(三)抓住知識付費浪潮下數字出版的新機遇
無論當前知識付費的土壤是否已經足夠肥沃,知識付費的環境是否已經成熟,但它的確成為了當前互聯網領域一個新的趨勢。對于數字出版工作者而言,要研究新現象、把握新趨勢,抓住知識付費這個數字出版轉型發展的良機。
一是樹立內容精品意識。互聯網在迅猛發展,需要我們出版單位不斷提高產品內容和服務的品質,發揚工匠精神,以匠人、藝人的方式創造知識,設計更多樣化的知識產品、知識服務的類型,打造精品內容,并且使優質內容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保證收益的可持續性。
二是健全版權注冊.認證等級機制。在知識產權不明的情況下,優質內容的生產是缺乏動力的,因此在知識付費這個機遇到來之前,建立完善的版權保護機制是知識付費長遠發展的必要前提。只有明確版權的歸屬,有了完善的保護機制才能開發和利用。建立版權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是實現數字內容的在線注冊、在線保護、在線追蹤等保護機制。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牽頭完成的國家新聞出版重大科技工程“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為此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
三是提升版權運營的能力。知識付費的時代到來,讓每個細分領域都有了機會,知識付費的時代,產品的品質和用戶體驗成為核心。在知識付費時代只有產品化程度高、商業價值高的產品,才能夠實現較大程度的實現知識變現。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下,出版單位要加強IP意識和品牌意識,建立專業化的知識產品運營服務,提升內容的運作能力和產品的運維能力,強化用戶思維,把握好用戶的新需求,實現同一內容多元化的開發能力,實現產品、品牌的價值最大化,從而推進知識內容的產品化、產品的lP化,從內容到產品,從產品到IP。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