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有相當多的人夜間會有磨牙現象。其實,磨牙不僅打攪他人美夢,更對健康有所損害,應引起重視。
磨牙與咀嚼不同
咀嚼是正常生理活動,一般情況下能自知、自控,屬于消化的第一道工程。磨牙雖然也是由牙齒與相關肌肉完成,但磨牙多在夜間睡眠中進行,全是硬碰硬、牙對牙的研磨活動,無食物介入,更談不上自控。
磨牙有三害
傷牙 堅硬的牙齒是為對付各種食物而生的,如果牙齒“自相殘殺”,久而久之,必然兩敗俱傷。磨牙首先會損傷牙釉質,繼而牙松質也可能受到影響,導致出現牙痛;由于牙周組織損傷,可以造成牙松動、移位,牙齒退縮,齒槽管缺失等。
咀嚼肌疲勞 磨牙會使咀嚼肌感到酸困、疲勞,下頜關節疼痛,張口困難或出現“卡蹦”響聲(彈響征)。
降低睡眠質量 休息不充分,第二天就會感到疲勞,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多由精神神經因素引發
磨牙一般由多種原因引起,主要有以下三類因素:
精神神經因素 由于工作、生活原因,白天精神、體力過度疲勞,這種情況不僅見于成年人,還多見于兒童與青少年等學生群體。因為功課、考試的壓力讓孩子們難以得到放松。到晚上上了床,支配咀嚼肌的三叉神經中樞仍然沒有休息。即便口里沒有食物,大腦卻繼續對三叉神經的運動支發出指令,導致磨牙。有趣的是,據調查,機動車司機、運動員在比賽前容易出現磨牙的情況。
牙齒的因素 牙齒咬合不良、牙齦疾病、口腔衛生不佳,如重度牙石、齲齒等都可以成為不良刺激,反射性引起磨牙。
全身性疾病因素 腸道寄生蟲病是兒童比較常見磨牙的原因。另外,營養不良,血糖、血鈣異常,過敏反應,某些內分泌病如甲亢、尿酸增高等患者,都可以出現磨牙等情況。
預防和治療磨牙
由于產生磨牙的原因各不相同,預防與治療的前提是查清原因,才能針對性預防與治療。
松綁、減負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在睡覺前不要劇烈運動,不要看(玩)恐怖、緊張的電視或游戲。成年人不要在睡覺前進行高度緊張的工作,如設計、計算等。睡覺前可用溫水洗臉(頭)、洗澡。在洗時,可輕柔按摩面部咀嚼肌群,使之放松。成年人偶爾可適當服用一些鎮靜、安眠藥。
善待牙齒 糾正不良咬合習慣,如咬鉛筆、單側咀嚼。建議患者去口腔科診斷與治療可能產生磨牙的某些疾病,嚴重者可以短期試用牙墊來進行治療。
治療有關全身性疾病 青少年應進行腸道驅蟲,每次腸蟲清2片,睡前服1~2天,可驅除多種腸道寄生蟲。其他相關疾病只要考慮到,診斷與治療也多無困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