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165)王紅霞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了變化,慢性病已逐漸取代急性傳染病而成為我國社區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而慢病患者的多數時間是在家庭和社區生活中度過,因此在社區中加強慢性病患者的預防和護理,對控制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1]。
我中心于2016年10月,實施對醫護理人員的績效考評,之后進行針對性培訓,12月再考評,旨在提升慢性病病例的管理,提高醫護理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從而更好地為社區內廣大的慢性病患者服務。
由健康管理部組員組成績效考評小組,參考人員共計100人:女性68例、男性32例,年齡為22~50歲,平均年齡32.06±8.80歲。學歷:中專、高中及以下6例(6.0%),大專21例(21.0%),本科57例(57.0%),本科及以上16例(16.0%)。職稱:初級67例(67.0%),中級26例(26.0%),副高7例(7.0%)。
2.1 績效考評的內容 績效考評按慢病病例首診、慢病隨訪、慢病評估、高血壓評估和年度體檢幾個方面進行考評,采取扣分制,各項考評內容量化為分數,總成績滿分為100分,每個錯誤點扣一分,關鍵錯誤點實行單項否決,將考評結果劃分為優秀、良好和不合格三個檔次。考評結果95(含)分以上為優秀,94~70為良好,69分以下者為不合格。2.2 績效考評的方法2.2.1 由健康管理部組員根據績效考核標準,針對100名參考人員每人抽查10月份20份慢病病例,逐一進行績效考評一次并打分,公布考核結果。
2.2.2 針對10月份考核中集中出現的問題由資深醫護專家安排所有參考人員分3期進行慢病病例規范書寫的培訓。
2.2.3 由健康管理部組員再次根據績效考核標準,針對100名參考人員每人抽查12月份20份慢病病例,再次逐一進行績效考評一次并打分,公布考核結果。
12月份績效考核結果顯著優于10月份績效考核結果,兩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4.1 提高醫院管理者、醫護人員溝通與交流的能力,首先明確處罰不是目的,通過績效考評,可以幫助各級醫護人員確認自己在慢病病例管理中的優勢和不足,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通過對考核中集中出現的問題安排所有參考人員培訓,也激發了醫護人員主動學習的熱情,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主動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服務,這才是此次考評的目的。

附表 10月份與12月份效考核結果比較[n(%)]
4.2 增強醫護人員的榮辱意識,采取公正、公平、公開、公示的績效考評辦法,讓所有細節都一目了然,所有扣分點以電腦截圖為證,以應對參考人員質疑,這樣使參評者心悅誠服,充分調動了各級醫護人員在本職工作中的不甘落后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加了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
4.3 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保證了慢病病例的書寫質量,強化了服務居民的意識。把績效考評的重點放在慢病病例書寫的工作質量控制上。將慢病病例首診、慢病隨訪、慢病評估、高血壓評估和年度體檢五個方面的考核按標準逐項檢查,將檢查結果作為醫護人員的績效考核標準。通過考核,刺激了醫護人員加強工作的責任心,慢病病例書寫治療得到了保證,書寫缺陷大大減少。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醫院改革總目標[2]。慢性病不能根治,但經過長期治療和護理,可以控制或暫時終止疾病發展,降低致殘率,致死率。而這一漫長的過程需要醫護人員的全力支持。書寫出一份滿分的病例不難,難的是最終是不是能真正服務于廣大的社區慢病患者。無論書寫病例還是績效考核都是手段,是以提升醫護人員整體素質,端正服務理念,服務居民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