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東天鐵醫院(056404)李信芳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近2年期間收治的56例小兒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3.7~13歲,平均年齡(6.3±1.9)歲,病程7~30天,平均病程(14±5.3)天;所有患兒均按照中華醫學會發布的診斷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診斷,符合研究標準。患兒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胃脘部疼痛,通過胃鏡對56例患兒進行上消化道檢查,胃潰瘍19例,綜合性潰瘍23例,十二指腸潰瘍14例。所有患兒監護人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式應該根據患者年齡和患者出現的不同癥狀,制定與其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對于小兒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手段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2.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主要方式是在診斷患病初期,應用抑制性藥物抑制患者胃酸的不正常分泌,從而降低患者胃酸濃度與胃蛋白酶活性,促使潰瘍部位逐步愈合。常常使用奧美拉唑進行藥物調理(0.6mk/kg/d,頓服,3周/療程),奧美拉唑是一種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的質子泵抑制劑。也可以采用雷尼替丁治療(4mg/kg/d,2次/日,4周/療程),雷尼替丁為強效組胺H2受體拮抗劑。作用比奧美拉唑強5~8倍,且作用時間更持久,并且能夠起到快速抑制因五肽胃激素和氨甲酰膽所引起的胃酸異常分泌,使用雷尼替丁的同時使用硫糖鋁和H2受體配合治療。用量為15mg/kg/d,分4次給藥,4周為一個療程。也可以選擇應用膠態次枸櫞酸鉍(偏堿性藥物),商品名迪樂、得樂、De-Nol,8 mg/kg/d,一份分3 次給藥,4周為一個療程。此藥物治療的主要方式通過中和胃酸改變患者胃部的PH環境,在胃部形成一種不易氧化的膠體沉淀附著于潰瘍傷口表面,生成保護膜保護胃部黏膜。保護膜能夠起到隔絕胃酸和胃部蛋白酶的作用,使潰瘍傷口不再進一步惡化,同時刺激內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加快傷口組織的修復和愈合。這種藥物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時的優勢尤為突顯,能夠將對患兒的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附表 小兒消化性潰瘍治療效果
1.2.2 一般性治療;改善患兒的飲食習慣,為患兒選擇易消化、無刺激的食物,定時,定量地進食。培養患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限制或者禁止其食用冷飲以及碳酸飲料。
1.2.3 治療HP感染:這類情況的患兒,無論是初次發病還是復發病情,都選擇使用抗胃酸分泌藥物與抗菌藥物聯合治療。
經過藥物性針對治療,治療一個療程過后,再次對56例患兒進行胃鏡檢查,56例患兒均痊愈出院,其中48例潰瘍處完全愈合,8例有潰瘍瘢痕的形成且皺壁較集中。痊愈率為100%。具體數據如附表所示。
數據顯示,小兒消化性潰瘍的發病主要集中在鄉鎮、村莊等衛生環境較差的地方,此病的發生主要關系到患兒平時的生活飲食習慣,如碳酸飲料、街邊無衛生保障的垃圾食品都是誘導小兒消化性潰瘍病發的隱性因素。患兒臨床表現一般為無食欲、異常煩躁、胃部疼痛、胃部出血、嘔吐等,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胃穿孔、胃梗阻等并發癥。不同年齡段的患兒發病幾率與潰瘍部位均不同,臨床表現無定型。例如:0~6歲患兒癥狀大多數食欲下降、哭鬧、情緒煩躁、嘔吐等,而往往6歲以上的兒童臨床癥狀與成人類似,主要癥狀以腹部間斷性疼痛為主,少數兒童患者會伴隨胃部出血等癥狀。所以一般認為6歲以下患兒患病癥狀無定型,6歲以上患兒癥狀明顯。
總而言之,要避免小兒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必須改善兒童的生活飲食習慣。小兒消化性潰瘍發病情況較為復雜,個體發病差異較大,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時要探明患病原因,根據不同的患兒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