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467000)潘秀琴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護理質量的要求也逐年升高,加之先進醫療設備和服務理念的持續問世,傳統的就醫理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骨科病患者因疾病本身的特點存在預后恢復時間長,效果差和易反復的特點,不僅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更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沖擊和壓力。因此,骨科的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護理質量,完善和改進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細節。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診治的骨科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并按就診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且統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和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者,本人或由家屬代簽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心肝腎功能不健全者,不配合治療和護理者,資料記錄不完整者。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執行包括入院指導,心理干預和運動干預等內容的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
1.3.1 入院指導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并安排好隨身物品,待安排妥當后與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的知識,做到內容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為患者講解注意事項及防治相關的知識,全面普及其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能力;治療前責任護士認真閱讀患者的基本資料,有選擇的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言語親切,態度和藹,注意患者的心理需求,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力求與其達成共鳴,對不能當即解決的問題做好記錄并及時反饋。為患者詳細介紹詳細的治療方案,花費,治療效果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給予鼓勵和安慰等支持性護理。
1.3.2 心理干預 由于患者長時間患病,并且缺乏對疾病本身和治療過程的了解,會產生一系列非特異性心理變化,從而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為避免和緩解上述癥狀的發生,必須為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治療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并讓患者清楚服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胃腸道反應和功能恢復過程,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減少心理應激反應。同時,讓患者與正在接受治療的其他患者交流心得體會,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選擇患者喜歡并能放松身心的音樂或電視節目等進行播放,營造輕松的氛圍,使患者放松身心暫時忘卻手術的可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3 運動干預 患者接受治療后可以進行早期床上運動。對于進行手術的患者,術后6h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就可以輔助患者每2~3小時做一次被動/主動運動。在患者還沒有能力下地走動時,可以做床上特殊功能鍛煉操:做操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要追求快速完成,盡量將動作標準化,以達到穴位按摩、足部按摩和促進血液循環的建立。患者自己或家人幫助進行上腹部順時針按摩,原則是由輕到重再到輕用力,此法可加快血液循環和胃腸血運,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
附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s)(n%)

附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s)(n%)
組別 n 年齡(歲) 病程(年) 疾病類型骨折 腰椎間盤突出 頸椎病對照組 38 46.45±6.26 3.19±2.54 8(21.05) 14(36.84) 16(42.11)觀察組 38 46.31±7.92 3.27±2.31 10(26.32) 13(31.58) 15(39.47)t/x2 0.8423 0.6528 0.2912 0.0575 0.0545 P 0.1764 0.4236 0.5895 0.8106 0.8154
附表2 兩組患者VASA評分,滿意度和護理糾紛比較(±s)(n%)

附表2 兩組患者VASA評分,滿意度和護理糾紛比較(±s)(n%)
組別 n VASA評分 滿意 糾紛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8 4.78±2.23 3.93±2.29 26(68.42) 10(26.32)觀察組 38 4.59±2.07 2.04±1.73 34(89.47) 2(5.26)x2 6.5143 4.5164 5.0667 6.3333 P 0.0107 0.0336 0.0244 0.0118

附表3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n(%)]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狀況,焦慮程度采用VASA量表評定,0分不存在抑郁,≤2分輕度抑郁,≤5分中度焦慮,≤8分重度焦慮,≤10分極度焦慮。療效評定標準,顯效:下降兩個等級;有效:下降一個等級;無效:梯度不改變;加重:等級升高;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并統計患者的滿意度和糾紛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資料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和疾病種類方面沒有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VASA評分,滿意度和護理糾紛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VASA評分沒有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組VASA得分,糾紛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加重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3。
骨科疾病多見于年齡增大,高空作業墜落,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嚴重創傷,往往需要進行石膏固定,骨牽引或手術等治療方法,其對機體的創傷大,治療周期長,術后并發癥多的問題一直是臨床護理關注的重點[1]。人性化護理的重點在于以人為本,更加強調人的發展、自由和價值,以患者的個人隱私、人格尊嚴和生命價值為核心關注點,最終的目的在于幫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各個方面達到最佳的狀態[2]。
骨科疾病的患者發病突然有時難以接受自己的現狀,從而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反應。其主要原因在于如對疾病的相關信息缺乏了解,經濟負擔大,對未知效果的恐懼,術后效果的不確定性以及治療過程中的疼痛度等。近年來,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人性化護理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醫院要求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波動,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心理需求,解答其對疾病,治療和預后的相關疑問[3][4]。增加治療的依從性,講解成功病歷,使其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只有在患者情緒得到緩解的情況下才可以主動配合醫生的治療,對不良反應的發生及預后效果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才更有利于手術的進行及身心健康的恢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VASA得分,糾紛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這表明人性化護理更有利于護患之間的感情交流,促進護患之間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可以作為患者的傾聽對象,也可以是患者不良情緒的疏導者。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身心,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另外,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加重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人性化護理可以明顯減少患者的焦慮情緒,消除心理障礙,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綜上所述,人性化的心理疏導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糾紛和焦慮的發生比例。